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93.90%受访大学生有自觉践行环保的行为

网络编辑 政务 2023-07-14 13:49:19 0 受访者 环境保护 垃圾

位于北半球的中国华北、美国南部、欧洲、北非和中东等地区正在经历酷暑的炙烤,南美洲中部国家玻利维亚的农作物却在饱受罕见低温和冰雪的“袭击”。极端天气似乎成为“常态”,世界的某个角落因暴雨断电、人们因史无前例的山火离开家园等新闻常常见诸报端。世界气象组织近期发出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在2023年下半年持续的可能性达到了90%,此气候现象将带来全方位且持续性的社会影响,各方亟须在公共卫生、农业生产、生态环保方面加强合作,提早抵御风险。

环境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青年报社中青校媒近日向全国大学生发起环保意识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142所高校学生填写的有效问卷2739份。调查结果显示,95.58%受访者关注环境问题,其中28.59%受访者非常关注,41.91%受访者比较关注,25.08%受访者一般关注。受访者给自己的环保意识平均打分7.9分(满分为10分)。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全球环境问题严峻;受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国家的相关政策促进了公民的环保意识

小时候,杨渊凯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看到的天空和书本上描述的不一样,“我们那里总是看不到星星”。杨渊凯是山西人,他家乡所在的县城是当地的产煤大县,在他的记忆中,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时常在空气中弥漫,扬尘时需要捂着嘴跑一段才能躲过去。天空也总是“灰蒙蒙的,看不到蓝天”。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7.11%受访者认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严峻,解决环境问题十分紧迫。之所以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和紧迫,83.02%受访者是因切身感受到环境问题,如极端天气、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近年来,国家持续在环境保护方面发力,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去年,“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国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行动也引起了一些受访者的关注。有54.22%受访者认为,自己的环境意识受到国家推出的环保倡议、行动影响,如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48.92%受访者受到国家不断推出的环保政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影响。

头顶蓝天的回归大约是在杨渊凯的大学时期,家乡有关部门整治产煤、运煤中产生的污染物的力度逐步加大,杨渊凯发现儿时街道两边的扬尘很少再出现了,天空也在逐步恢复湛蓝。杨渊凯就读的大学也在山西省,“这座城市同样是省内主要的产煤区域,但这里的天真的很蓝”。在他看来,国家对环境治理的高度重视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生活。

从南京一所高校毕业后,汤桂圆成了一名飞行员。如果说上学时对“环保”的认识还是一个抽象概念,那么在万米高空看到的景象,让他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更加直观。在祖国的东西部,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觉冲击扑面而来。“在西部地区,尤其在秋冬季,放眼望去是大片裸露的土黄色,小时候在课本上学的词汇‘戈壁’‘盐碱地’浮现在脑海里。”飞行中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长白山。“那里是像海一样宽广的、一眼望不到头的苍翠。听机场的工作人员说,以前长白山大量采伐树木用于出口,但国家开始要求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后,采伐量得到控制,植树行动得以展开。如今长白山不仅森林茂密,老虎、熊等野生动物也多起来了。”

汤桂圆了解不同地区的生态样貌与地理、气候条件息息相关,但从高空对比大地上贫瘠的“黄”和盎然的“绿”,让他更加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发现,自己身边的许多个人和组织也正在为环境保护付出努力。他所在的飞行中队就有把已经用过一面的纸张二次利用的习惯,他就职的航空公司也要求飞机落地停稳后立刻切换成地面电源,尽量减少燃油的使用。

93.90%受访者践行环保行为:“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先从自己做起”

汤桂圆有很多“或许在别人看来过度节俭”的习惯。水饺外卖盒带有把每个饺子分开的小格子,他把它们洗干净,把自己包的饺子放进盒子、冻进冰箱;同学送了他一盒陶瓷罐装的茶叶,他也会把罐子留下,把散装茶叶装进去;快递盒子他很少扔,等到要邮寄东西时还能使用;点外卖送的一次性餐具,他都囤在一个专门的小盒子里,留待必要时再用。“包装过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精致、实用的包装都有很多再利用空间。环保要亲力亲为,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只能先从自己做起了。”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93.90%受访者会有意识地践行环保行为,如光盘行动(78.68%),垃圾分类(55.60%),节约电、燃气等能源(55.31%),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54.11%),节约用水、一水多用(47.06%),衣物回收(45.27%),不用或少用一次性餐具、水杯、牙具等(44.76%),多吃素食(33.19%),少吃外卖(32.31%),等等。

万春月则选择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践行环保。河北大学2023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作品展上,有一组名为“空泣”,由蓝、白、灰三色展区组成的展位,这就是万春月的作品。毕业展主题是“为家乡而设计”,来自河北邯郸武安的万春月想到她亲历过的雾霾天气。“城市发展中,能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无法忽视的问题,我想利用自己的专业为保护蓝天尽一分力。”她把常见的硫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的化学结构进行创意设计,又配上真实的污染数据,“把这些让空气‘哭泣’的物质展现在人们面前,让大家意识到污染由具体的分子组成,是可以治理的”。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不少和万春月一样的年轻人正在加入到环保行列中来。73.42%受访者参加过环保公益活动或环境保护工作。其中包含利用专业特长开展环保工作(54.50%),宣传环保理念(52.06%),清理、清扫类公益活动(52.56%),种植、低碳生活方式等公益活动(34.21%),等等。受访者大都通过大学社团等校园组织参与环保活动(73.25%),也有受访者通过社会公益环保机构(45.95%)参与活动,或自己组织同学、朋友参与(22.97%)。

大一暑假,杨渊凯所在的社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社区摆了不同类型的垃圾桶,但是大家还是不知道怎么分类。”于是杨渊凯组织了同社区的几名大学生做“义务垃圾分类员”。每天一大早,“义务垃圾分类员”就穿戴好“自制装备”,准时站在垃圾桶旁。分类员的工作并不容易,气味重、不干净、垃圾量大,有时还需要戴着手套把错误投放的垃圾从桶里取出来,投进正确的桶中。但为了让社区居民更快了解分类规则,杨渊凯和同伴还是坚持上阵。

读初中时,李俊杰加入环保类社团。“社团老师展示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塑料污染的图片,我才意识到我们身处的环境面临危机。”李俊杰用“触动”“无力”来形容自己最初看到这些环境污染景象时的感受。在社团里,李俊杰开始做有关环保的尝试,“在校运动会期间倡导同学们自带水杯,少用一次性塑料;利用废弃物做手工;做环保宣讲;等等”。环保种子在他心间慢慢发芽,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惯,还指引了他的人生选择。高中毕业后,李俊杰选择了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刚入校便加入了学校的环境保护协会。现在的他,“算是环保战线的专业人士”。今年秋天,他即将进入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开启研究生生涯。

生态保护需要长久努力,86.64%受访者认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要

在一些受访者看来,在政府、科研机构、环保组织和许多个体的不断努力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正在成为现实,但一些由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仍然存在,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

魏悦是广东科技学院的大一学生。早在高中阶段,她就曾作为河湖保护志愿者,跟随广东省河源市河湖保护志愿者协会“河小青”志愿服务队清理新丰江沿岸的垃圾。魏悦回忆,他们每次出动五六十人,在原本看来很干净的江边能收集满两个麻袋的垃圾,有时还会发现工厂排放废水。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一些受访者会在不经意间做出不环保的举动,如平时吃不完的饭倒掉(37.64%),在不使用的情况下长时间开启灯、电脑、电视等家电(24.75%),塑料制品使用过度(21.80%),夏天空调开26摄氏度以下、或冬天开20摄氏度以上(21.58%),经常使用一次性用品(20.96%)等。

在汤桂圆的家乡,钢铁产业是经济支柱。工业生产中,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是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关键。但他发现,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容易。“解决污染问题不能用减产、停产这样简单的措施,因为背后关系到许多人的生计。工业生产中亟须更清洁、科学的生产技术。”

不过,汤桂圆发现他家乡的政府正在积极推进产业转型。石雕产业曾经是当地重要产业之一,但近些年,当地政府和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一产业消耗矿产资源,如果防护不当,工人易患上尘肺病。“我们家乡在做产业转型升级,减少对石雕产业的依赖。”他对家乡的河道治理也非常认可。“以前村里畜牧业产生的废物、生活垃圾都随着沟渠流到河里。在我上大学前后,整个县开始做河道治理,现在我回家时,能在河边看到白鹭,野生鱼类也多了。村里偶尔有人去河里网鱼,捞到的鱼都比以前更大了。”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6.64%受访者认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要。受访大学生对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80.25%受访者希望商品包装上明显标记物资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43.96%受访者期待通过科研提升资源利用率、开发绿色发展技术,33.59%受访者期待消除奢靡浪费、过度包装等,32.68%受访者期待媒体、环保组织呼吁人们亲身参与环保公益行动,等等。

李俊杰希望青年朋友们在发现环境问题后,可以立即行动起来。他参与的科研项目需要到学校附近的珠江边采样。采样过程中,他发现江边有很多塑料垃圾。他随即联系了广东药科大学环境保护协会的同学,两个学校的同学共同策划了一场“净滩行动”,招募志愿者一同清理垃圾。活动后有参与者专门找到李俊杰。“他说他非常触动,以前知道要保护环境,但不知道怎么做、小小的行动是否有意义。经过这次活动他体会到了行动的力量。”对于李俊杰而言,“能影响到身边人,哪怕只影响一个人也有意义。”相比13岁看到环境污染时的无力感,现在的他觉得,自己有机会和能力为环保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在毕业作品展上,万春月把印有空气污染物设计图案的书签送给来往的师生,希望大家能关心城市空气污染,并采取行动。她听到有路过师生评价她的作品“像是理科生做的”“是学化学的”,但她觉得呼吁保护蓝天并不是某一学科肩负的责任,“美术生也可以搜集资料,制作信息可视化图表,直观地呈现社会问题。”答辩时,有老师向她提问:“为什么要在海报中大量使用英文?”她回答:“空气污染不只在中国,这是现在全世界人都在关注的话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毕若旭 见习记者 程思 实习生 陈宇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田博群】

女子接力反超日本队夺冠 田径亚锦赛中国队两日取三金

3:1力克劲敌巴西队,中国女排晋级世联赛四强

暑假去哪玩?14地发超5亿元文旅券,多景区凭证免票

北约峰会过后,普京谈到这些……

AI眼中的中国|湘见,这就是长沙味

三伏天里的京味儿饮食:吃饺子 炸酱面有讲究

养老金开始上涨!你的养老金涨了多少钱?

“龙狮运动”为何会风靡印尼?

为什么说《仪礼》简“简”述华夏交流往事?

他被查后,上海连夜开会!

提中国10余次!北约峰会老调重弹,中方坚决拒绝!

青年旅社拒接“35岁以上中年人”,合理吗?

高温下的北京夜生活:游客流连至凌晨,有摊主日入上千

【民生调查局】“花几千报名研学,不如自己带孩子玩一圈”

米兰·昆德拉去世:不愿被诺奖骚扰,只用作品说话

东罗马鎏金银盘为何现身黄河古渡口?

女子被高空抛下砖头砸中离世,责任谁来承担?

成都大运会中国代表团成立,多名奥运冠军出征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7044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