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北京这些老地名不能随便改了

网络编辑 政务 2021-09-27 06:16:13 0 地名 北京 北京市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老城不能再拆了”重要指示精神,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北京市高度重视传统地名的保护、传承和宣传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及《2021年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清单》。

今年,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会同东城区人民政府、西城区人民政府开展了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编制工作。

8月23日,《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在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东城区人民政府、西城区人民政府网站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

按照公示名单,首批583处传统地名列入初选名单,其中东城区279处,西城区304处,大多数位于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

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老城地名承载了千百年来北京发展演变的历史,不仅具有空间指位作用,而且与街巷共同展现了老城的历史肌理。

1 经过考证 不少地名出现时间被大大提前

为提高保护名录的权威性、准确性,编制团队参考大量明清史料、地图等资料,对老城地名使用时间、得名由来、历史沿革演变进行了精心考证,还原了老城街巷真实历史沿革,深入挖掘了老城地名的历史文化底蕴。

目前,已确认元代胡同名2处,包括砖塔胡同、史家胡同;明代地名629处,均可确定位置;清代仅通过对《乾隆京城全图》的梳理,就得到乾隆年间街巷胡同地名数量1322处;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地名2046处。

不少地名出现时间被大大提前,如杨梅竹斜街,此前多认为是清末地名,此次编制过程中发现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已有“杨梅竹斜街”记载,从而将这一著名街巷历史提前到了清代中前期。

大量以城门命名道路,如崇文门内外大街、宣武门内外大街、德胜门内大街、安定门内大街等的命名也可追溯到乾隆年间,而非20世纪60年代的修改与规范。

2 从800余处中筛出583处首批传统地名

保护名录的筛选需要一套科学的地名价值评价体系。编制团队经过长期摸索,以科学、系统、整体为原则,实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反复论证,选取地名产生和使用年代、历史文化意义、地名现状与影响力三大因素,并细化为11个评价因子,通过不同评价因子的分数和权重,实现了地名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量化评分。在此基础上,筛选出800余处传统地名作为名录草稿。

经过前期资料收集、价值评估、街道和责任规划师校核、专家论证等工作,首批583处传统地名列入保护名录初选名单。其中东城区279处,西城区304处,大多数位于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

从地名产生时期看,元代2处,明代153处,清代379处,民国47处,当代2处。它们是北京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也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

3 名录内地名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

实际上,在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编制方面,北京已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积累。

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1年,以宣南地区为试点,北京市就开始进行地名保护名录的编制研究。此后,这一工作又扩展到西城区多个街道,并就城市地名文化遗产评价体系、北京旧城改造中的地名保护、地名管理工作中的历史地名保护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

经过十年摸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路径。

在充分利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历次地名普查成果,编制团队本次对北京老城内传统地名进行了系统收集整理,形成了完整的老城传统地名台账。

据介绍,北京有专门记载街巷胡同的历史文献,包括明代嘉靖年间《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清代光绪年间《京师坊巷志稿》和民国年间《燕都丛考》等。此外,清代中前期曾有大规模地图测绘,《乾隆京城全图》比例尺约为1:650,内容之详在中国现存古代城市地图中首屈一指。晚清、民国时期还流传下来更为丰富的京城实测地形图。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指出,记录好、保护好、传承好这些传统地名,是全社会的责任。

据了解,对于进入保护名录的传统地名,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将建立全流程审批机制,严格审批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保护名录内的传统地名。

同时,北京将加强对传统地名研究及宣传工作,通过“北京地名网”对纳入名录的传统地名进行宣传,讲好地名故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据了解,明年,编制团队将继续开展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第二批)编制工作,并适时对社会公布。逐步建立地名文化遗产定期评估机制,及时增补新的地名文化遗产,实现地名动态评估和名录有序调整。

专家观点

地名或许是北京留住历史文化命脉的最后一个希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会会长孙冬虎

保护地名就是保护历史、保护一个城市的记忆。 ——北京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前所长、多年担任东城区地方志撰写工作的退休老职工郑毅

地名更新是必然趋势,但城市发展与地名保护之间如何平衡,应该有一个命题,保护名录的出台,用意就在于此。 ——北京地方志协会副会长罗保平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新京报制图/陈冬 【编辑:张楷欣】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442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