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你好!我来自1997丨香港青年麦德铨:做沪港青少年交流使者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6-28 06:21:08 0 香港 上海 青年会

他们,出生于1997,恰逢盛世,与香港特区同岁;他们,成长于1997,经历巨变,与时代同步伐;他们,发展于1997,怀揣理想,与祖国同心跳。廿五年过去,他们身上留下鲜明的时代印记。躬身前行,服务祖国建设是他们共同的选择。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策划推出《你好!我来自1997》系列融媒体报道,用真实的镜头和细腻的笔触展现青年人鲜活的成长故事和精彩的奋斗经历,深刻记录他们与祖国同心共进、追逐美好未来的赤诚梦想。

2022年6月18日上午,“2022沪港明日领袖(香港)实习计划启动礼”在位于香港中环的上海总会举行。

长年居住在上海的香港人麦德铨,半个月前赶赴香港。他以沪港青年会荣誉会长的身份出席了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启动礼,并将于7月1日参加在香港举行的庆祝回归祖国25周年升旗仪式。

这已经是麦德铨第十一次参与组织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作为沪港青年会的品牌活动,该计划从2011年起至今已为3500多名香港学生提供了在内地实习的机会。

启动礼后的午宴期间,香港歌手张明敏之子、也是如今的沪港青年会副主席张颂华,上台清唱了父亲那首曾感动全球华人的《我的中国心》。

二十年前,少年麦德铨也同样怀揣着拳拳的爱国之心。

拳拳之心 香港少年圆梦内地

上世纪五十年代,麦德铨的外公外婆带着他年幼的母亲由上海来到香港。外婆开了一家旗袍店,靠着精湛的裁剪手艺,很快在香港打出名气,不少当时的香港女明星都来找麦德铨的外婆定制旗袍。

来自父辈们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影响着少年的麦德铨。

他酷爱读金庸,十几岁时家中的金庸全集已经读了四五遍。“金庸笔下的人物,我最喜欢的是郭靖。”麦德铨说,他欣赏郭靖的行侠仗义、济人困厄,更赞同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胸怀。

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

彼时正在美国读大学的麦德铨为祖国的强大而振奋,“走在美国街头,觉得自己的腰杆儿都挺得更直了。”麦德铨如此形容当时的心情。“我是中国人,身上流着华夏儿女的血。”这是留洋多年的麦德铨心中从未淡去的信念。

美国大学毕业,回内地。

做出这个决定对麦德铨来说自然而然,全无迟疑纠结。

麦德铨选择了母亲的故乡上海,还特意去学了两个月的吴侬软语。很快,他蹩脚的上海话就帮他捕获了一个上海女孩的芳心。

一次午餐时,他被近旁一位美丽的上海姑娘吸引。面前桌上摆着一碟西瓜,麦德铨操着走调的上海话说:“西古、西古”,尝试和女孩搭讪。上海姑娘抬头看了一眼这个憨态可掬的香港胖小伙儿。两人的情缘由此开启。

这是麦德铨认识的第一个上海女孩,也是他现在的妻子。

“从此我就再也离不开上海了。”谈起这段往事,麦德铨仍然满脸甜蜜。

他把家安在了上海,少年时的那份爱国心,也终于扎根在它魂牵梦萦的内地。

强国之梦 架起两地青年桥梁

“这个胖胖的就是我。”麦德铨指着2015年的工作照中一个身形滚圆的人告诉记者。那与今日精瘦的他判若两人。

2009年,沪港青年会(原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成立。麦德铨担任执委,参与到推动沪港青年交流的工作中。

2011年起,每年夏天都有大批香港青年通过沪港青年会这一桥梁来内地实践。

沪港青年会根据各个学校的学科特色为大学生匹配最优实习岗位。例如来自香港大学的实习团学生以商科和法律专业为主,他们被分配到麦肯锡、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实习团的学生以工科专业为主,他们就被安排到腾讯、巨人网络、ABB、中国石化等公司实习。

同时,麦德铨还在沪港青年会大力推进“敢创未来——沪港青年就业创业计划”,为香港青年在上海提供长期就业机会,并安排创业导师指导香港青年创业。

作为1997年之后较早来上海的香港人,上海的开放包容、繁华便利、中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碰撞,让在伦敦和纽约生活多年的麦德铨赞叹不已。

他常对香港年轻人说:“上海不输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你一定要来亲眼看看。”

有人调侃他像上海的“推销员”。麦德铨告诉记者,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香港年轻人必须相信自己的亲眼所见,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自觉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这才是他做沪港青年交流工作的初心所在。

2017年,麦德铨出任沪港青年会主席。

麦德铨自成年起就一直体重超标。这时他在上海的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事业步入正轨,家庭和睦幸福,体重也迎来“巅峰”。尚不满四十岁,却已到了罹患糖尿病的边缘。

某天太太看着身穿背带裤、体重已经突破200斤的他,半开玩笑地说:“你现在的形象让我想起港产片里的大反派,哪里像做青年工作的人?”

此话一出,麦德铨如梦初醒:我应该是青年人的榜样,如果连体重都管理不好、还危及健康怎么行?

他开始调整饮食和作息,从一个超过一公里就要坐车的“运动过敏者”,变成了连开视频会议都要同时骑单车流汗的运动达人。他爱上了跑步、游泳、登山,并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首个全马。

2018年出任沪港青年会会长时,麦德铨的体重从240斤下降到160斤。

2019年,500名香港中学生从香港西九龙高铁站乘车出发前往上海,参加“沪港同心青少年考察交流计划”。此时被孩子们称为“会长爸爸”的麦德铨,已不复从前胖胖的样子。他身材紧实,面容因为长期户外运动呈现健康的古铜色。

他带着孩子们走进上海企业、校园和普通市民家庭,了解内地的产业科技、文化艺术、历史人文。

活动最后一天,500名香港中学生和500名上海中学生在复旦大学体育馆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千名学生合作完成的艺术作品“万众一星”在现场竖起,两地少年热情拥抱。家国情怀的意识,在香港少年们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麦德铨常说,现在的香港年轻人背靠祖国,人生舞台更大,选择更多。

他希望更多的香港基层青年也有机会了解内地、深入内地。为香港和上海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助力。

孜孜以求 在沪港人落地生根

“遥远只身参与漫长竞赛......困倦了总有家中这道门,为我开。”

这是沪港少青艺术团紫菁童声合唱团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创作的MV《同根·同心·爱传承》中的歌词。

麦德铨告诉记者,孩子们第一次在上海话剧中心演唱这首歌曲时,台下的父母们寂静无声。灯光亮起,不少人已眼中带泪。

“紫菁少青”是麦德铨于2020年创办的公益组织,为生活在上海的7000多名港人子女提供体育、艺术类课外活动及社区服务。

疫情期间,“紫菁少青”通过线上心理健康讲座、每日健身打卡、趣味课程直播等形式把在沪港人家庭聚集在“云端”,守护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在麦德铨心中,他不仅期待更多香港青年对上海“一见钟情”,也希望每个来上海发展的港人可以“落地生根”。

“香港和上海都是我们的家。”麦德铨如此教育自己两个年幼的儿子,也这样告诉同样在上海安家立业的香港同乡。

2020年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麦德铨以上海市政协委员的身份做了《发挥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独特优势,促进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发言,提出上海可以研究和出台更多便利措施,切实解决香港青年在沪就业、创业和住房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为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其中他尤其谈到港人子女在沪的教育问题,鼓励他们就读政府主导的公办和民办中小学校,减少对外籍子女学校的依赖。

“‘白玉兰’和‘紫荆花’都是祖国的花朵,愿它们交相辉映,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麦德铨说。 【编辑:李岩】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3498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