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毕业指挥棒”提前到大一 对于大学生而言意味着什么?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6-24 09:04:46 0 焦虑 的是 自己的

“毕业指挥棒”提前到大一,对于大学生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安放自我、减少焦虑?

——————————

“咱们专业保研对学分绩点和加分有什么要求?”“直接工作是考公务员还是事业编更合适?”“我现在准备考研还来得及吗?”……

当被大一直系师妹询问这些问题时,刚从兵荒马乱的毕业季中抽身的刘乃书有些惊讶。在她的印象中,这些“灵魂拷问”应该出现在大学“下半场”,如今却困扰着许多大一学生。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457万,比2021年增长了80万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

这届年轻人早已不再轻信高中老师“上大学就解放了”的话语,相较于过去,越来越多人在刚入大学时就感受到毕业压力。有人为就业学历加成,早早决定闷头考研;有人找不到方向,为逃避就业随大流。“毕业出路”逐渐成为“指挥棒”,从入学起便影响着学生们的选择。

大一觉察毕业压力,未必是坏事

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陈曦回忆,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是爸爸精心挑选的,有着不浪费分数、就业前景好的“高性价比”。但对于计算机专业究竟要学些什么,毕业后将要从事什么工作,陈曦概念模糊。

入学后上了几周课,“毕业后怎么办”的迷茫和焦虑迅速袭来。“就像进入了一个雾霭重重的新赛场,你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赛道,却不得不跟随着大家的脚步为未来冲刺竞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心理学教授杨眉认为,从心理学角度看,很多同学刚入大学就感受到毕业焦虑,属于“预期焦虑”,而这种焦虑可能是由于无意识中开始思考“职业同一性”、探寻个人生涯规划而产生。

心理学家将人生的发展历程分几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重要发展任务。从年龄上看,从初中到大学毕业属于同一个发展阶段,被称作“青春期”(12-22岁左右)。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就是探索“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何处去”。

“自然状态下,人们在初中就会开始思考并探索这个重要的发展任务,但面临高考,大多数学生在上大学前更多关注的是成绩。他们不去思考为什么上大学、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专业、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也不去想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担当,错过很多次思考并设计未来人生的机会。”

“如果刚入大学感受到的毕业升学和就业焦虑,是由于无意识中开始思考职业同一性而产生的过度焦虑,说明我们开始思考并且探索自己的人生。”杨眉认为,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激励学生仔细思考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和适合做什么,在探索中拥有更丰富的大学生活。

小心,别被“毕业指挥棒”套牢

“如果说保研是我的‘毕业指挥棒’,我感觉从大一开始就被它套牢了。”师范专业大四学生王嘉怡说。

大一入学后不久,王嘉怡就确定了保研目标,一是因为心仪的工作要求研究生学历;二是为了把考研压力分散到前3年。为此,她早早研究保研政策,具体到每一条科研项目加分细则,并用整个大学时代一条条践行,“就像一个收集类游戏”。

顺利“通关”后,王嘉怡却感到有些遗憾,“毕业路径导向”太过强烈,错过了很多尝试——为了刷高绩点,她选择了很多无意义但给分高的“水课”;原本大三有出国交换的机会,但得知学分互换后会拉低绩点,她最终还是放弃了。

在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北师大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负责人申子姣看来,当“毕业指挥棒”提前到大一,一方面意味着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提前觉醒,“总比一直浑浑噩噩要好”。但另一方面,不够开放的生涯规划意识,也具有局限性。

申子姣发现,大学本科阶段原本应当培养特定领域的通才,但本科生的现实出路却逐渐变得狭窄:继续升学原本只是大学生毕业路径之一,现在却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选择;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影响,选择在国内高校读研的人数逐年攀升,难度不断增加。

法学专业大一学生邱山上大学后,很多人都在对他强调保研的重要性,“仿佛宇宙的尽头只剩下读研和进体制内,大家都不得不在单一的同质化赛道上竞争”。

“比原本更努力,却不一定能比别人更有优势,学生们也感觉越来越卷。”申子姣表示,当学生们的竞争压力变大,会产生被胁迫的感觉,主动性与控制感都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心理健康。

“有学生会向我表达这样的感受:能保研的是‘人上人’,能出国的、考研的是‘中等人’,最差的是毕业就找工作的人。”申子姣认为,当学生们感觉到毕业出路被划分成三六九等,甚至形成“鄙视链”,不停地被审视、被比较,会对他们的内心安全感产生冲击,加剧焦虑。

杨眉建议,提到读研可以思考两个问题:一、你真的是因为热爱这个专业而深造吗?如果不是,就要准备接受考上后再次面临新失落的情况;二、别把考研和读大学对立,要将它们有机结合,大学底子打得越厚,书读得越多,体验越丰富,今后才越有可能持续发展。

面对毕业焦虑,如何安放自我

当毕业压力提前,如何缓解焦虑?申子姣认为,首先要学会接纳竞争更为激烈所带来的焦虑感和无力感,其次是回归本心,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人们发现自己付出的努力是为了发自内心想要的(I want),而不是迫于与他人的激烈竞争下的“不得不”(I have to),动力就不一样了。“当一个人对自己想要的部分很确定,而不是仅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就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如果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最终目标,即使保研、考研都没有成功,本科生也一定可以找到发挥自我价值的平台。”

当然,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关注过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更多地从众或听别人的建议行事,想要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是比较困难的。申子姣认为,大学阶段需要有意识地开展个人探索,老师的正确引导同样重要。

杨眉也指出,当“毕业指挥棒”提前到大一,学生们需要做的是思考自己究竟有哪些主客观条件,适合做什么、想要做什么、该如何选择与社会进化一致的个人发展路径,总之还是要先解决职业同一性的问题。

申子姣推荐同学们在焦虑时使用“4A调节法”。首先是自我觉察(Aware),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情绪;其次是接纳(Accept),学会接受这种情绪,不要否定自己;然后再分析(Analyze),弄明白自己的现状和调整方式,搞不定的话找老师、同学、心理咨询师帮助;最后调整(Adjust),科学地调节自己,把对未来的担忧和注意力转移到当下。

“焦虑其实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糟糕事情的担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对未来的担忧和注意力收回到当下,做好手上的每一件事。”申子姣说。

(应受访者要求,刘乃书、陈曦、邱山、王嘉怡均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叶攀】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3451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