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荒山变“花果山”要多少年?一位回乡大学生干出了答案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6-17 09:11:18 0 柑橘 村民 万元

“他10年前就‘画饼’,说要请人看着果园,回来和我们团聚。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一头扎在山里……因为他的心长在了那里。”

清晨,伴着两岁女儿的吵闹声,重庆梁平一中老师谭娅在平静地诉说。

此时,她的丈夫陈开林,远在250公里外的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黄林村,正在查看果园里的病虫害。

13年前,23岁的陈开林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不顾家人反对,回到山区老家承包荒山,养起鱼,种起了柑橘。

返乡

大宁河是长江的一条重要支流。三峡成库后,这里水位上涨,形成高峡平湖。大宁河畔的黄林村,山坡上满眼新绿,那是陈开林流转的500亩柑橘园。“红星点点”中,柑橘挂满枝头。

2009年,三峡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陈开林,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老家种地。父亲陈宗福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辛辛苦苦供你读书,就是为了让你不再种地,你要是敢回老家,我就打断你的腿!”

女朋友谭娅也不理解,希望他留在城里,找份稳定的工作。但陈开林执意回老家,谭娅只好让步。

“他说老家好山好水,但大量土地却撂荒了,实在可惜,他想回去做点事情。”谭娅回忆。
拿到毕业证书后,陈开林义无反顾回到老家。但让他傻眼的是:这几年,他一直在外读书,父母跟着哥哥姐姐住在万州,老屋的土坯房早已破败不堪。

屋漏偏逢连夜雨。陈开林清楚记得,那天晚上下了一场大暴雨。老屋像开了“天窗”,雨水直往里灌。坐在屋檐下,陈开林彻夜未眠,但他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再大的苦,也是自己的选择。”

破局

陈开林打起了荒地的主意。

那时候,出村的路是一条两三米宽的机耕道,大车开不进来。壮劳力纷纷外出打工,身后是一片片撂荒的土地。

这么多老把式都“耐不活”的地,他一个愣头青能种好?听说陈开林要租地开荒,村民纷纷摇头,不愿意把地租给他。

焦虑中,陈开林却装作若无其事,没事就往村民家里跑,不放过任何给村民“安利”自己想法的机会。

久而久之,村民们觉得这小伙子踏实,是个做事的人,“要不让他试试?反正地闲着也是闲着”。就这样,陈开林先后流转了90多户村民的500亩地,每亩每年的流转费30元。
山坡上,一股清泉缓缓流淌,陈开林想,“开一口池塘留住泉水,既能灌溉,又能养鱼,岂不很好?”

说干就干,陈开林雇挖掘机挖出一个10多亩的池塘。顺便清理了流转地里的灌木杂草,翻了土,施了肥,种上柑橘。

他想的是生态种植。养鱼,让鱼在流动的泉水中自然生长;种柑橘,只用有机肥、农家肥。

搞农业,投入大、见效慢。修鱼塘、种柑橘,陈开林不久就把不多的本钱用完,还是不够。焦头烂额中,村民们看这孩子真心做事,不忍心他投的钱打水漂,就你凑一点我凑一点,给他凑上“续命钱”。

陈开林也没有“坐以待毙”。“默科特”柑橘三年才挂果,他就在果林里套种芝麻和土豆。那三年,靠套种,他每年能赚10多万元。

养鱼的收入虽然不多,但稳定。他养的鱼,肉质鲜美,价格不贵,附近的餐厅饭店上门求购,一年收入又是10多万元。

苦日子终于熬到了头。在政府的投入下,大昌到黄林村的泥巴路修成了水泥路,货车进出村庄方便自如。山坡上的柑橘也挂了果,漫山遍野惹人爱。得知陈开林是生态种植,周边的水果经销商纷纷开车来到地里,直接按整棵树、整片地的果子买。挂果第一年,陈开林的柑橘卖了20多万元。

随着丰产期到来,收入也越来越高。如今,柑橘每年的收入稳定在50多万元。有了收益的陈开林,第一时间还清了村民的借款。他还长期请村民到田里务工,每年支付劳务费10多万元。

带路

2019年,地处三峡旅游核心区的巫山县,又开建了一条从大昌镇到平和乡的旅游快速路。路从陈开林的果园横穿而过,路通后从县城到村里也就半个小时。

交通的改善,让村民们看到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希望;陈开林的成功,让村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回老家干事业照样大有可为。

比陈开林大一岁的陈开令,过去一直在深圳打工,看到了家乡的变化和前景,主动找到陈开林,想跟他一起“搞事业”,两人一拍即合。

如今,陈开令负责鱼塘,陈开林负责果园。两人打算借助快速路通车的契机,在黄林村打造一个集摘果、垂钓、餐饮、住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带动黄林村的乡村旅游。

这个想法迅速在村里传开。村民黎杨才、谭远胜也在陈开林的果园边分别流转了几百亩坡地,种上了柑橘,开始抱团发展。其他村民见状,也纷纷打理荒地,在房前屋后种上了柑橘树,都想吃上“乡村旅游饭”。

过去门庭破落,如今生机盎然,家乡正在一点点改变。陈开林看在眼里,美在心里。他往村民家跑得更勤了,平时木讷寡言的小伙子,渐渐成了村民的知心人。

去年3月,黄林村党支部换届选举,陈开林当选党支部副书记,也感觉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这些年,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帮助黄林村、帮助我。”陈开林指着果园里的“有机肥替代对照区”的标牌说,这些年光是使用有机肥,县农业农村委不仅补贴资金,还派技术专家上门指导,免费为柑橘进行品质检测。“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只要自己肯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陈开林说。

陈开林说,这些年来自己最对不住的是妻子和女儿。妻子谭娅平时在梁平一中教书,周末回万州带女儿妃妃。两个人一两个月见不到一次。

陈开林期待着他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起来后,在假期把妻子和女儿接过来,那时他会陪她们钓鱼、摘果,看夜空的星星,还有一闪一闪的萤火虫。 【编辑:王禹】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3357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