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上海,复工了就要加速跑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6-03 06:21:19 0 员工 上海 疫情

6月1日起,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新华社记者走访了餐饮、物流、外贸、创新创业等代表性行业的4家企业,用心感受人们心中的坚韧和执着。

办法总比困难多

外卖终端提示音响个不停,员工忙着清洁消杀和出餐……6月1日时近中午,记者来到上海市普陀区的930私房菜宜川路店,员工们正在有序忙碌,为即将到来的午餐外卖高峰做准备。

“快递小哥取货一定要扫场所码,今天晚上结束闭环管理,但大家仍然要注意防护”……见习店长冯有祥刚给员工们开完例会。在此前闭环管理的近两个月里,每天上午10点的例会都从没中断过。“虽然疫情下有很多困难,但精气神不能掉,队伍不能乱。”冯有祥说。

例会过后,20多名员工各就各位,后厨响起洗刷、切菜的声音,灶火旺起来,油锅滋滋作响,店里热气腾腾。

目前饭店仍然不开放堂食,大厅里还是有些冷清。“以前预订包房需要提前一周,下午5点就开始排队了,现在只能做外卖。”把客户预订的菜品拎到外卖取货点,干了十多年的老员工房开良对记者说。

“从3月中旬开始,生意就有点难做,4月1日起上海封控措施升级,我们一下子就懵了,不知道封控什么时候能结束,也不知道下个月工资还能不能按时发。”店长林玉玲说。

慌乱是短暂的,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家饭店开在居民区比较集中的街区,疫情期间不少居民有团购需求,饭店就利用自己成熟的采购渠道,推出蔬菜包、预制菜套餐等产品,受到周边居民欢迎。

“我们99.8元的团购套餐包含了红烧肉、糖醋小排、葱油面等家常菜,居民非常喜欢。”林玉玲说,“团购既是饭店想方设法的自救,也是为社区做好服务。每天都有事做,员工心里也踏实。5月以来,物流运输逐渐畅通,我们的蔬菜和餐食可以做到新鲜直送,保证了品质。”

即便如此,饭店仍面临亏损压力。“我们尽最大努力,也要让员工有饭吃、有钱挣。这段时间,不管在店里封闭工作还是被封控在家,员工的工资我们照常支付。店里也给大家供应了米面油蔬菜等物资,让大家安心。”林玉玲说,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信守承诺,商机总会回来

6月1日一大早,上海京民物流有限公司员工华强就赶到位于上海青浦区的梁杭智慧园,调度安排车辆复工。公司的十几台17.5米长的大挂车静静地停在园区,这些两个月没见的“大块头”让华强不由得心头一热。

3月以来,总部设在上海、年营业收入约2亿元的京民物流深受冲击。

前一段时间,公司运营经理陈帮龙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公司有200多台大挂车和120多个司机,每个月工资支出就要200万元左右,加上司机隔离等费用支出,公司每天都在亏损,“晚上都睡不着觉”。

“近两周来,物流通行情况明显好转,下高速不排队了。公司财务部门近期也收到了退税,感觉政府部门和全社会都在想办法,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共渡难关。”陈帮龙说。

陈帮龙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京民物流也千方百计完成对客户的服务保障。“我们自己的车不能送货,就付出2至3倍的价格到市场上找车,宁可自己亏一点,也要信守承诺。疫情总会过去,守住信誉金字招牌,商机总会回来。”

把耽误的工期抢回来

6月1日早上7点多,上海思乐得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500多名员工或开着私家车,或骑着摩托车、自行车,齐刷刷返岗。员工们先在“数字哨兵”前出示健康码,排队做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后,进入厂区。

“今天,我们100%复岗了!”公司总经理张斌难掩兴奋,“总算等到这一天了!”

思乐得是一家有30多年历史的外贸企业,颇受海外客户的认可。3月中旬停工前,企业今年的外贸业绩同比增长了40%。停工两个多月,每个月仅员工工资等固定开支就有约500万元。

虽说“压力山大”,张斌反复思量后给员工发了一份告知书,宣布“半年不裁员”。这两个多月来,思乐得工资照发、社保照缴,还通过线上培训帮助员工提升技能。

成本尚可自行消化,一度几乎中断的跨省物流则让思乐得感觉“有劲儿使不上”。张斌说,企业的原材料70%以上需要跨省运输,浙江的不锈钢、江苏的五金件、进口的塑料件,一段时间全部停摆。出口虽然可以订到舱位,但陆路运输受阻,集装箱几乎没有办法运到港口,“延迟交货要跟海外客户做大量的解释工作,很担心订单流失”。

为了复工“号令”一吹响,企业就能快速“回血”,停工的两个多月里,居家办公的营销部门忙着稳定海外客户,云端协作的设计部门完成了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甚至面向海外出口的舱位也早早预订好。

“各级政府对我们非常支持。”张斌告诉记者,公司5月1日就进入了复工复产“白名单”,只是当时工厂不具备闭环生产生活的条件,综合考虑后选择继续停产。5月30日,思乐得启动复工复产,员工在企业与居住地之间“两点一线”通勤。“复工的消息比救助政策更鼓舞人心,我们要把耽误的工期抢回来,6月中旬预计产能可以恢复到90%以上。”

创新生态系统加速修复

在上海浦东新区蔡伦路,和度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6月1日迎来了两个多月来首次全员到岗,其中包括一位因疫情耽搁的新入职研究员。

穿上工作服,工作人员一头扎进实验室。按下移液器、记录好每一个数据,摇晃着五颜六色的玻璃器皿、听着嗡嗡作响的仪器运转……熟悉的生活再度回到人们身边。

凝视着这一幕场景,和度生物创始人向斌百感交集。2019年,有着10多年新药研发经验的向斌意识到肠道基因工程菌的治疗潜力,毅然离开跨国药企选择自主创业。疫情打乱了和度生物的创新步伐,不仅外部融资受到阻碍,核心研发也受到影响。向斌说:“受试药物无法生产和送出,导致正在进行中的试验停止,本来领先的研发优势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向斌与团队及时调整心态和工作思路。线下研发做不了,就齐心协力在线上发力,一边厘清之前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边查阅各种文献、学习前沿知识,准备新的药物设计方案,同时规划任务时间表、筹备研究所需的试剂耗材,确保一复工就加速跑。

“生物医药有大量的细分‘新赛道’,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公司已有5款创新药物在研,瞄准治疗苯丙酮尿症、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肿瘤免疫等方向,希望能抢得先机。”向斌说。

随着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创新生态系统加速修复。在向斌看来,无论是丰富的医药人才储备,还是类型多元的创新企业,尤其是长期培育的创新土壤和因时因势推出的政策支持,都让上海这个研发高地和创新热土魅力不减。 【编辑:岳川】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3134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