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参与国旗传递的民警刘亚斌殉职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5-24 06:27:19 0 沧州 沧州市 运河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参与国旗传递的民警刘亚斌,因连续加班突发疾病不幸殉职,年仅42岁 

曾率队核查20万条涉疫数据研判密接者

2022年5月7日

姓名:刘亚斌

性别:男

终年:42岁

去世原因:突发疾病

生前身份:河北沧州市公安局运河分局合成作战中心和网安大队负责人,三级警长,北京冬奥会火炬手

刘亚斌放在办公室的那张折叠床,再也不会打开了。

那是今年3月9日,他从家里搬来的。当天,沧州市发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之后的二十天里,刘亚斌一头扎进工作,吃、住都在办公室,和同事研判涉疫信息20万条。

刘亚斌是河北沧州市公安局运河分局合成作战中心(以下简称“合成作战中心”)和网安大队负责人,三级警长,也是同事们口中的“刘队长”。他“半路出家”,辞去教师一职、加入公安后,从基层派出所干起,十六年的从警生涯里,刘亚斌在大街上抓过小偷,从商场里排除过炸弹,还侦破了沧州第一起电诈案。

在邻居眼里,他是热心的人,曾自费给小区里的树打药治虫,连续五年给单元楼挂门帘。今年2月,作为全国优秀民警代表,刘亚斌还参加了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仪式和开幕式国旗传递活动。

5月7日,刘亚斌因连续加班突发疾病不幸殉职,年仅42岁。5月18日,沧州市公安局党委做出决定,号召全市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辅警向刘亚斌同志学习。

撰写10份流调报告

刘亚斌生前的工位仍保持着原样。

电脑前,一本警用蓝色封面的笔记本敞开着,笔迹止于5月6日。那天上午8点45分,合成作战中心召开全体会议,刘亚斌在会上强调,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追逃(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考核目标为每月抓捕两个逃犯。队伍管理方面,他要求大家按时上下班、值班备勤。

同事记得,那天下班前,刘亚斌往电脑里导入了一些数据,还特意叮嘱同办公室的民警张泽丰,“你先看看这些,看不懂没事,明天我教你。”

笔记本右侧,一板七片装的厄贝沙坦片降压药,少了一片。工位后侧墙角处,一张折叠床已收起。这是3月9日,刘亚斌从家里带来的。

那天,沧州市青县疫情防控办公室发布公告称,3月8日,该县一居民确诊新冠肺炎。流调数据显示,该居民曾11次到沧州运河区活动。此后,沧州市主城区开始了全员核酸筛查,合成作战中心也承担起了辖区内疫情大数据的核查工作。

张泽丰记忆里,发现确诊病例当天,“上面下发了涉及病例行动轨迹的近10万条信息,我们从中梳理出涉及运河区的行动轨迹3000余条。”

对梳理出的每条信息,民警都要通过电话查找第一密接人员,询问受访人所在具体位置、是否已做核酸、是否已被隔离等,逐一登记。对未被隔离的,要提醒对方不要走动。最后,将数据整理好,上报运河区疫情防控指挥部。

数据信息的下发,一般在晚上10点左右。量很大,张泽丰记得,有时能多达三万条。作为数据核心研判组成员之一,刘亚斌常带领团队核查数据到凌晨三四点,早晨七点又起床,进行汇总上报,几乎没有多少睡觉时间。有一天,刘亚斌正眯着眼、躺在床上,伸出床边的一只手里还握着手机。突然,“啪”的一声,手机滑落在地,他一下子被惊醒。

运河公安分局副局长胡伟记得,3月11日凌晨3点,上级发来紧急通知,需要一张运河区流调溯源图。从4点到早上6点半,他和刘亚斌等几位同事在办公室,边讨论、边往图里填信息,脚还得来回走,“当时那个困劲儿,一不走动就能睡着。”

那天早上,刘亚斌把溯源图打印好,送往上级单位,又半路返回,修改了一遍。整整24小时,大家都没有合眼。

截至3月28日,沧州中心城区解除临时性交通管制措施、恢复正常通行秩序,疫情下的二十天里,据运河公安分局统计,刘亚斌带领团队共核查数据20万条,准确研判第一密接人员128人,撰写10份流调报告。核查过程中,他们还抓捕了10名在逃嫌疑人。

越用越厚的笔记本

做警察,刘亚斌并非科班出身。

他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曾在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当了三年教师。在好友和同事眼里,他过着稳定又优越的生活。

高中校友栗向华回忆称,上学时,刘亚斌是班里的团支书。因为父亲、哥哥都是军人,从那时起,他就有一个制服梦。为了考军校,刘亚斌还做了近视眼手术,但最终因高考分数不理想,与军校失之交臂。

栗向华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司法警察。一次,刘亚斌来他单位玩,一定要借一副手套看看。拿在手里后,来回倒腾,舍不得放下。还不过瘾,刘亚斌又借他的警服穿,对着镜子照来照去。

2005年,刘亚斌迎来了人生的转折。他辞去了教师一职,通过四级联考,加入了公安队伍,圆了制服梦。他从基层派出所干起,四年后,调入该局刑警大队。时任刑警大队教导员胡伟曾问他,“是什么原因让你放弃教师岗位,选择当警察?”他回答说,“已当了三年教师,不想再安于平静的生活,就想到公安来侦查破案。”

胡伟印象里,在办公室,刘亚斌能坐得住,总在电脑前专注地盯着屏幕,一双眼睛看得通红。一旦攻破一个技术难题,或发现一个线索,他会激动地拍着桌子跳起来。

在办案现场,他又有股子冲劲儿。刘亚斌刚到责任区刑警队时,负责带着几名辅警,巡逻辖区,打击路面违法犯罪活动。他的辖区是运河区市场街——一个商业集中、人员密集的地带,“那一带常活动的小偷、老贼,少说也得有几十个。”胡伟说道。

有一次,胡伟和局领导一同乘车到上级单位汇报案情,路过沧州解放桥头,透过车窗发现,刘亚斌正飞奔着追赶一名年轻人。他向局领导说,“看,那是新调来的民警刘亚斌,应该正追嫌疑人呢。”领导看了一眼,“这小子行啊。”于是,两人下车,增援堵截,嫌疑人被顺利抓捕归案。

胡伟觉得,刘亚斌办案让人放心。对每一起案子,刘亚斌都会尽力调取现场及附近的监控视频,从中寻找线索,还会截取嫌疑人的图像,打印出来,贴到笔记本上。嫌疑人的特征、相关信息,还有受害人的情况,他都写得清清楚楚。所以,刘亚斌的笔记本有个特点,“越用越厚。”

除了治安案件,刘亚斌也曾多次侦办大案、要案。这也意味着,他时常面对危险。不仅车被嫌疑人撞击过,刘亚斌还当过一回“排爆手”。

那是2013年,沧州渤海商厦发现了一枚绑着汽油桶的炸弹。刘亚斌和同事用防爆毯裹着炸弹,将它从商场移到皮卡车上,然后迅速驾车,将其转运到空旷的安全地带。他和同事刚退到安全区,“轰”的一声,防爆毯被炸开一个大洞。

他和同事吓出一身冷汗,不禁后怕:如果爆炸发生在商场,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过了一会儿,他才意识到,自己刚刚离死亡有多近。

做信息化办案的“破冰者”

爱琢磨,是同事对刘亚斌公认的评价。

刘亚斌生前撰写的一份汇报材料显示,2008年,他研究追逃系统时发现,很多嫌疑人被多地上网追逃,有些是取保候审期间被其他办案单位上网追逃。若原办案单位不进行比对,不一定知情。

发现此漏洞后,他与同事们连续多日进行比对,一次性筛查出全国3000多名已羁押、取保逃犯。这个结果引起了河北省公安厅的高度重视,在逃人员比对专项行动也由此展开,后来成了一项常态化工作。

胡伟记得,2009年,国内电信诈骗案初发,刘亚斌参与侦办了沧州第一起电诈案。当时,有些外地犯罪嫌疑人流窜到沧州,在街头发放“特价卖车”小卡片做“诱饵”,购车人一旦“上钩”、交款,便发现已经无法联系到犯罪嫌疑人,买的车更是没有着落。

案发后,刘亚斌对辖区旅馆住宿人员进行全面摸排,后来又扩大线索范围,终于锁定了该团伙的五名主犯。由于五人作案后已返回湖南,专案组立即南下,进行抓捕。

时值南方多雨季节,湿度大、气温高。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刘亚斌租了一辆摩托车,穿着雨衣、戴着头盔,每天穿梭于山间小路,在嫌犯所在的村庄里化装侦查。每天回到宾馆后,脱下雨衣,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一拧就出水。

其间,刘亚斌多次与嫌犯正面相逢。经过26天的侦查,他把嫌犯的活动规律、家庭位置及家庭成员信息全部侦查清楚,并绘出了五名主要嫌犯的组织架构图,将该家族式诈骗团伙一网打尽,受害人被骗的资金也被全额追回。

结案材料中,刘亚斌这样写道,“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能更改手机号的网络软件,信息化作战已经成为摆在面前、不容回避的任务。”

刘亚斌的确富有预见性。没多久,信息和数据在办案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出来。2012年,运河分局刑警大队发现,近两年,有不少来自汽车租赁公司的报案,犯罪嫌疑人租车后,失联、不归还车辆,有的还将车转卖、抵押。刘亚斌想到,这些车都有GPS定位,行车轨迹汇集起来,可以建成一个实用的数据库。

数据库建成不久,运河公安分局就收到了来自廊坊大城县公安局的协查通报:犯罪嫌疑人租赁了一辆商务车,运载着偷盗来的红木家具,从大城县开进沧州。由于路面监控系统并不完善,线索不多。刘亚斌便调用自己的数据库进行定位,发现该车曾去过沧州一个小区,没费多少劲,他便在小区一个地下室找到了被盗家具。

没多久,他又收到汽车租赁公司的消息,犯罪嫌疑人当天又租了一辆车。刘亚斌通过数据库查看轨迹发现,该车在晚上12点抵达了另一个家具店。

他紧盯嫌疑人藏赃小区。凌晨两点,两名嫌疑人终于驾车现身。打开车门后,他发现了满车家具,事后经鉴定,被盗家具价值25万元。到了早上,他给家具店老板打去电话,对方还不知店中被盗。

2020年9月,刘亚斌带队成立合成作战中心,旨在为各类案情的研判提供技术、信息支持。今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在沧州市公安局举办的“我做的群众最满意的一件事”演讲活动中,刘亚斌上台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他说——

“在海量的信息化碎片里,埋藏了大量能够被我们所用的有效证据,也提供了能够迅速打开案件侦办局面的突破口……我愿意成为一名信息化办案的‘破冰者’,冰层再厚,也别有畏难心理,只要我们勇敢地敲下第一下,凝神聚力不断地敲击下去,再厚的冰层,也会产生裂缝,也会露出下面清澈泉水的本来面目。”

“我想多陪陪他”

在同事们眼里,刘亚斌是贴心的队长。

一次,同事李荣等5名民警去西安押解嫌犯回沧州。顺利完成任务后,“刘队长还专门开车去车站迎我回家,同行的4名民警羡慕地说,‘还是你们队长好。’后来,刘队长把大家一起送回了家。”

但他似乎对家人亏欠太多。疫情期间,刘亚斌一天24小时在单位。张泽丰记得,一天晚上,刘亚斌接到了妻子赵晨光打来的视频电话,4岁的儿子因为牙疼,没法吃饭,脸也肿,正哭闹个不停。刘亚斌说,“医院不接诊了,也没法看病,就先吃点消炎药吧。”妻子无奈,对孩子说,“你看,这还是你亲爹吗?”

但刘亚斌尽可能地呵护着这个家庭。读高一的女儿因数学成绩不理想,被妈妈责怪了几句,委屈地找爸爸诉苦。他安慰女儿,“妈妈对你取得的进步很高兴,只是帮你分析数学没考好的原因,这样以后才能考得更好。”挂了女儿的电话,他又给妻子拨过去,提醒她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法,要多鼓励,少批评。

虽然工作忙,除了自己的“小家”,他还关心着“大家”。他居住的小区里栽了不少梧桐,每到夏季,树上就往下落虫子。居民记得,刘亚斌自费买来高压喷雾器,给树打药治虫。他还会给自己所在的单元楼挂门帘,家住一层的王大妈印象很深,“连续五年了,刘亚斌都自费给大伙买门帘。尽管跟他说过很多次,住户可以平摊钱,但他都不让。”

今年夏天,新的门帘买好了,还没来得及挂上去,5月7日,刘亚斌因连续加班突发疾病不幸殉职,年仅42岁。

从警十六载,刘亚斌四次荣立三等功,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河北省特等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还参与了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冬奥会开幕式上,他还作为176名国旗传递者之一,站在了“鸟巢”(国家体育场)中央。

“亚斌生前的工作已得到组织认可,该有的荣誉都有了,他走得应该没有一点遗憾。”他的父亲要求,丧事从简,谢绝一切捐款。

5月7日、8日,沧州连续两天下着小雨。依照当地风俗,人去世后,要搭建灵棚。妻子赵晨光觉得天气不好,不愿前来送别的人在灵棚下受罪,便也不讲老规矩了。“他平时忙,没时间,现在我想多陪陪他,再说会儿话。”

同事们一起,在单元楼门口,挂上了那片崭新的门帘。眼见着,小区里的梧桐,也生出一把把嫩绿的枝叶。民警杨艳昭说,刘队长生前还带大家锁定了一个在逃人员,他走后的第四天,该逃犯被抓捕归案。

“可惜,队长没能等到这一天。”

记者 李英强 【编辑:叶攀】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2976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