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职场“退休人”:不卷,也不躺平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5-12 12:09:36 0 北京 也是 瑜伽

【《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王阳子辰 徐天子 报道】根据2021年末的统计数据,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已达2.67亿,较“七普”数据增加334.1万。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再就业,此前有数据显示,我国有9000多万的60岁以上老年在业人口。中国官方去年11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支持探索适合老年人的灵活就业模式,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

当下,退休人员再就业不是什么新鲜事。据本报记者采访,有人在熟悉的领域继续服务社会,有人转换赛道开创新事业。“退而不休”为他们提供了积极的情绪价值,也带来了物质回报。而他们的经历也提醒着年轻人:探索人生的无限可能,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4月下旬一个工作日中午,在北京两家相距5公里的某知名连锁健身机构门店里,不少上班族利用午休时间来健身,李志杰在快节奏的音乐伴奏下教搏击操,管冬梅则在舒缓的旋律中带领学员练瑜伽。两人是团课教练,都是从国企退休“60后”,而且都已坚持健身20多年。

退休前,李志杰是一名国营机械设备厂的车工。今年61岁的他身形健美,但在20多年前,他的体重接近100公斤,“蹲下后再起身都困难”。从那时起,他开始运动减重,先是慢跑,去公园锻炼,但“练练停停,锻炼一会儿歇一个月”。后来他到健身房接受专业指导,建立系统的健身概念后坚持了下来。健身让他彻底摆脱了肥胖,还带来一次高光时刻——在2012年的一次北京市健美比赛中,李志杰斩获“元老组”冠军。之后,不少健身房向他抛出橄榄枝。

李志杰一开始当私人教练,后来成了操课教练。他将中国武术、巴西柔术、韩国跆拳道等多种风格的拳术融入搏击操课程中,让健身充满乐趣。

采访当天,约20名学员来上课,李志杰带操时边做动作边讲解,同时不断给学员鼓劲。“学员可以‘划水’(偷懒),教练可不能‘划水’。”

管冬梅也是因为身体出了状况而开始健身。退休前,她当过会计、做过行政工作,由于长期伏案,颈椎出了毛病。而开始练习瑜伽后,她的颈椎再也没有疼过。

爱上瑜伽后,她去考瑜伽师资质,发现要考人体解剖学。“学了之后发现特别有用”,管冬梅说,比如有的人劈叉做不了“横叉”,是受到髋关节结构的限制,就没必要硬练。理论结合实践,她意识到,瑜伽动作受限更多是取决于身体构造,“和年龄其实没什么关系”。当瑜伽教练也是如此,管冬梅常驻的门店负责人薛少魁告诉本报记者,他招募教练的条件是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关资质,年龄并不是问题。

4月19日,在北京丰台区某健身房内,管冬梅(黑衣者)在上瑜伽课。(王阳子辰 摄)

“劳动最光荣,开心最重要”

团课时间灵活,李志杰找到了最舒适的节奏,不至于太劳累,又能挣到一份和退休金相当的收入。管冬梅则成功创业,在通州开了一家健身加盟店,儿子负责日常运营。

“开店前办贷款,开店后管财务,这些我以前都做过。”管冬梅说,“年轻时多干些活、吃点苦没关系,以后都会成为对你有用的经验。”

“健身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不运动就会感到不自在。”李志杰说,“刚退休时总感觉自己被社会淘汰了,很迷茫;电脑、手机App,这些数字鸿沟跨不过又跟不上,加倍焦虑。最郁闷的时候就是靠健身走出来的。”

现在,他会在空闲时用手机“抢单”,偶尔帮同事代课,“能帮到年轻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

在李志杰看来,不管是健身还是做其他工作,退休后最好“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积极进取。如果我天天在家,和社会脱节,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尽可能地融入社会,不要因为退休了就和社会不沾边儿了”。

身为长姐和母亲的管冬梅考虑得更多,“我希望一辈子能独立靠自己,不因为健康原因给家人带来麻烦和负担,同时能赚一点钱贴补家用”。

作为“退休创业者”,管冬梅的经验是,“任何行业都能创造财富,没有高低之分。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保持年轻心态,劳动最光荣,开心最重要”。

“老漂族”找新工作:职场不卷,也绝不躺平

“健康”是现代人的刚需,和健身机构一样,体检中心的雇佣原则也是“技术优先”,年龄基本不是问题。

在位于北京海淀区的某知名体检中心,中医师安阿姨每天从上午7点半到11点半要接待上百人,虽然忙碌,但68岁的安阿姨认为工作强度刚刚好,而且过得很有意义,“出来工作和在家待着不接触社会,人的思维还是不一样的”。

安阿姨此前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当医生,后调到行政部门管业务,没到55岁正式退休年龄就办理了退养,之后开过诊所。2018年,女儿把她接到北京。她不用带孙子,也不爱旅游,觉得“这个年龄待在家里看看手机电脑电视,时间都荒废了”,于是找了现在这份工作,一干就是4年。

安阿姨非常喜欢现在的职场氛围,同事们来自五湖四海,多为退休医生,“大家都是想找点事干,主要是为了开心”。平时不用发论文、评先进,但中心经常组织培训,让大夫们更新专业知识,“还要考试,答不出来不让上岗”。对此,安阿姨完全没有压力,“我之前搞临床,虽然干了七八年行政,但业务一直没扔”。

退休后工作不能“卷”,也绝不“躺平”。同样因为跟着女儿生活而从东北移居北京的张阿姨认同这一点。她退休后经过培训当了一名月嫂,挑选客户时,她把目光对准了北京以外的地区。“深圳、成都我都去过”,张阿姨说,她喜欢去不同城市体验风土人情,在各地雇主家住一个月,也不失为一种另类“深度游”。

文化传播使者、反兴奋剂专家……换个赛道刷“经验值”

网红博主成为年轻人青睐的职业,而老年人一旦跨越“数字鸿沟”,其知识储备也许更具优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60岁以上网民达1.23亿人。在此背景下,有退休者找到了新的从业途径。

65岁的退休公务员吴金光此前从事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工作,2017年退休后,他积极更新微信公众号“行走的记忆”和“金光工作室”,前者分享自己游历世界的见闻,后者定期请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专家举行线上讲座。2020年,平台将他升级为“流量主”,公众号从此有了广告收入。有其他流量主表示,如果用心运营,平台的流量分成其实相当可观。

如果线下平台支持,以传统方式做知识分享更受老年人欢迎。2015年退休的前外交官李哲现为北京外交人员语言文化中心的特聘教员,授课内容是他的发明专利——“珐琅缮”陶瓷修复技艺。周一到周五,他课表满档,学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文化爱好者。

67岁的宋云曾是大学体育老师和教练,后到一家外企任工会主席。退休后,他回归自己热爱的体育圈,在中国赛艇协会反兴奋剂办公室工作,负责给运动员做“三品”(食品、药品、营养品)防控,普及反兴奋剂知识,帮助运动员完成反兴奋剂教育参赛资格准入。“我和年轻的运动员相处很融洽,做上传下达的工作也是我的长项。”宋云说,“这几年队伍走到哪我就跟到哪,工作中还能锻炼身体,感觉很充实。” (完)

【编辑:李岩】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2778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