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沪上医院挖潜扩容多措并举,堵点正在全力打通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5-01 12:00:27 0 医院 患者 疫情

疫情下,社区“封控”,很多居民为看病而烦恼。一家人“足不出户”,万一遇到个头疼脑热,到哪里找大夫咨询一下?8点34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张卉的手机响了,一位2岁孩子妈妈求助:“孩子手上好像出水泡、皮疹了。”张卉马上安抚,询问家庭备用药品情况,耐心给予指导。很快,问题解决了,这位妈妈求医问药的急需靠着一根电话线化解了。

这根电话线,连接的正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近日推出的“专科医师咨询平台”。这是上海第一家医院组团式推出专科医师咨询,为市民提供远程专科诊疗服务。

为缓解疫情期间市民问诊、就医、配药难问题,本市部分医疗机构正通过开设专科咨询热线、加强医护力量调配、完善院内功能分区、优化代配药等多种方式,全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在承担繁重医疗工作的同时,沪上的医护工作者们正咬紧牙关、持续拼搏,大家相信:努力更多一点,患者的就医渠道就会更通畅一点。

做好全方位应急准备,确保急诊救治不关闭

“患者突发急性胸痛!”昨天上午8点多,“120”将一名患者从封控小区送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患者体温正常!请立即启动应急抢救第三通道!”抢救班护士拿着对讲机迅速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不到1分钟,患者已被安置在有隔断措施的急救缓冲区,医生护士早已做好防护,一边为患者做抗原和紧急核酸,一边快速开展胸痛诊治,很快明确患者为ST段抬高的心梗,需立即开通患者闭塞血管。从“120”抵达急诊,到患者被送往心内科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

在本轮疫情中,中山医院急诊持续迎来接诊高峰:近两月,中山医院急诊多次单日接诊量超1000,较平日上升42.85%;救护车单日接诊多次超100辆,较平日上升68.33%;抢救室患者多日突破160人,较平日上升23.07%。

面对急救“井喷”,中山医院抽调各科精干充实救治队伍,目前有104名医生、175名护士奋战在急诊一线,全员实行“气泡式闭环管理”,保障急诊24小时接诊。面对“连续作战”“长时作战”,党员、团员带头请战,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目前,为保障疫情期间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上海已下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市民就医流程的通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等单位不得以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作为就医、转送病人和接诊的限制。在本市部分医院,通过落实分层分类管理,确保急诊救治不关闭。

疫情之下,为确保母婴安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积极做好全方位应急准备。医院在相对隔离区域开辟独立的“临时看诊点”,对来自封控区域或有发热症状的孕产妇进行诊治,并准备了具备产房、手术室功能的隔离区域,用于核酸异常孕产妇的救治或转运待接。

结合孕产妇群体的特殊性,一妇婴还腾出病区设立多个产科缓冲病房、产房、手术室,临时增加产科床位150余张,执行“两次入院”策略,即对急诊新入院的孕产妇,必须先行收治入缓冲病房,待完成48小时两次核酸阴性后再转入常规病房。

聚焦疫情期间市民的问诊需求和医院自身特色,新华医院在确保医院总机、急诊热线24小时畅通的基础上,首批推出妇产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眼科、皮肤科等8个专科,并在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向社会公布,市民均可拨打热线免费咨询专科医生。其中,孕产妇热线24小时开通,其他专科热线的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早上9点到晚上9点。

架设“生命线”,保障重点人群救治不间断

“小区被管控了,透析怎么办?”对血透患者而言,每周2-3次、每次4小时的透析是维持生命的基本保障。“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让更多封控区病人治疗不中断!”早在3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就在原发热门诊位置开辟出9间“应急血透室”,仁济医院肾脏科主任顾乐怡与血透中心主任陆任华、护士长章海芬,设计出一套“封控病人临时透析方案”,在保证这些患者血液透析需求的基础上,做到让来自封控区域的病人和常规病人都在相对“闭环”中治疗,降低疫情扩散风险。

这以后,院方还不断挖潜扩容,截至目前已设置12个“应急血透室”单间,夜以继日满负荷运转。一台台血透机、一根根空心纤维、一条条连接患者的管路,在医护的精心运行维护下,架设起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章海芬还透露,为保障疫情期间透析病人治疗不中断,血透中心全体医护均住在医院,住在“岗位”上,全身心投入到病人救治中。

本轮疫情以来,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近百名专家奋战在各类手术、门诊一线,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在强化防疫举措的前提下,瑞金医院还增加了肿瘤患者PICC护理、PORT护理、造口术后护理等门诊的诊间、诊次,相关门诊服务量较之疫情前增加了20%。

配药流程再优化,“一站式”服务打通堵点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虹口院区门诊楼1楼,志愿者小张带着23张封控楼居民的医保卡在完成道口流调后,按照标识指引,顺利找到“志愿者代配药一站式服务专区”。在专用自助机上挂好号,不出五步,小张便找到了代配药专用诊室。

对于封控在家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来说,慢病用药成了突出需求,代配药志愿者成了医院与居民联系的纽带。为进一步方便社区志愿者的代配药工作,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北院区同步新设一站式服务专区,打通代配药流程“绕、繁、慢”的堵点,实现“即配即取”。

既解决市民紧急用药需求,又减少院内人员聚集风险,目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已对线下配药流程再优化,在汾阳路和浦江镇两个院区入口处设置互联网医院“取药转窗”,市民在互联网医院配药后自动生成取药二维码。这也意味着,市民或代配药志愿者无需入院,即可在互联网取药转窗刷码取药。

作者:唐闻佳 李晨琰 【编辑:姜雨薇】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2568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