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在空荡荡的教室里 他坚守“一个人的课堂”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4-26 09:22:02 0 他就 讲台 学生

“同学们好!”4月25日上午,一堂二年级语文课准时开讲。讲台上,老师挥动双手大声朗诵诗词,在他面前,是空荡荡的教室、无人的桌椅。校园内异常安静,整个教室里,都回荡着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声。这是徐州市铜山区黄集实验小学语文老师张兴华的一堂普通“网课”。作为一名乡镇小学语文老师,张兴华已经从教40年,还有几个月他就将告别讲台。在教师生涯的“暮年”,他更加珍惜每一次上讲台的时光。

在空荡荡的教室里 他坚守“一个人的课堂”

“对我来说,现在走进课堂,和平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增加了两个‘机位’。”

张兴华说的“机位”,是指讲台上的一个手机短支架,和旁边竖着的一个长支架。讲课时,和同学们交流时,他选择短支架,需要展示板书时,手机就移到了长支架上。

今年3月,张兴华开始了“一个人的课堂”的上课方式,每天早上7点20分,他就到达学校,比平时上班提前了20分钟。张兴华说,他担心直播设备出问题,习惯提前调试准备一下。

一开始,技术问题的确是张老师上网课的障碍。虽然学校多次组织培训,可是平时很少使用智能手机的他,在实际操作中,仍然经常“卡壳”,为此,他不得不经常到同事家里寻求帮助。

后来,智能手机使用得很熟练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往年几次在家上网课的经历,让张兴华越来越觉得,在家里上课总会“出戏”,“就好比一个话剧演员,只有上了舞台,才能更从容地进入角色。”张兴华是一名语文老师,多年教学中,他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他喜欢把一堂课当成一场剧目,从走进教室开始,他就投入到整场“演出”中,“离开了教室,我总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今年3月,徐州遭遇新一轮疫情,这一次,张兴华决定回到教室,他希望让同学们获得更强的代入感,尽力保证每一堂课的质量。上网课开始后,他就向学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校领导同意后,第三天,他就带着设备回到了教室。

网课要比平时付出更多 上完课后常常满头大汗

“同学们,今天我们赏析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几首作品,先听老师朗诵一遍,大家闭眼体会诗的意境。”

在讲台上,张兴华大声朗诵诗词,双手的比划略显夸张——这是他特有的上课方式。曾有同事将他的上课视频发到网上,大部分网友被感动并点赞,也有少部分网友留言:讲台下一个人都没有,这么上课会不会尴尬?张兴华的小孙子在看到视频后,还哭着问:“爷爷,你怎么这么可怜,教室里都没有一个学生看你。”

“我不觉得尴尬啊,我感觉同学们像平时一样,都坐在教室里”,张兴华说,自从回到教室上网课,他上课的感觉一下子回来了,“刚开始上课那会,我每次点名学生回答问题,还会下意识看向学生原来所在的座位。”

一堂课下来,张兴华常常满头大汗,一个上午的课程后,他甚至累得不愿意多走一步。为此,他总带着午饭,上完课后在教室里吃完午餐休息一会才回家。

“跟平时上课相比,上网课可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张兴华解释,孩子们的学习、作业都在网上完成,老师授课、批改作业的程序更加繁琐,付出时间也大大增加。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孩子们离开了教室,如何让大家保持专注,达到平时课堂上的效果呢?张兴华摸索的经验是:用力——这也解释了他上课时为什么要做出夸张的身体动作。张兴华说,每天上午是网课时间,而他整个下午都要用来备课和批改作业。此外,他还要增加一项工作——向家长们询问网课效果和孩子们的表现,他用这样的方式不断改进自己的上课方式和教学内容。

一堂课30分钟,一个上午两节课,张兴华却在讲台前从8点一直站到11点半左右。这样的工作强度,一度让学校领导担心,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他能否承受。

对此,张兴华说,“乐在其中,还有几个月我就要退休了,我更加珍惜每一次走上讲台的机会”。

退居二线后仍不舍讲台 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帮忙

1964年出生的张兴华,1983年参加工作,明年即将退休。今年刚刚领取了“光荣从教40年”荣誉证书。他被很多同事称为“老师们的老师”,多年来,他培养的学生很多都走上了教职岗位。

张兴华最初在当地的神洼小学担任教职。这是小镇上一个偏远的乡村小学,微薄的收入、高强度的工作,让很多人坚持不下去,而张兴华在学校一干就是15年。1998年,作为学校教学骨干,他被调到了镇上的王岗集小学担任教导主任,2004年又被调到镇实验小学担任教研室主任。

张兴华担任过多所学校的管理岗位,可他从没有离开过讲台,大部分时间都担任班主任以及担纲高年级的教学任务。大半辈子和讲台、学生打交道,让他在学生、家长中的威信很高。他以前教过的学校,大部分学生都出自留守儿童家庭,很多家长在春节里,都会找上门跟他道一声谢。

很多人不知道,张兴华其实2011年开始就已退居二线,但他觉得这样更自在,并开启了长达11年的“打补丁”生涯。

退居二线后,学校分派的教学任务大大减少,很多同龄的同事逐渐离开讲台,张兴华觉得身上的管理担子轻了,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教学,因此他要求学校增加教学任务。领导婉拒后,他就主动找活干。很快,他就找到了“门路”:哪个同事休产假、哪个同事被调走一时找不到人接,他就“顶”上去。时间长了,只要遇到需要顶班的情况,张兴华就成了第一个被想到的人,少则一个月,多则一两年,他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张兴华的“补丁”名声甚至传到了当地教办。2020年,黄集镇金楼小学因意外事件出现教师急缺情况,镇教办第一时间想到了张兴华,他被抽调到该校担任多个年级的语文老师。这是镇里最偏远的一所小学,学生基本都来自留守儿童家庭,需要教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张兴华索性住进了学校一间空房里,除了上课时间,他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关注学生生活上。原本借调计划只是一个月,可是一段时间后,家长们几次找到了学校,要求张兴华留任,就这样,“打一个月补丁”变成了打整整一年的“补丁”。

张兴华说,11年的“打补丁”生活,让他和学生更加亲密,他觉得自己每天都精力充沛,可是,头顶上稀少的发量也在不断提示他:老了。张兴华一直患有高血压,去年,又查出了糖尿病,学校领导曾劝他,该回家好好休息了,可是张兴华总是婉言拒绝。明年,他就将正式退休,张兴华说,这个日子越是临近,他越是舍不得讲台。疫情期间的网课,别人看来,是“一个人的课堂”,可是他觉得自己心里早已住满了学生。

紫牛新闻记者 马志亚 见习记者 赵天 【编辑:于晓】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2449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