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4-06 22:27:25 0 红色 书院 孩子们

近年来,各地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农家书屋、剧院、博物馆、文化馆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各地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提升文化服务效能,增强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获得感、幸福感。

——编 者

革命文物“活”起来

创新传播方式 传承红色基因

人民日报记者 王 珏

以故事讲述的形式,展现革命者忠于信仰、忠于人民的高尚情操,彰显湘赣边区游击战争时期工农红军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江西莲花县通过加大红色宣讲人才培养,创新传播方式,让革命旧址成为党史宣讲课堂和红色旅游景点。

近年来,莲花县编写《莲花一枝枪》《百年初心我讲你听——写给青少年的红色故事》等红色书籍30余部本,收集整理红色史料200余万字,红色人物、事件530余个,保护利用高滩秋收起义部队行军会议旧址、湘赣游击部队改编旧址等红色旧址40余处,布展村级红色文化陈列室100余个,建成红色名村32个,打造“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上井冈”“莲花一枝枪星火燎原”等红色教育和旅游线路,开发红色景点200余个。

当地还组建了甘祖昌干部学院,新设立了档案史志馆,招聘选用了一批具有专业背景的党史专业研究人才,通过举办“红色教育金牌讲解员大赛”“村民讲红色故事大赛”等活动,培养了一支由村支书、教师、机关干部、自由职业者组成的400多人红色宣讲人才队伍。近3年,当地参观旅游的游客人数达100多万人次。

近日,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励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合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融通多媒体资源,加大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传播,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

近年来,各地依托革命旧址、革命文物开展红色旅游的规模和热度全面攀升。不少革命旧址成为百姓出游的重要选项和“网红打卡地”。各地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推动红色文物资源“活”起来。陕西延安市推出百集系列红色故事,通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回望党在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和发展历程。浙江嵊州市贵门乡加大对当地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的提升改造,增设农耕文化展示、党建阵地建设等,并投资30万元改建一个可容纳约50人的集宣讲、展览于一体的数字化展示厅。当地编排并拍摄了红色剧目,在数字化展示厅播放。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各地革命纪念馆推出精品展览,积极探索新颖的传播方式,比如通过短视频、云直播、云展览、H5等,增加观众的代入感、沉浸感和体验感。各地还结合革命历史和人物开展音乐会、戏剧、作品诵读等活动。基于革命文物资源的研学课程也在陆续推出,让红色文化贯穿课堂教学和实践过程。同时,这位负责人也强调,在活化利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和历史观,杜绝商业化、庸俗化的炒作,把真正的革命价值传播出去、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据了解,下一步,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开放率将进一步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将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

农家书屋“新”起来

爱心浇灌童心 涵养文明乡土

人民日报记者 张 贺

对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经济开发区冯家庄村的孩子们来说,宝德书院是他们童年的一个亮点,在书院度过的时光快乐而充实。这里有丰富的图书、多才多艺的老师、讲不完的故事、做不完的手工、学不完的技艺……每逢周末和寒暑假,这里都会响起读书声、歌唱声和欢笑声。

为孩子们创造这一方乐园的是乡村教师李济远和单美华夫妇。9年来,夫妻二人拿出自家的房子和院落,打造了一个集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文化大院等于一体的乡村文化综合体。

在宝德书院,孩子们不仅可以读书,还可以练字、绘画、学习武术,高密“非遗”扑灰年画、高密剪纸、高密茂腔也走进课堂。李济远说:“一开始,看到我们有这么多活动内容,有的村民担心是收费的,不敢送孩子来,我们就到处宣传,一分钱不要,全是免费的。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我干脆去县里把宝德书院注册为非营利组织。这一下,村民都乐了,周末、寒暑假来的孩子越来越多!”

身为乡村教师,李济远和单美华深感农村儿童缺少素质教育资源和公共文化空间,一到周末和寒暑假,孩子们常常无人照管。他们拿出自己的婚房,又自费几万元购置图书和桌椅,开办了宝德书院。

“德不孤,必有邻”。宝德书院的爱心善举传播开来后,许多志愿者组织主动和书院联系,上门服务。

青岛农业大学德武支教队是最早到来的志愿者组织之一,支教队队长徐金良介绍,大学生志愿者们带来的课程很丰富,有折纸、绘画、音乐、体育、英语等,颇受孩子们欢迎。在附近读书的小学生张明磊说,与大哥哥大姐姐在一起,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提升了自己的创造力,开阔了眼界。目前,常年到宝德书院开展支教服务的志愿者队伍有近20支。

高密本地的志愿者队伍更是把宝德书院当作自己的家,把乡土文化带给孩子们。比如有的支教队从美食入手教给孩子们如何注意食品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纷至沓来的志愿者和不断成长进步的孩子们令李济远深受感动,他说:“开办书院这9年,我深切体会到社会各界对乡村孩子的关心,对志愿服务的重视,文明互助的风气越来越浓。”在高密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村级实践站放在宝德书院后,书院获得的帮助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几百册书到目前的上万册书,从最开始的1间房到目前的4间教室和整个院子,从1个书院发展出多所分院……

宝德书院的面积越来越大,而李济远和单美华夫妇至今仍住在2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内。这个小房间还是叔叔借给他们的。李济远说:“扎根乡土、服务农村是我一生的志向,只要孩子们需要,宝德书院就会一直办下去,把知识、文化、道德的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田。”

传统京剧“潮”起来

云上看戏 票友众多

人民日报记者 郑海鸥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指导支持、国家京剧院联合中国移动咪咕公司采用“5G+4K”云演播模式推出的经典大戏《龙凤呈祥》演播,在互联网上赢得阵阵叫好。

《龙凤呈祥》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由《美人计》《甘露寺》《回荆州》《芦花荡》组合改编而成,上演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京剧大师的传承和演绎,唱念做打各有看点,常演常新。本次演播由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担任主演,领衔10位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3位梅花奖得主登场。“角儿就是角儿,佩服!”“一台子角儿”“行当齐全”“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听不够的经典”……在演播聊天室,线上票友好评不断。

“在高科技、互联网、5G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探寻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相融合,线下演出与线上演播相融合,恰逢其时。”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表示。

视频不清晰、画面拍摄单一、缺乏现场感……简单地把演出拍进摄像机,常常会遭遇类似问题。“本次演播为观众呈现了首个4K超高清版的《龙凤呈祥》。此外,此次演播融入多种实时交互形式,观众与家人一起在‘云包厢’看戏,也可通过‘云打赏’等功能为演员‘云助阵’。”王勇介绍,“最有特色的是智能应用,创新使用了看大戏、角儿来了、琴师鼓师视角等8大视角,从主角舞台到后台演奏班子,观众可以个性化选择自己的‘独家视角’。”让观众身临其境还只是一方面,本次演播还加入了“云导赏”“云解说”环节,增强了观演的趣味性、知识性。有网友点赞说:“这种边讲解边演出的方式特别好,不少人不知道戏曲背后的讲究,但偏偏这些讲究才让戏曲更有魅力。”

数据显示,今年《龙凤呈祥》演播累计售票71085张,票房收入112万多元。此次线上演播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这次《龙凤呈祥》的观看人数相当于大型剧场单场观众容量的上百倍。线上的文艺极大拓展了观众覆盖面,起到了艺术普及的作用。”专家表示。

上线多种京剧专场“云打赏”表情包、弹幕、互动道具,让用户“玩起来”;以国风、国潮元素设计专属表情包、封面红包,为观众、戏迷的社交提供欢乐“佐料”;推出创意视频、京剧换装、名角专访、后台揭秘等趣味活动,更有专题纪录片、京剧《龙凤呈祥》VR(虚拟现实)观赏、AR(增强现实)互动等,升级演播内容……王勇说:“京剧既传统也新潮,要传承也要传播。我们利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对京剧进行推广和普及,就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京剧、懂得京剧、喜欢京剧,加入传承队伍,将京剧发扬光大。” 【编辑:刘湃】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1997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晋ICP备2022003293号-1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