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可视挖耳勺走红网络,它能带来“掏耳自由”吗?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3-04 07:10:31 0 耳屎 外耳道 鼓膜

一般情况下,耳朵本身具有自洁功能,通过外耳道纤毛运动,借助咀嚼、张口等动作,耳屎可以自行排出。无论是用普通挖耳勺还是挖耳“神器”,都不建议大家自行掏耳朵,以免损伤耳道和鼓膜。

杨东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耳部健康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挖耳‘神器’,让你挖耳朵就像照镜子,舒服到抓脚趾。”最近一款可以连接手机的可视挖耳“神器”在网上热卖,其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除此之外,网上还售卖其他种类的挖耳“神器”,如弹簧挖耳勺、放大镜发光挖耳勺、吸耳屎器等。

对此,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杨东表示,一般情况下,耳朵本身具有自洁功能,通过外耳道纤毛运动,借助咀嚼、张口等动作,耳屎可以自行排出。无论是用普通挖耳勺还是挖耳“神器”,都不建议大家自行掏耳朵,以免损伤耳道和鼓膜。

使用“神器”增加耳朵受伤风险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可视挖耳勺基本上采用了类似于内窥镜的设计,在挖耳勺前端配备了微型摄像头,其可以连接手机App。商家宣称,能从手机端看清耳朵内部,进而更加准确地找到耳屎并将其清理出来。

“这种可视挖耳勺和专业医生操作的耳内镜有些类似,不过和专业耳内镜相比,绝大多数可视挖耳勺的图像清晰度非常低、色彩辨识度也很低。”杨东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清晰地看到耳内情况,有时出现轻微破损出血也看不到,因此极易弄伤外耳道和鼓膜。

此外,挖耳“神器”镜头呈现出来的图像是二维的,而真实的耳道是三维的,这样在操作的时候只能看到平面,而无法感知深浅。

“耳道只有短短的2.5厘米,而且并不是笔直的,‘道路’曲曲折折。此外,每个人的耳道也不是一模一样的,因此专业医生在操作耳内镜时都会非常小心,遇到比较麻烦的情况时,还需两名医生共同操作。对于不同形态的耳屎,医生可能会使用不同工具。”杨东强调,对于没有专业解剖知识的普通人来说,并不了解耳道的构造,即使看到了鼓膜,也可能分辨不出鼓膜等重要部位,贸然去挖非常危险。

“同时,很多人在用普通耳勺自行掏耳朵时,因为看不到耳内状况,可能会比较慎重,不敢贸然往深处掏。但是由于有了可视的影像,大家就敢放心大胆地往耳道深处掏,反而增加了损伤耳道和鼓膜的风险。”杨东分析。

其实不只是可视挖耳勺,像弹簧挖耳勺、吸耳屎器等,商家也都会宣称其产品比普通挖耳勺更安全,让普通老百姓产生一种错觉——这些挖耳“神器”可以让我们实现“掏耳自由”、不会弄伤耳道,进而诱导消费者肆无忌惮地掏耳朵。

通常没必要频繁掏耳朵

“耳屎虽然被称为‘屎’,但并不是身体里的废物。”杨东介绍,耳屎的学名叫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内腺体的分泌物,具有杀菌、润津耳道的作用。

大部分人外耳道皮肤表面都会附有一层极薄的耳屎,暴露在空气中后,会结成淡黄色或褐色薄片。还有人的耳屎像黄色黏稠的油脂,附着在外耳道。不过,不管是哪种耳屎,都可以保护耳道,使耳膜免受真菌、灰尘、小虫子等侵害。此外,外耳道的耳屎在鼓膜前面,可以让声音缓缓传导进去,使鼓膜免受剧烈震动的损害。

“从专业医生的角度来看,根本没必要频繁掏耳朵。”杨东表示,一般情况下,耳垢多了,通常会自然排出。即使有时耳屎过多、完全堵塞了外耳道,只要不影响听力,没有耳痛、咳嗽、耳朵肿胀等症状,也都无需处理。

经常掏耳朵虽然感觉很爽,但会让耳朵很受伤。“经常挖耳朵最大的风险,就是会不小心碰伤鼓膜,引起中耳炎或者耳聋。”杨东说,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十分多见,比如掏耳朵时被别人碰到手臂,或者是自己掌握不好深浅,都可能出现这种意外。

使用金属等材质较硬的挖耳工具,很容易碰伤娇嫩的外耳道皮肤。如果挖耳朵的工具没有进行过严格灭菌,很容易把细菌带进耳道,引发外耳道炎或者慢性外耳道炎,若长期渗液刺激耳道,还能引起外耳道湿疹等疾病。

“当耳屎过多,出现耳闷、耳痛或者听力轻微下降等情况时,大家可以到医院进行专业清理。”杨东解释,引起耳屎分泌过多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外耳道炎、中耳炎等疾病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由外耳道畸形、狭窄等原因引起的。当出现耵聍栓塞,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比如使用碳酸氢钠、硼酸等油性滴耳液,先把耵聍泡软,而后用水一冲就可以将其取出。如果耳部出现合并感染,医生会先解决感染问题,而后再取出耵聍。 【编辑:房家梁】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1906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