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乱象层出不穷 整治“饭圈”该如何划好法律的“圈”

网络编辑 政务 2021-08-09 12:09:25 0 粉丝 法律 艺人

一段时间以来,种种“饭圈”追星乱象层出不穷,如“倒奶刷票”追星、粉丝为追星非法安装定位装置等。而最近“吴亦凡被刑拘事件”暴露出的“饭圈”乱象,更反映出根治畸形“饭圈”文化、营造健康网络环境迫在眉睫。

“饭圈”,究竟是个什么圈?造成“饭圈”乱象背后的根源是什么?整治“饭圈”,该如何划好法律的“圈”?日前,针对这些问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法治领域专家进行分析与破解。

“饭圈”,究竟是个什么圈

“一开始仅单纯喜欢艺人作品,后来逐渐加了很多群,如粉丝后援的微信群、QQ群、微博群等。”90后女孩圆圆(化名)说,她从上初中时就开始“混”饭圈,如今已是“饭圈”资深成员。

圆圆参加过不少粉丝后援会组织的活动,“到现在数不清花了多少钱,家里有好几箱艺人周边产品,某明星代言茶饮料时,我就买了好几箱送朋友。”谈到对“饭圈”一词的理解,她认为,“饭圈”就是喜欢同一位艺人而聚在一起形成的兴趣圈。她接触过最小的“饭圈”成员是一名11岁的小学生。

“关注艺人的微博动态和参加的各种综艺活动,在‘饭圈’群里就看看其他成员讨论,我比较喜欢‘潜水’。”00后男孩小布(化名)入“饭圈”一年,认识的“饭圈”成员普遍都在20岁左右。在他看来,入“饭圈”最初只是一种粉丝行为,后来因一些非常规表现,以致“饭圈”这个词有了不同含义。

这两名青年口中的“饭圈”,究竟是个什么圈?“粉丝”和“饭圈”又有什么区别?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的《猛药去疴净化网络》中提到,“粉丝”特指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产生非比寻常的认同甚至钦慕之情的人;“饭圈”指代因喜欢同一明星或事物而自发形成的粉丝群体。该文指出,“饭圈”正在成为互联网空间异常活跃的群体,截至2020年3月,微博娱乐明星粉丝量累计总人次达192亿。而近年来“粉丝”“饭圈”与“非理性”频频关联,一次次引发社会议题。

“‘饭圈’问题现在已成了考验人们公序良俗的忍耐底线,如果不制止,某种程度上,就会失去节制地往前走。”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常委、帅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沈腾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饭圈”失范,法律不容缺位

近期,随着明星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警方刑拘,一些荒谬的“饭圈”声音不断泛起:“凑钱集资,能救哥哥吗”“可以一起去劫狱吗”……这些挑战法律底线和公序良俗的言论,折射出一些“饭圈”逐渐沦为“怪圈”的乱象。

对此,西南政法大学教授赵树坤认为,这反映出“饭圈”群体法律意识之薄弱令人忧心,“一些粉丝的‘出圈’言论,反映了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法律与自治在这个群体中的缺失。”

粉丝的言论和行为是否触犯法律,赵树坤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刑法的具体规定,判断其是否构成违法或犯罪”。

此前,选秀节目《青春有你》曝出的“倒奶事件”将“饭圈”推上舆论风口。该节目的粉丝为扫瓶盖内二维码给偶像投票,大量购买乳饮料并倾倒,只要瓶盖不要奶。

沈腾指出,该事件属于典型的违反行业规范和法律规制的行为,涉事主体理应受到行业处分和法律处罚,选秀节目背后是以浪费和挥霍为代价的吸睛牟利,是对劳动的不尊重、对法律的触犯。

“饭圈”乱象还会涉及什么样的法律问题?

“‘饭圈’乱象不仅有违社会公序良俗、挑战公民朴素认知、触碰社会道德底线,其背后还可能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人格尊严、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一系列法律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形依法运用民事、行政、刑事法律予以调整。”江西财经大学监察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卢希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据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徐昕教授介绍,譬如“买卖艺人信息”是侵权行为。被侵权艺人可以要求行为人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等侵权责任。按照刑法相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整治“饭圈”,要用法律划个“圈”

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日前,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相关主管部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工作的阶段性成效,引发广泛关注。

整治“饭圈”,要用法律划个“圈”。

作为“饭圈”一员,圆圆认为,最关键的是净化网络环境,“从网络素质方面先约束起来”。小布则赞同提升“饭圈”整体素质:“不出圈,保持理智,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饭圈’有低龄化特征,多半是青少年,社会经验少,处于被引导的角色。从粉丝方面入手进行整治是比较浅层次的,整治应当从产业链的源头开始。”徐昕教授说。沈腾建议,对“饭圈”挑战法律和公序良俗的非理性行为,以致触犯法律,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给予相应处罚。

在卢希起看来,“饭圈乱象”涉及职业黑粉等利益链条,网络内容生态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他建议,一是要根据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用精神食粮压缩“饭圈”的空间;二是网络平台应增强自我净化、自我管理的能力,建立健全不良信息审查、过滤、投诉、即时处置的常态化内部治理模式,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粉丝热情又不失理性地表达与行动。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先藕洁 【编辑:张楷欣】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190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