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观察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3-03 13:53:23 0 内蒙古 生态 草原

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2日电题: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观察

新华网记者于长洪、张丽娜、王靖、魏婧宇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这几年,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如何?绿不绿?牢不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发生了哪些新变化?新华网记者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进行了走访。

驰而不息抓治理,守好碧绿蔚蓝与纯净

春风拂面,冰雪消融。位于巴彦淖尔市境内、黄河流域重要淡水湖乌梁素海,迎来鸿雁北归,清脆的啼鸣声回荡在蔚蓝色的湖面。看着湖光春色,土生土长的乌拉特前旗蒙古族小学教师娜仁图雅感叹:“‘塞外明珠’风姿重现。”

20世纪90年代,由于对生态重视不足,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涌入乌梁素海,湖水变黑、臭气呛鼻,母亲湖一度被百姓失望地唤作“污水盆”。近些年,巴彦淖尔市大力实施综合治理,实现入湖中水全部达标,灌区全面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并连续多年对乌梁素海实施应急性补水。2021年,乌梁素海水域面积保持在293平方公里,水质总体好转,稳定在Ⅴ类。

乌梁素海发生的变化,是内蒙古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其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多年来,内蒙古将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为必须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始终铭记于心的“国之大者”,久久为功推进治理,“十三五”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水生态综合治理方面,过去5年,呼伦湖水域面积逐年提高,湿地生态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不断改善;岱海面积萎缩趋势放缓,水质也在好转,湖中鱼类等生物增多;察汗淖尔治理工作也全面推开。

黄河在内蒙古如弓般拉出一个全长830公里的“几”字弯。为保护好母亲河,内蒙古制定印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和“清废行动”。通过精心地“梳妆打扮”,今天的黄河母亲分外亮丽。在黄河中上游生态保护具有重要地位的鄂尔多斯市,2022年初出台了三年行动方案,从水面到岸上,从产业到民生,制定了十大具体行动,力求率先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内蒙古乌审旗登高远眺,春风阵阵,松涛摇摆。“过去一刮风就起沙,有一年出现过七八十场沙尘天气。看看现在,有风无沙!”在毛乌素沙地治沙几十年的全国劳模殷玉珍感慨地说。这里是我国最大沙地毛乌素沙地的腹地,内蒙古干部群众不畏艰难60余年接力播绿,如今毛乌素沙地治理率接近70%,生态呈整体改善态势。

内蒙古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分布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在过去5年来,内蒙古共治理沙化土地7197.5万亩,占全国治理面积的40%以上,约等于3个北京的国土面积,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巨大转变。

“内蒙古科学推进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努力创造更多防沙止漠的‘绿色奇迹’。”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郝影说,地方在实践中摸索出先造林后补贴、专业队造林等沙化土地治理模式,完善建设主体、经营主体、利益主体、责任主体“四统一”和任务到户、产权到户、责任到户、补助到户、服务到户“五到户”的管理模式,有效调动社会各类主体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多年来,在内蒙古涌现出最多的劳模就是“生态卫士”。“塞上愚公”董鸿儒,从18岁到60岁,42年、15000多个日日夜夜以苏木山为伴,种树3000多万棵,为阻挡风沙肆虐京津冀筑起坚固的绿色屏障;“宁可治沙累死,也不让黄沙欺负死”的殷玉珍,克服无水、无电、无路及病痛困扰,三十年如一日,让7万亩荒沙披绿;苏和老人,放弃安逸舒适的城市生活,与家人一起在狂风肆虐、飞沙走石的沙漠里,铺就了宽500米、长3公里的绿色长城……

内蒙古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将立足东、中、西各盟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逐步形成生态功能区、农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三大空间格局,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培植绿色发展优势。

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红线观念

酣睡了一个冬天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正在慢慢苏醒,雪水下生命跃跃欲试。在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钢萤石矿场开采萤石的设施设备已拆除,恢复植被、覆土回填等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全盟自然保护区内的工矿企业退出比例达到100%。

拆走设备、回填矿坑,过去几年这样的场景在内蒙古各大草原上演。内蒙古自然资源厅数据显示,全区超过50%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压减30%多。内蒙古明确在草原森林重要生态功能区,不再新上矿业开发和风电、光伏项目,停止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矿山企业开采勘探活动。

这种保护草原、森林的决心和力度,在内蒙古史无前例。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坚持把保护草原和森林作为首要任务,严格落实林(草)长制,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严格禁止在草原上乱采滥挖、新开露天矿山,严厉打击各类违法占用草原林地行为,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发挥好草原和森林对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同时,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工作,始终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

近年,内蒙古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统筹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东部盟市把保护好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湿地作为主要任务;中部盟市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立足产业基础和产业集群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西部盟市把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荒漠化治理挺在前面。

当西边的黄河渐渐苏醒,东北部的大兴安岭仍在枕着白雪酣睡。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的兴安盟,尽管生态先天条件优渥,可近年来仍不断实施大兴安岭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一步厚植生态家底。

兴安盟行政公署副盟长梁彦君介绍,兴安盟北、中、南自然状况不一,生态保护措施也因地制宜。北部主要分布森林,以森林抚育等方式进行保护;中部主要为浅山丘陵,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等方式进行保护;南部分布科尔沁沙地,通过营造林等方式防沙治沙。随着生态保护与修复效果日益显著,兴安盟也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

“蓝蓝的天空,成群的牛羊,这就是我梦中草原的样子!”前来内蒙古度假的游客,纷纷给内蒙古的生态保护建设打出高分。“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完成营造林任务6884.2万亩,年均人工种草2900万亩,建设规模居全国之首。经过多年的保护与建设,目前内蒙古森林覆盖率达2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5%,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颜值”“产值”比翼齐飞

2021年底,随着内蒙古大唐托克托2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项目在呼和浩特市开工,世界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由传统的火力发电向风、光、火多能互补转型。

这一新能源外送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绿电’50亿千瓦时以上,节约标煤超过1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400万吨。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展现出内蒙古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责任担当,更将有效引导我国火电行业加快新能源发电转型步伐,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内蒙古能源局局长王金豹介绍,近年来内蒙古大力推动能源基地绿色低碳转型。截至2021年底,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达到5370万千瓦,居全国前列,全区超1/3的电力装机和近1/5的全社会用电量来自新能源。“我们将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两至三年内新增新能源装机5000万千瓦,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新贡献。”

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内蒙古在全地域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也在全领域全过程推动发展绿色转型。自治区加快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断破题解题、见行见效。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给黑金披绿,推动现代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地着力探索的重要课题。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如今,内蒙古已构建起规模、技术领跑全国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走出挖煤卖煤瓶颈,“煤都”鄂尔多斯市煤炭就地转化率接近22%。同时全区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六成,“一煤独大”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变。

指示灯闪烁不停,服务器飞速运转。在华为云全球最大的渲染基地乌兰察布华为云数据中心,大大小小的设备正在为全球客户提供普惠、绿色、稳定、可靠的算力。乌兰察布市目前服务器规模达到266万台,被业内誉为“草原云谷”。随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近日全面启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内蒙古,跻身 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这几年,内蒙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正在逐渐成形。经济发展既不断提升“含金量”“含新量”,更兼顾“含绿量”。当前,全区所有区域、所有领域、所有产业、所有行业的发展都努力建立在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能源资源高效利用之上。

在畜牧业主要地市走访,草原上溜达吃草的羊群减少、圈舍里的牛群增多,这成为当前内蒙古牧区一大显著特点。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做大做强农牧业是内蒙古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通辽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等地普遍实施“减羊增牛”战略,既减轻了牲畜对草场的破坏,又提高了牧业收入。同时,借助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改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了草原休养生息。

“锡林郭勒盟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认真落实绿色兴农兴牧、科技兴农兴牧、质量兴农兴牧,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下大力气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全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全面提升质量效益。”锡林郭勒盟委书记么永波说。

美丽与发展共赢,“颜值”与“产值”兼收。内蒙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定调发展方向,坚持“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的发展观念,不断绘就天蓝、山青、水碧、土净的美丽画卷,一座碧绿如染、牢固坚实、繁荣稳定的万里绿色长城正在祖国北疆大地上雄雄挺立。

策划:于长洪 刘健 钱彤

监制:殷耀 周红军 张丽娜

执行:王宇天 朱永磊

记者:王靖 魏婧宇 张晟 恩浩

统筹:李国栋 翟子赫 郝芳芳

海报:李倩 王靖

编辑:曹滢 刘杨 石毅 杨腾格尔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 新华网 联合出品 【编辑:黄钰涵】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1888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