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男性人口近40年来首次减少”折射何种新趋势?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3-02 06:52:23 0 人口 性别比 万人

“男性人口近40年来首次减少”折射何种新趋势?

■ 观察家

我国人口性别比正在从“男多女少”向“男女平衡”转变,既有出生性别比下降的原因,也有女性平均寿命延长的原因。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人口数据的性别构成来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男比女多3362万人。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男性人口为72357万人,女性人口为68855万人。这意味着2021年男性人口下降了46万人,而女性人口则增加了94万人。

新京报梳理国家统计局历年数据发现,2021年是中国男性人口近40年来(自1978年以来)首次出现减少的年份。

总人口性别比在下降

2021年我国男性人口为何会下降?首先,死亡人口和死亡率上升了。2021年我国死亡人口为1014万人,死亡率为7.18‰;而2020年死亡人口为998万人,死亡率为7.07‰。

其次是因为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下降了。我国出生人口从2017年开始下降,到2021年已经是连续第五年下降。2021年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而2020年出生人口为1200万,出生率为8.52‰。

最后,近年来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正常的出生性别比在103—107的范围内。2010年,我国的出生性别比高达118,2020年出生性别比则下降到111.3。

在出生人口不变的情况下,出生性别比下降,意味着男婴出生人数下降。受出生人口下降和出生性别比下降双重因素叠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出生的男婴人数逐年减少。性别结构逐渐趋向合理。

那么,既然死亡人口数量和死亡率上升了,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下降了,为何2021年女性人口还增加了94万人?因为女性平均寿命延长了。去年1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女性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7.37岁提高到2020年的80.88岁。

实际上,2021年,我国不但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了,而且总人口性别比也下降了。“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而2021年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下降到104.88。

舆论当理性待之

不过,虽然全国的人口性别比呈下降趋势,但个别省份的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但从全国范围来说,我国人口性别比的大趋势正从“男多女少”向“男女平衡”转变。事实上,由于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现在很多发达国家的人口性别比都是“女多男少”。日本、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女多男少”现象。

我国人口性别比的转变,既有出生性别比下降的原因,也有女性平均寿命延长的原因。而出生性别比下降的背后原因,则是我国女性地位不断提高,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基于性别选择的人工流产现象越来越少。这都体现了我国社会文明“水位”的提升。

在高等教育领域,我国其实已经出现“女多男少”现象。《中国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显示,我国20岁-34岁人口中,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共有5894万人,其中男性占47.3%;女性占52.7%。

从总人口性别比来说,虽然我国在整体上仍然是“男多女少”,但个别大城市已经出现“女多男少”的情形。分析各大城市统计年鉴的户籍人口就会发现,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十余个大城市,不约而同地存在“女多男少”的情况。这当然不难理解: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普遍喜欢在大城市生活和工作,而城市又有大量的白领工作机会,吸引女性的进入。

总而言之,我国男性人口近40年来首次减少,人口性别比例逐渐趋向平衡,这是社会乐见的趋势。这意味着我国人口结构更加合理,对未来经济发展、社会改革、观念转变等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此,舆论当理性客观待之。

□何亚福(人口研究学者) 【编辑:房家梁】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1871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