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科技持续发力 壮乡人民幸福生活节节高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2-25 06:50:59 0 广西 大化瑶族自治县 水稻

把家里的旱地改为水田耕地,让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弄茶村弄茶屯村民黄规玲实现了增产又增收。

“这是我们大力实施粮食稳定增产工程,推广田地改良、机技融合,狠抓粮食优质生产的结果,我们还获得了‘广西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示范县’称号。”近日,大化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员覃杰说。

旷古峻奇的大山,连绵起伏,山上有山,峰外生峰。在大化这样一个土地稀少贫瘠,严重缺水缺土的大石山区,2021年实现了粮食提质生产、农民增收。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大化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8.72万亩、粮食产量7.38万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0元,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0824.6元,同比增长6.8%。

装满“粮袋子”,鼓起“钱袋子”,壮乡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有滋有味。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从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到发展高质量教育,从病有所医到照顾好“一老一小”,广西始终把民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擦亮幸福底色。

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广西打好保就业保民生硬仗,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八成左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用科技种出优质粮食 农民增产又增收

一直以种植玉米为生的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弄茶村弄茶屯村民,2021年却破天荒种植水稻70多亩。

2020年,大化县在弄茶屯实施“旱改水”项目,开展土地平整,提升耕地地力,配套建设水利设施,从溶洞里抽出清水,解决稻田的用水问题。

“玉米和大米亩产都在1000斤左右,但1斤玉米1.4元,1斤大米3元,种植大米显然效益高多了。”黄规玲说。

弄茶村党支部书记黄浩前介绍,项目施工单位以每亩年租金500元的价格将已改造的水田承包下来,示范种植水稻,并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良土壤。待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后,移交给当地群众。群众愿意自己种植的,每亩给予耕地补助150元、育苗补助60元,并支付人工费200元。

大化县共投资1878.2万元,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有充足水源的地块实施“旱改水”项目共6000多亩,改善生产条件,调整种植结构,助力农民增收。

除了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生产能力,作为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大化县注重科学种植,努力让农民用科技种出优质粮食,积极推广水稻抛秧栽培、水气平衡栽培、“三控”施肥等良法,年推广面积13万余亩;并推广玉米免耕栽培、“一增三改”等良法,年推广面积近50万亩。

大化镇双排村下舍屯脱贫户韦荣观一家种植玉米4亩,收成5000多斤,种植水稻2亩,收成1600多斤。“一年打下的粮食,就是吃两年也吃不完的。”韦荣观说。

通过打造“瑶香里”品牌,大化镇龙口村富硒水稻示范种植基地生产的大米获得富硒产品认证,远销全国各地。“我们的富硒水稻已被列为广西名优农产品重点推荐品牌,一斤能卖到8.8元,纯收入80多万元。”基地主管韦乃章说。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化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幸福不幸福,关键看增收。2021年,广西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居民收入增长7.8%,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增长6.2%,农村居民收入增长9.8%。

“智慧教育”辐射山区 课堂生动又有趣

2月22日,在广西柳州市第八中学,一堂以“编程”为内容的创客课程在该校编程与学科结合工作室进行,由此也拉开了七年级春季学期的序幕。

课堂上,罗淇露同学快速地用电脑编辑了一个“三国”小动画,整个课程一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七年级的主题是编程,开设‘编程与学科结合’‘人工智能探究’课程;八年级以创造技能为目标,开设了激光雕刻、3D打印与设计等课程,每年参与的学生都有3000人。”柳州八中校长李梦玲介绍说。

鱼峰区是广西柳州市的教育强区,区内有柳州八中、驾鹤小学等柳州名校,在校学生3.7万多人。作为教育部评定的“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全国实验区,鱼峰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变革教与学方式,不断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是民生之基、国之根本。“十三五”以来,广西大力实施“双千计划”和教育提升3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广西教育高质量发展,教

育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十三五”期间,广西新建学校1500所,改扩建学校20000多所,新增学位114万个。到2020年,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7.9%,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让更多的孩子获得优质的资源、能够上好学校。”在广西,互联网教学的普及,让更多的名师服务于农村,农村孩子也能够得到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2月23日,在鱼峰区里雍镇里雍中心小学五年级5班,来自城里的老师通过互联网连线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数学课。像这样的教学方式,在鱼峰已经成为常态。

从2019年至今,鱼峰区共投入150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全面筑牢教育现代化基础,目前,全区各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配备达100%。同时,鱼峰区还实施“鱼峰区梯级名师”工程,组建认定33个学区制工作坊,辐射覆盖城区所有中小学及里雍、白沙两镇学校。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1年,广西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压减“三公”经费3.07亿元,全部用于给教育领域补短板。

群众看病不再难 守护全民大健康

凌晨时分,坐上皮卡车,冒着瓢泼大雨,百色市德保县人民医院护士韦海情在到达目的地后,给一位长期卧床的老奶奶做完核酸采样,老人家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竖起大拇指。

“虽然她因为病情原因讲不出话,但我仍能从她带有点点泪光的眼里读懂了,那是对我们的信任和感激。”韦海情说。

与病毒打擂,同时间赛跑。2月4日,德保县在对返乡人员的检测中,发现一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的人员。面对突发的疫情,当地迅速组织核酸采样精锐队伍,深入各村屯和酒店等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进行核酸采样。

自百色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切实筑牢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现在一个潜伏期内控制住疫情的目标。专家分析研判,这轮百色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果和重要的阶段性胜利。

2月17日,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赴广西工作组专家的会诊同意,该轮百色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首批14人治愈出院。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十三五”以来,广西加快推进“健康广西”建设,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人均预期寿命上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十三五”期间,广西居民主要健康水平指标实现新突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西部省份前列。

从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改起,广西全面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有效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减轻患者用药负担,解决“看病贵”难题。

2021年,广西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项目351个。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数量居全国前列,325个药品和8类医用耗材平均降价56%。

建设健康广西,增进人民福祉,广西正迈出坚实步伐。 【编辑:陈文韬】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1820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