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退休老人邓小岚到河北阜平教山村孩子唱歌 默默坚守18年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1-17 10:28:17 0 孩子们 北京 太行山

退休老人邓小岚到河北阜平教山村孩子唱歌,默默坚守18年

歌声飞出太行山(守望)

“我没被选上,不能去参加演出了。”“你可以继续在马兰小乐队唱歌,乐队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在太行山深处马兰村的一间小屋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安慰一个小男孩。男孩点点头,跟着节拍继续唱:“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美丽的马兰……”稚嫩的歌声飘出窗外,飞出大山。

这位78岁的老人叫邓小岚(见图,本报记者张志锋摄),退休后的她从北京来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教山里娃唱歌,默默坚守了18年。

“马兰村就是我的家”

“马兰村就是我的家。”邓小岚一边调试小提琴,一边微笑着说。

家在北京,她和马兰有什么渊源?上世纪40年代,邓小岚父母曾在位于马兰村的《晋察冀日报》工作。1943年底,邓小岚在马兰村附近的易家庄出生。

父母工作忙,就把她送到附近麻棚村一户老乡家寄养,老区人用小米粥哺育“小岚子”2年多,之后她随父母转到张家口。

跟着父母辗转多地,邓小岚后来到了北京读书,考上清华大学,长大后从未回过马兰村,但心里却一直把那儿当作自己的故乡。

一个契机,让她决定回到马兰村。当年敌人扫荡时,《晋察冀日报》有7位同志牺牲。2003年清明节,已退休多年的邓小岚回马兰村为烈士扫墓,马兰小学20多名小学生参加纪念仪式。

活动结束后,邓小岚想跟孩子们一起唱支歌,但孩子们一脸懵懂,“什么歌都不会唱”。邓小岚心里很不是滋味,由此萌生一个念头:一定要再来马兰村,教孩子们唱歌。

2004年夏天,邓小岚再次回到马兰村。当时马兰小学仅有一名老师,没开音乐课。于是她成了这里的义务音乐老师,每半个月来一次,教孩子们唱国歌、少先队队歌,以及《歌声与微笑》等歌曲。

她最初以为,教孩子们唱歌是很简单的事。可是有的孩子家长认为,将来考学又不考唱歌,白花工夫。她理解家长的心情,就一家一家上门解释,“课余学唱歌,不会影响学习,还能促进学习!”

“我喜欢教孩子们唱歌”

时光伴随歌声悄悄流淌,邓小岚种在山坡上的金菊花年年如约绽放,不知不觉中,她在马兰村教唱歌已经18年了。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正常学习,她用周末、课余和假期给孩子们上课。北京到马兰有400多公里,当年没有高铁,她一大早赶公交、换地铁,从北京西站乘火车到河北定州,再换乘班车,赶到马兰村经常是傍晚6点多。山路弯弯,坑坑洼洼,但她从不觉得苦。

后来她搬进学校,住在大山深处。冬天经常是零下十几摄氏度,寒风透过门缝往屋里钻,毛巾冻成了“硬板”,她晚上睡觉都得戴着帽子。一些亲友不解:你为啥跑到大山里教孩子唱歌?她笑笑说:“我喜欢教孩子们唱歌,也喜欢听孩子们唱歌。”

巍巍太行山,清清胭脂河,老人牵挂小山村。冬去春来,每月跑两趟,寒暑假都住在村里。

2006年10月,她从北京家里带来几把吉他、手风琴和小提琴,成立了由6个孩子组成的马兰小乐队。

五年级的孙志雪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电子琴,她忍不住好奇地按琴键,“当——”电子琴发出美妙的声音,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后来,她考上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今年寒假她来看邓老师,“当年电子琴的那一声响,打开了我的音乐之路。”

渐渐地,邓小岚身边的一些朋友被她感动了,陆续加入。她的朋友还专门为孩子们创作了《假如有一天你来到马兰》等歌曲。

“音乐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

过去,条件艰苦,村里许多孩子连县城甚至镇上都没去过。2008年国庆节,邓小岚带马兰小乐队来到北京,山里娃们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地铁。他们游览“鸟巢”,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一路走下来,他们也把歌声带到了北京。

当时一些城市经常举办音乐节,但很少有儿童音乐节,邓小岚想:能不能给孩子们办一个音乐节呢?

2013年夏,邓小岚决定在马兰村的山谷里举办森林音乐会。县里帮着建舞台,邓小岚每天骑电动车去盯进度。7月24日,她急着去工地,不小心栽进路边大坑,左腿摔成骨裂……

舞台建好了,形似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又像一双向上托举的手。“希望孩子们放飞希望,托起明天的梦想。”8月24日,首届马兰儿童音乐节举办, 20名队员表演小提琴、合唱等。听!山里娃娃拉起小提琴,悠扬的琴声穿越树林,飞出大山。

2021年10月,一座新的月亮舞台建成。近年来,当地共办了四届马兰儿童音乐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小歌手、大歌手到马兰分享“歌声与微笑”。

音乐化人,为孩子们开启全新世界。近年来,小乐队培养了近百人,北京、上海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歌声,也带动了更多的山里孩子。现在村里有很多孩子上高中、读大学,小乐队里也有4名成员考上了大学里的艺术专业。

如今,马兰小学有90多人,邓小岚还教新来的音乐老师拉小提琴,以期带动更多学生。“音乐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邓小岚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本报记者 张志锋
【编辑:田博群】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1404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