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开局十四五】江西:“改道超车”打造世界VR中心 万鸟翔集见证美丽鄱阳湖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1-14 15:47:50 0 江西 江西省 数字

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南昌1月13日消息 近年来,地处中部地区的江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江西前三季度生产总值总量21601亿元,居全国第14位,增速全国第6,再次稳居“第一方阵”。

这一串数字的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密码,对中西部地区未来高质量发展又有什么样的启示?让我们一同回望具有江西特色的新路径。

借“四面逢源”之势 筑就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江西,是全国唯一同时毗邻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的省份,区位优势可谓“四面逢源”。

“不以江西为世界,而以世界谋江西!”这是江西置身于新格局中发出的时代出发令。

2021年12月10日,赣深高铁正式开通。

“赣州到珠三角,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在当日开行的赣深高铁首趟列车上,昌九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徐利锋感慨道。

“我老家在赣州安远,目前在深圳工作30多年了。之前从赣州到深圳最快需要5个多小时,今天只花1个多小时就到了,实在太方便了!”家住深圳的谢家英女士尤其兴奋,从赣深高铁获批到通车,她盼了五年,终于等到这一天。

“有了赣深高铁,我们和广东地区的供应商、经销商交流合作方便多了。”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赣州分公司副总经理伦宗飞表示,企业2017年到赣州市投资,从2020年开始投产,2021年销售额近10亿元,赣深高铁的开通将帮助企业加快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列车通过赣深高铁信丰特大桥(央广网发 张海根 摄)

赣深高铁的开通,彻底结束了江西信丰县、龙南市、定南县和广东省河源市不通高铁的历史,赣南首次有了直达广东的高铁列车,历史性地缩短了革命老区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

高铁时代,缩短的是时空距离,倍增的是发展机遇和动能。

2021年12月16日,赣深高铁开通一周后,赣州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活动在深圳举行。经过前期对接洽谈,成功引进大湾区项目30个,投资总额536亿元。

乘着高铁东风,江西主动构建“融湾”开放新格局,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紧抓发展新机遇。

“下一步,我们会全方位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步伐,在营商环境、产业承接、科技创新、开放平台、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与大湾区的对接合作,为赣州乃至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江西省苏区振兴办副主任、赣州市发改委主任卢述银说。

繁忙的赣州国际陆港(央广网发 赣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何充分发挥江西“四面逢源”区位交通优势?在南昌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付才辉看来,必须实施交通物流枢纽建设行动,加强高铁、航空货运和水运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水陆空“无缝对接”多式联运模式,打造江西成为中部地区陆路物流枢纽、长江中游综合航运中心、“一带一路”航空货运重要基地。

2021年9月24日,赣州国际陆港开行第1000列中欧班列。中欧班列以其线路辐射范围广、成本低等优势,已经覆盖中亚5国及欧洲22个国家151个城市,形成了一条中部陆路外贸大通道,极大地促进江西成为对接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货物集散地。

如今的江西,凭借其“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加密拉紧与“长珠闽”地区的联系,江西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正在加速垒起。

提速推进创新创造 再创“江西制造”辉煌

江西,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军用摩托车、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枚海防导弹的诞生地。

再创“江西制造”辉煌,是这个革命老区放飞的“产业梦”。

冬日晴好,温暖如煦。近日,记者走进江西省南昌县小蓝经开区的济民可信生物医药产业园,各种机器设备错综复杂,仿佛一颗强大的心脏为企业供应着源源不断的生产原料。只见几位衣着统一洁净工作服的指挥员在车间控制室,正操控着全自动化流水装置,发酵虫草菌粉犹如流水般涌出。

“我们已经实现了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原料经过发酵、过滤、干燥、提炼,就能产出发酵虫草菌粉。”车间陈主任向记者介绍道,“预计将达到年产1800吨发酵虫草菌粉,实现年营业收入6亿元,利润2亿元,利税9000万元。”

“通过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的加速推进,我们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形成年产32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同样位于小蓝经开区的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年生对记者说。

江铃富山工厂的全自动焊装生产线(央广网发 蓝正轩 摄)

江铃轻客、皮卡保持全国细分市场排名第一和第二;孚能科技三元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两年位列全国软包第一;紫宸科技负极材料行业出货量全国第二、人造石墨全球第一……这一张张闪亮的“江西制造”名片,正是江西推动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成绩单。

然而,没有创新链的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如同缘木求鱼。

江西给出了路径——

“以创新链的崛起推动产业链的整体提升。”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杨贵平说。“2021年1-11月,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9%、16%、17.9%。”

2021年,中国稀土集团落户赣州市,成为首个把总部落到江西的中央企业;江铜集团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与江铃集团、新钢集团携手迈入千亿级企业行列;截至2021年11月末,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5万家。

《江西“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江西要着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中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地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地。

江西企业自主研制一款航天员通信头戴,随神舟十二号飞船飞上太空,助力“天地通话”(央广网发 南昌高新管委会供图)

从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到云计算中心大数据研究院,从南昌航空科创城到鹰潭智慧科创城,从全力推进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到加快推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从探索布局建设省实验室到启动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十四五”开局之年,创新之花遍开赣鄱大地。

如今的江西,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汇聚起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冲刺的姿态“换道超车” 打造世界VR产业数字经济新引擎

江西,正面临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性机遇。

率先提出打造VR产业的科技高地、发展极具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江西抢占先机、制胜未来的突破口。

2021年,世界VR产业大会永久落户江西,已经连续四年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的英雄城南昌,正式成为“永不落幕的世界VR产业盛会”的永久举办地。

中国制造机器人“优友”向游客介绍江西VR产业基地情况(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通过这几年努力,江西VR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已经形成,VR产业规模从2018年的42亿元,到2020年的298亿元,2021年已经突破500亿元。”世界VR产业大会组委办主任,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贵平表示。“江西大力推动VR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也拓展VR+,推动VR赋能千行百业,带动行业转型升级。特别是通过VR产业发展引领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2021年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6500亿元,居中部第1位,前移至全国第7位。”

发展VR产业为江西找到了一个培育新动能的切入口,成为江西“换道超车”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赛道。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朝着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国家级电子信息制造基地’和‘世界级VR中心’的目标加速迈进,力争到202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南昌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丽坤说。

虽然江西数字经济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是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仍然不可忽视。

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数字产业学院院长王明文说:“一方面江西有很多还在初创时期的小型公司,缺乏复杂安全功能资源及可能的安全威胁应对经验;另一方面江西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长期面临基础设施投入贵、维护保养费用贵,技术人才稀缺等问题。”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从全社会、全产业、全要素的角度,宏观谋划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数字产业更高附加值。”王明文在表达忧虑的同时也开出了“良方”。

游客在2021世界VR产业博览会大会展区体验虚拟技术(央广网记者 王一凡 摄)

围绕数字经济的技术创新、应用推广、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思考与探索,江西从未停止。

2021年4月,江西省数字经济学会成立,将极大地助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数字化发展。

2021年6月,江西省公布了100个数字经济优秀案例,其中数字产业化35个,产业数字化33个,数字政府15个,数字社会17个。这些项目将继续加大创新力度,持续拓展应用,为加快推进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经验。

“十四五”开局之年,江西通过推出大院大所合作和挂帅揭榜、03专项、5G+应用大赛等各类形式的项目,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佼佼者或国内ICT龙头企业合作,精耕细作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全面提升全省数字产业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把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加快江西省新动能培育的‘一号工程’,加快构建全省数字经济生态体系,促进经济、政府、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和平说。

千帆竞发,奋楫者进。

如今的江西,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万亿元级经济规模,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不负绿水青山 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江西,中国最绿省份之一,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多年稳居中部第一。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这是江西矢志不渝坚守的初心。

“鸟类是环境优劣的‘生态试纸’,生态好不好,鸟儿先知道。”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员戴年华说。

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央广网发 李学华 摄)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鄱阳湖迎来70余万羽越冬候鸟,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新高。这些鸟儿的不断增多,正是江西生态环境渐入佳境的最好证明。

长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是一项让长江生态休养生息的重大战略举措,更是一场前所未有、没有经验可鉴的生态保护行动。2020年1月1日,江西比国家规定的时间提前1年,在全省实施禁捕退捕政策。

为期十年的禁捕退捕,涉及江西境内152公里长江干流和鄱阳湖区、300个渔村和10余万名渔民。为帮助“洗脚上岸”渔民转产就业,江西多渠道推出就业服务“1131”计划,即至少1次政策宣讲、1次就业指导和3次职业介绍、1门实用技能培训。

2021年,都昌县引导渔民进行水面养殖,带动渔民转产上岸,增收致富(央广网发 傅建斌 摄)

都昌县周溪镇渔民曹金亮曾因一时找不到生计很茫然,后来在当地政府帮扶下创办了一家珠贝加工厂,现已发展到十余人规模。他感慨道:“上岸开厂,比湖上捕鱼更安全,收入还比以前高!我打算带领更多渔民在岸上就业。”

现年56岁的刘圣环是都昌县万户镇刘仲村村民,在鄱阳湖打了近40年鱼。“洗脚上岸”后,他联合其余16户退补渔民筹资入股,共同创办农民合作社。

“以前驾船打鱼,现在转产就业,角色变了,日子照样有奔头。”刘圣环说,村里凡是有劳动意愿的退捕渔民,都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在产业园从事短期或长期固定用工,还可以入股产业园,“会与合作社签订用工协议和收益分红协议,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江西精心呵护一江清水(央广网记者 王一凡 摄)

江西始终把修复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断增创绿色生态的最大优势,实现经济增长“含金量”和“含绿量”同步提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如今的江西,绿色正成为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主色调,描绘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宏图。

老区不老,生机勃发。这,就是江西。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王一凡 邓玉玲

编审:张伟 郅怡婧

视频:胡斐 熊洪刚(实习记者)

【编辑:刘欢】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1361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