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录Vlog、装扮网络空间 这届年轻人的春节仪式很独特

网络编辑 政务 2022-01-14 06:59:33 0 仪式 春节 冬奥会

录Vlog、看冬奥、装扮网络空间,这届年轻人的春节仪式很独特——
当潮流“新仪式”涌入传统佳节

张紫璇现在就能想象到春节假期期间家里的欢乐场景——爸爸、妈妈、她自己和名叫多多的宠物狗分别占领沙发上的4个“坑位”,电视里播放着冬奥会比赛,茶几上摆满各种零食。一家三口都是狂热的体育爱好者,北京冬奥会开幕恰好在春节假期期间,一起看冬奥会,肯定会成为今年过年的必备仪式。“看到关键的时刻,我妈妈会紧张地站起来。遇到振奋的时候,全家人会一起欢呼,多多看到家里人在喊,也会跟着一起叫,虽然不知道它到底看没看懂。”一边畅想,她一边哈哈大笑。

当身边的一些朋友给自己的头像戴上“新春头环”,在福建一所高校读研的胡淼就嗅到了春节的气息。他有独属于自己和朋友的新年小仪式。前不久,一位网友向他提起给他准备了新年礼物,“我告诉他不用送礼物,只是写几句话我就会非常开心”。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互相给对方写一封手写信。胡淼买了好看的“开心蜡烛”,把写好的信塞进礼盒里,寄给了网友。“书签、明信片、手写信,我都很喜欢。这些仪式会给一些重要的时间点注入更多的回忆。”

春节这个人们最看重的传统节日即将到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除了期待包饺子、贴春联、访亲友、团圆饭等一系列传统的过年仪式,许多年轻人也把一些全新的活动带入春节的庆祝中,营造充满潮流的春节仪式感。中青校媒就相关话题面向全国217所高校的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531份。调查显示,92.30%受访者认为过年需要仪式感,其中44.91%受访者非常重视过年仪式感。65.33%受访者认为,过去和现在的“过年仪式感”有差别,现在产生了很多新的过年仪式。

画风大变,年轻人携潮流新仪式过春节

跟随着魔性的音乐,头发灰白的爷爷奶奶轻快地、一下一下地踮着脚,胳膊随节奏向左摆两下、又向右摆两下。在他们的周围,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还有艾皓和她的表兄弟姐妹,一边做着一样的动作,一边忍不住咧嘴笑开了。

去年春节,这段视频在艾皓的家庭群里传开。这场客厅里的大型群舞,创意来自艾皓的表弟。“除夕的晚上,他提议我们全家一起跳‘摇摆舞’,录下来留作纪念。”这段舞蹈强度低,容易学,长辈学起来“无压力”,而且舞蹈动作魔性逗趣,艾皓和兄弟姐妹们也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就有了这段全家十几个人挤满了客厅、一边跳一边互相“嘲笑”的视频。

上大学前,每年过年,艾皓和同辈人总是由长辈带着,一步一步承袭着约定俗成的新春仪式。不过现在,春节的家庭聚会成了年轻一代的主场。在大学社团里,艾皓学了诸如“逢七过”“逛三园”一类的许多破冰小游戏,于是大学后的第一个春节,她就在家庭聚会上组织起了小游戏,还把全家人玩游戏的过程录下来,做成了短视频。此后每年春节,由艾皓和兄弟姐妹们策划的新春节目都会成为聚会上的大轴戏。

之所以想到把破冰游戏搬到家庭聚会上来,是因为艾皓发现,春节时亲人难得团圆,但经过一年甚至几年没见,亲人之间也难免有些生疏;而且以往除了吃年夜饭,也就是长辈之间互相聊聊天,艾皓和兄弟姐妹的参与感就少了些。“找一个大家都能玩的游戏,就可以把全家聚起来,大家一起聊天、娱乐。”

逐渐开始步入社会生活的95后、00后,在春节的家庭聚会中也主动起来,在营造新的春节仪式感中贡献创意。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者喜欢的新型过年仪式感,有燃放无烟仙女棒(61.33%)、和朋友互换新年礼物(54.09%)、举办或参加新年派对(53.70%)、拍新年写真照片(53.87%)、制作新年Vlog(51.20%)、购买氛围灯等新年装饰(46.74%)、和家人一起溜冰或滑雪(44.63%)、更换社交网络装扮(37.63%)等。

在江西一所高校读书的赖欣如今已经很少陪着拎着大包小包的爸妈四处走亲访友。回忆起近几年的春节仪式感,赖欣首先想起的是自己“逢年必拍”的新年写真。“从大一开始,我就会从压岁钱里抽出一部分用来拍照,基本上都是以红色为基调,图个喜庆。”为了筹备写真,赖欣会提前一个月开始减肥,照片洗出来后,她会精心地将它们装裱加上相框,摆在床头。除此之外,赖欣还有一些新年仪式感的“小心机”:“比如说换上印有‘小赖给您拜个早年’花字的朋友圈封面,或是准备一些系上红围巾、提着红灯笼的表情包。”

今年读大四的余秀文每年春节都有一整套的“新春仪式感流程”——换头像,改个性签名,更换朋友圈封面,发朋友圈。近几年,随着家里的老人也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余秀文还会拉着全家人一起拍过年表情包。“姥姥、姥爷做出比心的动作,搭配那些动态贴纸,还挺可爱的。”

除了和家人之间的相聚,近几年的春节,她还会和朋友们举办新年聚会,并且把这些瞬间录制成视频,制成新年Vlog,发表在社交平台上,让她和朋友们可以随时重温这些美好瞬间。“春节这么重要的时刻,当然要拍下来留作纪念。”对于那些不能在春节相聚的朋友,余秀文会和他们互赠新年小礼物。“拆朋友送的新年礼物,同时享有了收礼物、过新年、拆盲盒的三重快乐。”

冬奥来袭,“预定”全家观赛成春节新热门

春节遇上自己的国家举办冬奥会,张紫璇觉得这给春节增添了不少氛围感。“现在过年聚会减少,能和爸妈一起在家看奥运会,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张紫璇的父母都是体育爱好者,对体育赛事甚是关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家就是每天全家欢呼。今年冬奥会,肯定也会关注中国队的所有赛程,场场不落。”

“我的小家庭也会带动大家庭观看冬奥会。”张紫璇的爸爸是“科普型选手”,东京奥运会期间,他就在家庭群里发布比赛预告,吸引家人看比赛,还把查到的选手历史数据发到群里。“我爸爸已经看了很多届冬奥会了,他现在司职家庭冬奥会讲解员,比如冰壶这类大家不太明白规则的项目,他就会在家庭群里科普。虽然他不是所有项目都懂,但大部分有中国选手参与的项目,他对规则都很了解。”张紫璇说。她的家庭群里四代同堂,她11岁的小侄子经常会在群里提问,而张紫璇的爸爸就是群里的体育科普员。

现在,在张紫璇一家的带领下,整个大家庭都成了体育爱好者。“家人聚餐时也会聊比赛。东京奥运会时,他们在长辈家里一边饺子一边看比赛。”在张紫璇预料中,这样的场景大概率也会在春节期间出现。“一起加油助威也凝聚了家人,这大概是体育除了竞技以外的另外一种魅力吧。”除了看比赛,她的家人也都亲身参与运动,她计划搞一场家庭运动会。“我来策划。”张紫璇笑着说。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1.54%受访者会把收看冬奥会作为今年的过年仪式之一。

艾皓也打算过年期间和家人一起看冬奥会。经验告诉艾皓,冬奥会会让全家产生共鸣。“今年暑假在家看奥运会比赛的时候,当我们国家的运动员站在赛场上时,或者国歌响起时,我们全家人会一瞬间产生共鸣。这个时候,几代人的情感和情绪表达都是一样的。”不同于平时全家人对电视节目各有各的喜好,艾皓平时看综艺,奶奶好奇这些帅小伙为什么看不出区别,爸爸妈妈也有看不明白的段子和梗,但体育明星大家都认识,这样一家人都有共同语言、能分享体验的快乐,艾皓对此视如珍宝。

“看比赛也特别能激发‘体育DNA’。”去年东京奥运会期间,艾皓和爸爸妈妈看了乒乓球比赛,就下楼打乒乓球,看了羽毛球比赛,也忍不住挥上几拍。她这个“南方孩子”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大雪纷飞,现在,她也很想到北方体验一下滑雪的快乐。

在吉林一所高校读研三的葛光和也把看冬奥会列入了自己的春节安排。北京冬奥会遇上春节,葛光和相信一定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我相信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在北京、在延庆、在张家口,除了能感受到奥运会的氛围,也能感受到中国人民对于春节独有的情感,感受到团圆的气息。没有什么比这个时刻更加可以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了。”

仪式在变,不变的是团圆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33.83%受访者认为现在过年的仪式虽然和过去有差别,但很多传统仪式都得到了保留。10.17%受访者更喜欢全新的过年仪式,认为它们更潮流、有趣;37.65%受访者则更喜欢传统的过年仪式,认为它们更传统、经典;也有50.32%认为传统和新潮的过年仪式都很好,期待两者的融合。

葛光和最期待春节和家人相聚。“妈妈做的饭永远是外面比不了的。每次过年妈妈都会做各种各样的美食,牛肉馅饼是她的拿手菜,一口咬下去,满嘴爆汁。它也是我们家年夜饭的必备菜。”过年时,很多亲戚都会回到老家,家里的孩子们总会围在做饭的大人身旁,充当小帮手。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者最看重的过年仪式分别是吃团圆饭(84.35%)、贴福字和对联(82.76%)、收压岁钱(77.42%)、制作饺子等年味美食(72.57%)、燃放烟花(71.26%)、走亲访友(68.31%)、收看春晚(65.39%)、祭祀(39.22%)等。

胡淼对春节的传统仪式也有着特殊的眷恋。从大年初一开始,爸爸妈妈会轮流带着胡淼到长辈家里拜访。胡淼很看重这个环节,很多亲戚只有过年时才会见上一次,甚至几年才见一次。“这是串联家庭的一种仪式,父母都觉得很有必要,说等我长大、成家以后自己也要去看望长辈。”

每年春节,余秀文都会回老家和姥姥姥爷一起过。和家人待在一起,她总会觉得自己是个小孩子。她和哥哥一起贴春联,还会像小时候那样,把浆糊抹得到处都是,两个人能又吵又闹玩儿一下午。“在我们打闹的时候,姥姥姥爷忙着操持祭祀,打打黄纸、在不同地方摆上小碗,在‘天地君亲师位’的牌匾前面要按规格摆上‘硬货’。”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炭火旁、烘烤着干果、唠着这一年来的琐碎小事。这个时刻,她心里充满幸福感。

艾皓很珍惜全家团聚的时光。曾经每天朝夕相处的父母、经常拜访的爷爷奶奶,现在往往只能在假期见面。“长大以后,才发现和家人相处的时光有多宝贵。所以我希望尽力给家人带来轻松快乐的氛围,留下更多的回忆。”

这也是艾皓乐忠于把新仪式引入春节团聚时刻的原因,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她,在和家人一起完成传统仪式的同时,总能把已经浸润至生活每一处的互联网生活引进来,就连做年夜饭也会和网络紧密绑定。艾皓家里的年夜饭,每个人都要贡献一道菜。有一年艾皓在网上学了一道苹果饺子,当她把这盘多少有点让人疑惑的食物端上餐桌,却意想不到大受欢迎,“于是这种饺子变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平时也会做来吃”。

过年新仪式和传统习俗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每年春节,葛光和都会回老家祭祖、贴春联、在除夕的晚上和父母一起看春晚,同样也会参加一些新年派对、录制新年Vlog。在葛光和眼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年的庆祝方式在不断地变迁,新老仪式感也在不断交融和碰撞。“互联网时代催生出新的年俗演绎方式,更具科技感和时代感;另一方面,过年的老传统并没有被遗忘,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春节传统民俗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以一种潮流又有意思的方式绽放出新的色彩。”在他看来,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是文化自信的缩影。当老传统遇上新文化,不仅赋予了古老的年俗文化以新意,更承载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创意表达和全新阐释。

在赖欣看来,仪式感的加持会让她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过年的仪式虽然产生了变化,但是仪式感的内核仍是团圆和辞旧迎新。”赖欣期待未来会有更多新旧过年仪式感的融合,让传统的民俗更“潮”,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更加重视节日文化的传承。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胡淼、艾皓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毕若旭 实习生 杨紫琳 见习记者 罗希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王禹】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zhengwu/134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