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东西问丨艾辛格:出生于天津的“体育白求恩”,其精神何以延续百年?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8-10 14:07:27 0 天津 中国 体育

中新社天津8月9日电 题:出生于天津的“体育白求恩”,其精神何以延续百年?

——专访美国作家、编剧艾瑞克·艾辛格

作者 张少宣 罗宥坤

李爱锐(Eric Henry Liddell),1902年出生于天津的英国人,曾提供英国斯坦福桥球场图纸助力天津民园体育场改造。在夺得1924年巴黎奥运会田径男子400米冠军后,他毅然回到天津从事教育工作,并投身中国体育事业,后于中国病逝。李爱锐有“体育白求恩”之称。

2022年是李爱锐诞辰120周年。值此之际,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了李爱锐传记小说《决赛》作者,美国作家、编剧艾瑞克·艾辛格(Eric Eichinger)。曾在中国江西师范大学任教生活并长期关注中美体育文化交流的他,从体育与文化角度畅谈中西方融通互鉴。

中新社记者:撰写《决赛》时,您了解到哪些李爱锐推动中国体育发展的事迹?

艾辛格:李爱锐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在1924年法国巴黎奥运会田径男子400米决赛上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我是通过1981年奥斯卡获奖电影《烈火战车》知道他的,那时我才7岁。大多数美国人和我一样,都是通过那部电影了解他,并被他的体育精神所感染。李爱锐在英国尤其在苏格兰广为人知,在爱丁堡的心脏地带甚至有一个关于他的历史协会。

1924 年 7月 11日,法国巴黎奥运会男子 400 米决赛,李爱锐夺得冠军,并打破当时的世界纪录。天津文史专家 罗澍伟先生 供图

李爱锐不仅是田径明星,而且是国家级的橄榄球健将。此外,他还喜欢足球、篮球、网球和台球。他不仅享受打球和竞争的乐趣,还热衷于让其他人参与团队合作,并尽己所能做到最好。

在中国期间,李爱锐除了在新学书院教授高中化学课程,还参与辅导学校的体育活动,积极鼓励中国学生开展田径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学生于文级先生,生前在80岁高龄时撰写了一部回忆录,其中记叙了李爱锐在中国教书育人的很多事,令我十分钦佩。

1937 年《新学年刊》中的全体教员合影,第 2 排左起第 7 人穿西装者为李爱锐。天津文史专家 罗澍伟先生 供图

我在采访中了解到,1993年,“李爱锐体育训练营”曾在天津师范大学举办过一场运动会,引起广泛关注,天津的报纸还做过相关报道。以训练营为基础,李爱锐基金会还资助一些体育生,推动了天津体育人才的培养,这一点也从当年的学校老师口中得到证实。

中新社记者:李爱锐曾参与中国第一个灯光夜场民园体育场的改造,您对此了解多少?

艾辛格:巴黎夺冠后,李爱锐毅然回到他的出生地天津。他从英国带去的斯坦福桥球场设计图纸,给当时天津民园体育场改造提供了很多宝贵参考,如跑道结构、灯光设备、看台层次等,让这座球场成为当时具有世界水平的体育场。改造完成后,民园体育场承办过远东运动会、万国运动会、华北运动会等国内外大型赛事,李爱锐因此也有“民园之父”的美称。2012年民园体育场再次提升改造,今年也恰逢其改造十周年。

2014年5月1日,承载了天津人近百年记忆的民园体育场以全新面貌对外开放。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是,二战期间李爱锐曾被关押在中国山东潍县的一个集中营,当时有约1800名外国人被关押在那里。大家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李爱锐凭借自己对体育的热情和对文化的热爱,向集中营的年轻人分享体育和化学知识,其间还充当比赛裁判,为大家修理曲棍球杆等。他积极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所有人。

文中所提到于文级撰写的回忆李爱锐生平书籍,其中收录的李爱锐手稿,以及生前照片。张少宣 摄

中新社记者:您与李爱锐既同名,又都热爱体育,也都曾在中国的学校里工作和生活,是难得的巧合。您如何在中国实践和延续李爱锐的体育精神?

艾辛格:2000年至2002年,我曾在江西师范大学生活和工作,那是一段令人怀念的美好时光。在中国,我结交了许多终身挚友,并遇到了我的妻子。

当时,我经常在南昌城里跑步,偶尔还会有学生骑着车追着我玩,非常有趣。在中国,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健身,而且项目也很丰富。那两年里,我每年都参加学校组织的田径比赛,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每当我比赛时,都会有很多学生为我加油。后来,他们的身影也出现在田径场上。

李爱锐传记小说《决赛》作者艾辛格在江西师范大学参加田径比赛。受访者供图

体育交流,在我看来就是相互切磋。我和大学校队打篮球时,发生过很多趣事。我身高1.86米,但校队大多数运动员比我还高。有一次,教练要求大家练习扣篮,每个中国运动员都很轻松地扣篮得分,但我因为从来没在3米多高的篮筐上扣过篮,比赛输得很惨。教练笑着对我说:“艾瑞克,跳高一点呀!”美国人普遍认为自己身高有优势,所以当我后来将这个趣事分享给美国朋友时,他们都笑得前仰后合,并开始重新认识中国和这里风趣友好的人民。

李爱锐重视充分挖掘身体、天赋和潜能,通过正直、诚实等美德来追求完美,而不是简单地沉湎于个人声誉,这些宝贵的体育精神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我一直尽最大努力去实践和延续李爱锐的体育精神,至今已经当了12年田径教练,并致力于将体育美德继续教授给年轻人。

中新社记者:体育何以跨越国界,成为不同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

艾辛格:体育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通过运动员的行为激发希望、鼓舞士气,唤起人们对胜利的渴望,弘扬健康的爱国主义精神。如今,每个国家的运动员几乎都是事实上的“外交官”,在国际赛场展示个人形象和风采的同时,也捍卫着本国的荣誉和尊严。这也是体育能够促进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原因之一。

运动员可以成为年轻人的榜样,从他们身上见证和学习如何对待竞争对手。对运动员来说,他们既要认识到自己能从践行高尚体育精神的过程中获得宝贵收获,也要认真权衡盲目追求个人声誉、乱发脾气、行为失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点我很佩服中国运动员,他们总能在赛场上展现良好的个人素质。

体育的巨大魅力,在于当运动员从内心深处精诚合作、紧密配合时,他们可以更加团结,这也彰显着一个国家的凝聚力。2011年,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与中国驻英大使馆在伦敦联合举办“李爱锐与天津”图片展,获得了巨大成功。2024年,夏季奥运会将再次在法国巴黎举办,那年也是李爱锐巴黎夺冠100周年,可以成为弘扬体育精神的另一个好时机。

2011年11月1日,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展示英国奥运冠军埃里克·利迪尔(中文名李爱锐)传奇一生的《李爱锐与天津》图片展在伦敦揭幕。中新社记者 魏群 摄

中新社记者:现在许多国家的运动员都聘请外国教练,这种跨国体育合作对促进体育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艾辛格:李爱锐之所以被称为“体育白求恩”,就在于他身上这种无国界的体育精神。跨国聘请教练是一个越来越常见的现象,比如美国女子排球队、乒乓球队就曾聘请中国教练,中国短道速滑队、男子足球队也曾分别聘请韩国、匈牙利教练。

从前,体育运动具有一定区域性,某项运动只在特定地域和人群中开展。但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国旅行的日益便捷,“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体育领域的分享与合作也变得更加普遍和自然。当我此刻在洛杉矶的酒店接受你们采访时,我发现身边至少有6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在同时享用早餐。

中美都是多元、开放、包容的国家,拥有独特的跨文化交流环境,我相信类似的多样化特点,今后会在世界上更多地方展现。通过体育领域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运动员、教练彼此切磋交流,可以更好地弘扬健康开放的体育精神,鼓励大家朝着“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目标共同努力,从而在某项运动中取得最佳成绩。

体育一直是打破政治、种族、语言和意识形态隔阂,促进不同人群和文明之间对话交融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促进全人类共享文明成果。

中新社记者:在体育精神的交流碰撞中,中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艾辛格:近年来,中国注重通过体育展现自身文化属性,体育与文化早已不可分割,2008年和2022年的两次奥运会就是很好见证。我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节目,字模不停起落翻转,变换各种符号,整齐划一。观看转播时,我一直以为这是数字化效果,直到最后演员露出头向观众挥手致意,现场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才意识到原来有几百名演员在表演,而不是机械操作。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我至今难以忘怀。

从这个层面看,西方国家足以一次又一次地从中国身上领略到团队合作的重要价值。(完)

受访者简介:

艾瑞克·艾辛格(Eric Eichinger),美国作家、编剧,李爱锐(Eric Liddell)传记小说《决赛》(The Final Race)一书作者,曾在中国江西师范大学任教和生活,长期关注中美体育文化交流,著有《传奇之王》《数字信仰》等书籍。

【编辑:陈文韬】

巢清尘:极端天气频发,地球“高烧”还能控制吗?

这个16岁姑娘,让世界看见中国的“B-girl”

重磅!河北廊坊官宣取消住房限购,啥信号?

台湾舆论:台湾成佩洛西的秀场,民进党把百姓生活搞得一塌糊涂

已有8人死亡,直击韩国首都圈百年一遇暴雨

特朗普习惯撕碎文件冲进白宫马桶?美媒记者公布照片

【寻味中华】身世成谜“三不粘”:“网红御膳”打出来的天下

预售资金监管升级,勒住“烂尾楼”?

赵聪:当“古风”遇到现代,中国民乐如何“火”到海外?

解放军台岛周边军事演训至今 4个首次有何意义?

全民健身日,你对“网红运动”怎么看?

青藏科考:象雄都城/王都遗址究竟在哪里?

健身为何在中国持续升温?

李立:“与台湾关系法”是啥“碗糕”?

豪华列车“试水”高端游:万元票价值吗?

979天的等待,恢复主客场制的中超“回家”了

中国最长木拱廊桥万安桥烧毁 三问如何不让“廊桥”成“遗梦”?

开出一枚戒指,寄来一个“钉子”:别让网络盲盒成监管盲区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9704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