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做野战医生,没有比救命更重要的事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8-01 17:57:05 0 伤员 战役 到了

7月24日,江苏苏州,于芝林向新京报记者回忆曾经的战斗经历。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于芝林

1926年出生,1941年1月入伍,1943年5月入党,曾任宣传队员、卫生员、79师医院院长,98师医院副院长等职。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二等功1次;获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

炮弹在于芝林身旁炸开,带走了他的亲密战友,也给他留下了终身的伤痛。

那是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时,盘旋在朝鲜上空的敌军飞机向地面投弹,25岁的于芝林也倒在了血泊中,身负重伤。

作为一名野战外科医生,解放战争时期,他曾在济南战役中连做7天7夜手术;后来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惨烈的长津湖战役中,他与战友们一起,24小时救治2800多名冻伤伤员。然而这次负伤,让他被迫离开了战场。回国后,拄着双拐的他,继续奋战在医疗一线,直至退休。

如今,这位96岁的老兵最大的心愿,就是活到2027年,亲眼见证他最熟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100岁生日。

15岁,用“假刀”缴获第一支枪

于芝林10岁时,失去了父亲。那一年,为保护在武装起义中牺牲的朋友的遗孀和孩子,父亲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住拷打,最终因肾脏损伤不幸去世。

中共地下党找到了于芝林的母亲。“我有仇,我要报。”母亲成了地下交通站的负责人。

1939年,13岁的于芝林也成了母亲的重要帮手,他熟悉周围的地形,常常穿梭在山间小路,为党组织送信。两年后,母亲将他交给组织,“你长大了,可以像大人一样做事了。”

1941年1月,于芝林被送到离家100里路的部队,正式入伍,成为班里年纪最小的战士。

当兵的头半年,于芝林几乎每天都在战火中度过,有时正睡着觉,就被喊起来即刻转移。他在村外站岗,武器是一把镀铁的假刀,做成强袭刀的形状,砍不动人,只能靠亮光提提气势。

那年夏天,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在一场战斗中守山,甩出第一枚手榴弹后,他迫不及待跳出战壕,身后战友甩出的第二批手榴弹从他头顶呼呼飞过。

那是一次勇敢得近乎鲁莽的冲锋。15岁的少年缴获并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支枪。

再往后,于芝林就带着这支枪,参加了一场又一场战斗,也渐渐跟着班长学会了躲避和冲锋。他从不害怕,心中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战场没有不危险的,我随时准备牺牲。”

日本宣布投降当天,“吃得最香的一顿饭”

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实行“精兵简政”,16岁的于芝林转到部队医疗队,从看护做起,学换药、学打针,又到胶东军区卫校系统学习,很快成长为一名业务熟练的医疗兵。

白天,于芝林和战友们冒着危险抢救伤员,夜里,他们还要挖地洞隐藏伤员——在洞口盖上木头,再覆上泥土和草来伪装,只留几个小小的通风口,哪怕日军拉网式扫荡,也从未发现过一次伤员。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那天,于芝林从战场的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兴奋极了。那天,部队为他们每人发了一斤面粉一块肉,外加一把豇豆,人人动手包饺子,那是他“一生中吃得最香的一顿饭”。

抗日战争结束后,于芝林被调到79师医院,成为一名野战外科医生。在那个炮火横飞的岁月里,他记不清自己究竟救过多少人,但印象中最多的一次,是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后的一次战斗。

这场战役持续了8天,于芝林在手术台上站了7天7夜。伤员不断被送过来,他和一位搭档轮流主刀,其间没合过一次眼,饿了就对付吃一口护士递来的鲢鱼罐头,心里只想着,多救一个是一个。那一次,他立了二等功。

24小时,救治2800多名伤员

1950年12月,于芝林作为志愿军第9兵团27军79师医院院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东线作战。

朝鲜的冬天很冷,气温可以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不少战士只穿着薄棉衣,手脚冻得麻木。“很多伤员手指、耳朵、脚指头都冻掉了,这些战士大都是20多岁,小的只有十六七岁,但是没有一个哭的。”

长津湖战役时,他所在的27军,出现了一个“冰雕连”。“战士们全部牺牲了,但依然保持着瞄准的姿势。”直到现在,提起这场惨烈的战斗,于芝林都难掩悲痛,但彼时的他,只能专注于眼前——一天一夜里,他们总计救治了2800多名冻伤的战士。

在于芝林这里,没有比救命更重要的事。然而没多久,于芝林的右腿被美军投掷的炸弹炸伤。在转院途中,他和一名通讯员被迫在地洞里等了两个多月,才找到最近的军部医院。又待了半个月左右,于芝林才拖着伤腿回国。

耽误了治疗,于芝林的伤情反反复复,始终没好利索,但他还是要求留在医疗一线,拄着双拐,继续治病救人。“回想起这几十年的经历,我从不后悔入伍、参战、负伤。”

96岁的“幸存者”

于芝林一直把自己称为“幸存者”,特别是近些年,同期的幸存战友都先后离去,只剩下他一个人。

耳朵背了,假肢总是磨得伤口发疼,96岁的他,只能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挪动,一双眼睛也只能看到个模糊的影子。可对于往事,他却记得很清。

每晚,他都要吃两片安定入睡,但总是在凌晨就醒来,接着突然想到一件事或一个人。比如他负伤那次,在轰炸中牺牲的通讯员,当时也才16岁,人人都喊他“小旮旯”。那时,于芝林总是尽可能地护着他,但硝烟散去后,他们只能找到“小旮旯”的一只脚。

“我常常会突然想到某次战斗,想牺牲的战友都被埋在了哪里,后辈还记不记得他们。一想就睡不着了,睁着眼睛做梦。”儿子儿媳常劝他不要想,但于芝林“到了那个时间就非想不行”。他总是拒绝别人称他为“英雄”,“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都牺牲了。”

他说,小时候家里穷,总是吃不饱饭,他们只好每天去挖野菜;自己只有一条破裤子,夏天时把棉花掏出来,到了冬天再塞回去。当年入伍时,他怀揣着最朴素的理想——希望有一天,人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后辈不用再受苦。“现在,我当初的愿望都实现了。”

我们以前的愿望很朴素,就是让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高楼大厦,电灯电话”,要后辈们不再受苦,现在这些都实现了。 ——于芝林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左琳

【编辑:叶攀】

对话丨中国男排队长江川:我为何选择去日本打球

短评:“握手”何以成为“友好”的世界通用语?

高温之下,何处乘荫?

吉林“瑜伽大爷”刻苦训练二十载:变身“最酷大爷”

桃园市长参选人林智坚涉论文抄袭 台大学生真实反应……

四川天全:管护站工作人员偶遇野生大熊猫 连连惊叹

苹果CEO库克回应在中国打折:与清理库存无关

国足选拔队28日返回国内 按规定进行集中隔离

教育部等五部门部署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

这些“大猫”也需要爱猫人士的关注

猴痘病例不断增加 美国旧金山宣布进入卫生紧急状态

我国新一代载人火箭完成重要试验 转入初样研制阶段

街拍为何愈发惹人厌?未经同意街拍涉嫌侵权

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保交楼”,楼市下半年怎么干?

注意,你的住房公积金可能涨了!

三四线楼市现新变化,要回老家买房吗?

美联储承认或将放缓加息,为何强硬不起来了?

多地查处公务员考试违纪行为,这些人禁考五年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9645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