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立起新时代营区营房新样子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6-29 15:02:07 0 营区 部队 战备

2018年5月,军委批准启动全军营区基地化标准化建设试点。经过数年实践探索,首批示范营区已建成。

在总结提炼试点经验成果基础上,军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营区基地化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旨在重塑发展理念、重构布局体系、重立标准规范,为全面推开营区“两化”建设、加快塑造新时代营房的新样子,提供工作遵循和路径办法。

日前,就《关于推进营区基地化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有关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记者:请介绍一下《意见》的主要内容。

负责人:《意见》主要明确开展营区基地化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工作任务和措施办法。构建基地化布局新体系,包括打造攻防兼备的作战基地、屯训一体的兵营基地、前推支撑的保障基地、区域统建的生活基地;走开标准化建设新路径,包括打通需求转化链路、规范营区规划设计、实现通用兼容、统筹新建改造;引入高科技发展新手段,包括运用“四新”成果、数字赋能、绿色建造等手段提升军事设施科技水平;推行专业型建管新模式,包括深化代建改革、建立导调机制、推进建管创新、优化管理质效;强化全链路监管新秩序,包括引导市场主体诚信参建、强化工程建设内控监督、加强军地结合部联合监管。

记者:“基地化”“标准化”分别指的是什么?

负责人:基地化,是指适应军队建设发展需要,坚持集中部署、集成建设、集约保障,强化平战结合、战训一体,突出功能齐全、共享共用,利用建、用、管、保方式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满足一定规模部队开展作战、训练、驻屯、集结等军事活动的建设管理模式。

标准化,是指按照需求牵引、规划主导、计划执行、项目管理、监督评价科学管理链路,紧紧围绕战法、训法、保法研究建法,形成建设、使用、管理、保障各项工作的标准体系,用于规范营区建设管理全过程的方法手段。

营区营房建设推行基地化标准化,但是不能狭义理解、照搬照抄、一成不变。一方面,标准化不是一个僵化“标尺”,建设理念、战技要求、指标定额、面积标准等需要标准化,但落到具体营区规划布局、营房建筑形式上,则应强调差异化,要围绕部队使命任务,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满足部队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等功能需求。

例如,高原部队营区,幅员辽阔,平时屯兵练兵、战时前出作战的特点鲜明,因此强调的是模块组团、集约集成,便于部队训练生活和应急出动。再例如,岛礁部队营区,土地资源有限,规划布局以点状分散式为主,就要更加注重综合防护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营区都适用基地化,例如医院、疗养院、科研机构,以及边海防哨所岗楼等,营区功能相对单一,主要通过连点成片、融入体系来发挥保障效能。

记者:新时代“两化”营区营房有哪些亮点?

负责人:聚焦在营战备,提升备战质量。通过建强指挥中枢、建实基层战备、建全保障支撑,发挥营区主战场、主阵地作用,提升部队战备水平。坚持战训一致,练就打赢本领。统筹调配训练资源,保障全员额参训、全过程精训、全天候能训,不出营区就能同时保障所有官兵专业基础和班组协同训练。着眼快速出动,优化流线布局。区分机关指挥流线、分队组训流线、全员全装出动流线,规划指挥办公楼、营连宿舍、装备库、训练场地、营区道路等基础设施,部队紧急出动时间大幅缩短。

突出动态兼容,拓展保障弹性。营连宿舍标准化设计、装备库房前瞻式建设、预留用地开放式使用、训练资源区域化共用,满足部队驻屯和装备发展需要。传承红色基因,培塑强军文化。营区政治文化着重重塑军史场馆体系、构筑军旅文化阵地、打造军营文化氛围,实现政治文化前移阵位、嵌进岗位、服务战位功效。

创新保障模式,提升服务质效。与部队转型和作风转变相适应,深化为兵服务、引入专业服务、拓展代理服务,调整配套设施提高官兵生活质量,深化融合服务为部队减负释能。在家属临时来队住房保障上,由5人周转1套调整为4人1套,每套建筑面积调整为60平方米,可满足二孩家庭居住,并配备必要的家具电器。

记者:新时代营区营房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负责人:由旅团部队向其他单位拓展。在前期试点基础上,集中力量研究院校、医院、小散远营区等推广模式,逐步构建形成门类齐全、科学完善的建设标准和设计图集,将“两化”建设的理念模式覆盖到全军所有类型部队,让更多部队享受到改革红利。

由营区新建向既有营区升级拓展。按照“体系建、建体系,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思路,重点强化战训功能,完善指挥作业场所、网信设施、专修室、体训馆、文化礼仪等设施条件,提高营区设施保障功能和技术水平。推行公寓住房综合整治、区域统建统管和室内标准化装修,发展军士保障性租赁住房,提升官兵的幸福感、获得感。

由以建为主向建管结合拓展。紧紧围绕支撑“四个秩序”,强化后勤科学管理,一体推进建用管保,结合平时演训任务,锤炼部队实战化保障能力,做到随时能出动、随时能保障。

由平时建向战时保拓展。坚持战建备一体推进,以战法牵引训法、保法、建法,着力破解短板弱项,加大一线机场、军港等基础设施保障容量,试点建设新一代边防哨所,加快推进一线保障设施建设。

一座营盘的时代之变

■本报记者 孙兴维 特约记者 袁 帅 马 振 通讯员 朱 帅

设计定位之变

营房就要有营房的样子,这个样子首先是打仗的样子

夜色下,一辆辆铁甲战车鱼贯而出,陆军某旅一场拉动演练紧张进行中。

车辆编队,人员集结,快速出动……对于该旅步兵三连指导员周浩来说,类似的拉动演练已成为常态。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连队进驻新营区以来的首次演练。诸多变化让周浩眼前一亮——

单兵携行战备物资和战斗装具随人进班,宿舍走廊可同时让两名全副武装的单兵并排行走,新的连队兵器室采用两门流线设计,请领武器进出更加顺畅……

同时,依托营区新修建的“5横8纵”道路,他们实现车辆双向双侧编组、双路通过营门,全员全装出动速度相比过去大大提升。周浩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新营区带给我们最直观的变化。”

调整改革以来,该旅由多支部队转隶组成,分别部署在几个营区。过去全旅组织拉动演练,不仅要提前谋划好各分队的出动顺序,还要统筹规划编队地点、时间。

不仅如此,以往车辆装备由全旅库房统一集中部署,不仅影响出动速度,在车辆出库时还容易造成拥堵。如今,装备库靠近营连生活区配置,库室与宿舍模块化组合,官兵出了营门第一时间就能到达装备库,科学实现了人装的快速结合。

“营房就要有营房的样子,这个样子首先是打仗的样子。”该旅领导说,在指挥办公场所建设上,他们突出指挥主体功能,建有作战值班室、作战室、战备资料室等指挥要素,以及机关兵器室、弹药室、战备器材库等指挥保障要素。机关战备车库紧邻机关楼东西两侧建设,与战备器材库相通,实现快速装载、快速出动。

通过把指挥保障要素集中建设,他们将过去分散配置的战备车库靠拢部署,大幅缩短平战转换时间。“如今,旅指挥机构可在最短时间启动应急响应、请领指挥器材、组织物资装载、构建指挥体系。”该旅作训参谋葛江滨说。

训练条件之变

部队不出营门就能完成从单兵到连排的所有专业训练

说起新营区的变化,该旅火力连副班长陈俊涛的第一印象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训练场。”

陈俊涛的专业是迫击炮。过去组织训练时,因为场地限制,迫击炮分队往往比较分散,统一组训也只能进行常规的操炮和瞄准训练。

如今,新营区建成2000多亩室外综合训练场,按作战编组划分为情报侦察、火力打击、防空反导、后装保障等专业训练场地,部队不出营门就能完成从单兵到连排的所有专业训练。

“过去组训,每个炮手只针对自己的专业进行训练。”陈俊涛说,新的训练场建成后,他们可以逐步展开“一专多能”训练。“原来我们总说训练没场地,如今再不能给自己找借口了!”

对此,该旅支援保障连指导员苟宇深有体会。作为全旅专业最多、训练点位最散的连队,过去,最让苟宇头疼的事就是如何统筹兼顾好各专业的训练计划。

新营区不仅有室外综合训练场,还有室内综合训练场,设置有轻武器、迫击炮、便携式导弹等多种专业训练场地,配备有防空导弹、战伤员救治等几十种模拟训练器材。

此外,营区还设立了“军体训练场”“军中书苑”,既能保障战斗体能、共同基础和专业技能训练,还可用于官兵学习充电。

为解决连队专业多、训练进度不好统筹的问题,旅队专门设置专业专修室和VR模拟训练器材。利用新建的室内专修室,官兵可随时运用模拟训练系统展开实装操作;依托训练信息系统实时统计、现场公布、量化分析训练成绩,官兵可反复进行纠错练习和巩固强化,既节约了资源,又提升了训练质量。

“专修室投入使用以来,我们预计可以缩短一半的培养周期。”苟宇说,官兵们真切感受到了营区“两化”建设带来的红利。

生活保障之变

变化体现在官兵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住进新营区,防空营司务长朱辉开心得合不拢嘴:“训练场有了新变化,我们炊事班也有了‘新武器’。”

朱辉所说的“新武器”,是指最新配发的炒菜机器人。走进烹饪区,只需在操作屏幕前设定好烹饪时间、搅拌速度等参数,倒入食材,机器人便开始自动翻炒菜品。

过去,一个营只配备一个烤箱,如今烤箱供应到连。新营区建设,还为炊事班配发了油炸机、压面机、饺子机等新设备。

食堂一楼副食品库,西红柿、菠菜、黄瓜等蔬菜分筐存放,整齐摆放在不锈钢货架上。库门口,一台迷彩色电子秤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轻型高机动步兵营炊事班长黄美龙说:“每次主副食出入库,都要用这个电子秤称量。电子秤具备拍照功能,将食材重量、图片实时上传数据库,还能自动生成账目。这样不仅杜绝了物资跑冒滴漏,也节省了人员登统计时间。”

新食堂还配备了伙食一体化交互终端。通过终端系统,官兵可对当天菜品进行点评投票,得票率高的饭菜,纳入下一周“伙食计划表”。

食堂和烹饪区革新,只是新营区生活保障变化的一个缩影。该旅驻守高原,过去只有卫生连才有吸氧设备,现在输氧管道接到了营连卫生室;以前官兵洗完衣服只能拿到室外晾晒,如今每个连队都配备了洗衣机和阳光房……

“新营区的条件比原来好了,但是连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不能丢。”邱少云生前所在连指导员杜欣然说,“我们要从节省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减少资源浪费,提升保障效益。” 【编辑:苏亦瑜】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9179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