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河北篇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5-24 15:09:20 0 总书记 习近平 河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9次赴河北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河北打赢脱贫攻坚战,接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河北以“赶考”姿态,推进“老区”焕新颜、“新区”显雏形,奋力书写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新答卷。

喜看“黄土变成金”

2012年12月,太行山深处,河北阜平县,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严寒,踏雪而来,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

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地方扶贫考察的首站。在这里,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总动员令。

地处京畿的河北曾面临十分严峻的贫困问题:22个县被列为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中,集革命老区、山区和贫困地区于一身的阜平县,有近一半人口深陷贫困。

“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既向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要求,也给严冬中的特困村群众送去温暖、带来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河北足迹里,始终镌刻着对贫困群众的深深牵挂——

在阜平县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向困难群众嘘寒问暖,鼓励乡亲们“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在正定县塔元庄村,强调“让农民群众不断过上好日子,是体现我们党的宗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张北县德胜村,同村民一起算家庭收支账,叮嘱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河北省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232.3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总书记到访时,骆驼湾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2021年,这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1.7万元。“如今,家家住进新民居,村里有一半人家有了小轿车,日子越来越好。”说起十年巨变,村民唐宗秀感慨万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河北农村,考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8月24日下午,地处燕山余脉的承德市双滦区大贵口村,闻讯而来的村民们纷纷向总书记问好。“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我们农村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乡村振兴。不仅城镇要好,乡村也要好,乡村城镇一样好。我们不能满足,还要再接再厉。”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激起现场一阵阵的热烈掌声。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河北省把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以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为方向,集中力量打造15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一批农业特色高端精品,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去年以来,布局创建50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新建成2300多个美丽乡村。

“未来之城”显雏形

初夏时节,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一座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领航指路、把脉定向。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实地察看规划新区核心区概貌。“雄安新区将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在安新县召开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的郑重宣告为建设雄安新区擘画蓝图。

2019年1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访,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5年多来,从完成顶层设计到展开大规模实质性建设,雄安新区从“一张白纸”着墨,稳扎稳打,目前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新区累计完成投资3700多亿元,路网、水系等城市建设“四大体系”基本成型,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首批3家央企完成总部选址;首批启动向雄安新区疏解的4所在京部委所属高校、2家医院已基本确定项目选址,各项疏解工作稳妥有序推进;北京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医院项目、校区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

“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寓意深远。

如今,“千年秀林”草木葳蕤,白洋淀碧波万顷,工程车辆穿梭繁忙,启动区城市雏形加快显现,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正酣……一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正日新月异。

“赶考”永远在路上

西柏坡,“两个务必”发源地和“进京赶考”出发地,中国革命圣地之一。

2013年7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参观,并在著名的九月会议旧址召开了县乡村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会。

“大家围着长条桌,坐在板凳上,我就坐在总书记的对面。”平山县西柏坡镇梁家沟村62岁的老党员陈锁平回忆,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对“两个务必”的深邃思考令他印象深刻。

“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目光深邃、语气严肃,再次以“赶考”告诫党员干部。

在新的“赶考”路上,平山把最好的干部派到扶贫一线,奋力摘下贫困县帽子,完成了“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老党员发挥余热讲奉献,年轻党员赓续红色血脉挑大梁,干群团结跟党走,成为老区最昂扬的精气神。

完成去产能“军令状”,啃下治雾霾“硬骨头”,过结构调整的坎,爬转型升级的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向高质量……这更是新“赶考”路上,河北省的“必答题”。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河北省大力改进干部作风,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钢铁产能由峰值时3.2亿吨压减到2亿吨以内,12个省级主导产业和107个县域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铁腕治污,全省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蓝天白云天气越来越多;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落地实施,打造后冬奥经济,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提速;滚动实施民生工程,还上“欠账”、补上“短板”,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字字千钧,意味深长。

“赶考,永远在路上。”平山县委书记张前锋说,作为“进京赶考”出发地的党员干部,我们将永远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赶考”姿态,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田博群】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8407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