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中国共产党人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5-23 21:11:07 0 总书记 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党。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坚持学习,并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向谁学、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对我们增强本领、做好工作、走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

学习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依旧风华正茂的重要原因,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

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气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学习立党、兴党、强党。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党总是坚定不移地号召坚持学习、加强学习,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伴随着每一次学习热潮,党和人民事业实现了大发展大进步。从延安整风运动时“改造我们的学习”,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从改革开放后“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在学习中,不断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凝聚人心,攻坚克难、推进发展。

学习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加快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习近平总书记举过这样一个例子:“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政党也是这样。正是基于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和对自身使命的清醒把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以更好地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学习是提升思想境界、锤炼道德品行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干部加深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敢战胜各种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是重视道德、崇尚修德的民族。修炼道德操守,提升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学习是克服本领恐慌、提高能力水平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学习作为增强本领、开阔眼界的重要途径。他强调:“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不断遇到新矛盾新问题,知识和能力也随时会出现落后和不足的情况。必须更加崇尚学习、积极改造学习、持续深化学习,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的能力,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大踏步跟上时代潮流。

“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这条路是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其苦难艰辛可想而知。我们要通过锲而不舍的学习战胜艰难险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坚定全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正确前进方向、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牢牢赢得历史主动。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党的理论、意志、主张在治党治国、执政理政上的具体体现。学习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推进,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勤学善思,始终保持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热情,坚决贯彻落实党治国理政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不打折扣、不流于形式、不疲于应付,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落地生根,惠及人民;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知法懂法尊法用法,把党和国家工作真正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上来运行,通过法律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来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知识的力量。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党领导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新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不断用人类的先进文化知识充实和提高自己。

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知识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各类知识体量爆炸式增长。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因此,“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历史知识。他强调,在广泛掌握各种知识的同时,“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他经常引经用典,讲述历史故事。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和了解历史,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而且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社会活动规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历史知识丰富了,眼界和胸襟就可以大为开阔,精神境界就可以大为提高,思维层次和能力水平就可以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涵养和培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和崇高价值追求,激励着中华民族饱尝艰辛而愈加团结,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要学习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厚植文化自信,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铸魂。

“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这“五个向”指明了学习的重要路径,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个人学习的重要经验。

“向书本学习”。读书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爱好。他说:“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在梁家河7年,他从未放弃过读书,白天揣着书下地干活,晚上回到家点灯夜读,每天坚持学习。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他读书学习,不断思考,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读书方法。他指出:“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

“向实践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视读书的同时,更提倡实干,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他曾用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告诫党员干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他强调:“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这5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正是在一次次的实地调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我们要把实践作为增长才干的根本途径,发扬实干苦干精神,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和丰富知识的能力。

“向人民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期间指出:“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当正定人民回忆起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时,总是想起他虚心向群众请教的场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出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他谦虚地说:“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向人民群众学习,就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向群众问计,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增长智慧。

“向专家学者学习”。当今社会知识日益专业化,专家学者是各自领域出色的行家里手,对知识、对技术掌握得比较多,对自然、对社会了解得比较深,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主动同专家学者打交道、交朋友,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2020年6月,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向大家询计问策。他与每一位发言的专家学者交流,并就一些问题深入了解情况,要求有关方面认真研究、科学改进、妥善解决。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虚心向相关领域专家学习,努力掌握最新专业知识,这是我们干好事业的重要保证。

“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交流互鉴。他指出:“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他每到一国,都会谈起对当地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在法国谈伏尔泰,在印度谈泰戈尔,在俄国谈车尔尼雪夫斯基……他说自己从这些世界文学名著中“悟出了不少生活真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今天,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断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以更加包容的姿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中华民族必须继续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开放中博采众长,学习先进理念与经验,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现代化路径。

“没有正确方向,不仅学不到有益的知识,还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乱坠、脱离实际甚至荒唐可笑、极其错误的东西所迷惑、所俘虏。”

学习的原则和方法关乎学习的最终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的原则和方法,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

“正确把握学习的方向”。学习最首要的是要正确把握学习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学习就容易陷入盲目状态甚至误入歧途,就容易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无所适从,就难以抵御各种错误思潮。没有正确方向,不仅学不到有益的知识,还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乱坠、脱离实际甚至荒唐可笑、极其错误的东西所迷惑、所俘虏。”把握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就要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党中央权威,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清醒政治头脑、高度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政治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学习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是要追求真理、掌握规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我们必须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以致用。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他曾经引述毛泽东的话,阐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他说,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曾批评一些学风不正的人,把马列主义之“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学习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不能死读书,成为“两脚书橱”“蠢书虫”。学了不用,束之高阁,看不到任何学习成效,就等于没学,就谈不上善于学习。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指导工作、促进发展,不断提高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自身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今天,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兴学习之风,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用大学习增长大智慧,用大学习推动大发展,用大学习开创大事业。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

作者:孙迪 刘荣刚 【编辑:朱延静】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8371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