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多家欧洲媒体炒作“中国军方窃取欧洲科学家专业知识”,中国专家驳斥!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5-20 09:23:28 0 欧洲 德国 中欧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卞子正]“中国军方正在窃取欧洲科学家的专业知识”“中国军队,德国制造”……19日,多家欧洲主流媒体以耸动的标题报道了11家欧洲媒体和机构的一项联合调查结果,声称中国军方从中国与欧洲科学家的合作中受益。参与调查的瑞士《新苏黎世报》当天甚至连发3篇报道关注这一结果。

据德意志广播电台19日报道,该调查由荷兰新闻调查平台“Follow the Money”主导,旨在分析中欧科学家之间合作的密切程度。调查人员收集了约35万份欧洲与中国学者合作的学术论文。调查显示,从2000年1月1日到2022年2月1日,欧洲大学和“与中国军方关系密切”的研究人员之间合作2997篇学术论文,研究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半导体、自动驾驶车辆和雷达技术等敏感领域,其中至少有349篇是在德国学者的参与下完成。

报道还称,大约2210篇学术论文有一家中国军事院校的参与。与该校联合发表论文的欧洲高校中,几乎一半来自英国,接下来是荷兰和德国,与德国大学合作的至少有230篇。此外,欧洲大学还与中国一所物理研究院合作发表457项研究,法国以51项名列前茅。报道提到,该军事院校和物理研究院均在美国的制裁名单上,但美国这些限制不适用于欧洲。

据报道,此次调查的分析是基于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一份评估中国大学与中国军事安全机构之间联系的清单。一些中欧合作研究被列入高风险或极高风险类别。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在网站上警告说,德国科学家和研究机构仍未意识到这些危险。“德国之声”19日援引专家的话称,一些合作研究成果无法排除军民两用的可能。但报道也称,德国官方并未禁止这样的合作,德国法律保障学术研究自由,涉及双重用途问题的科研合作只是全部项目中的一小部分,对所有中国学者采取普遍怀疑的态度是错误的。

中国军事专家傅前哨1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媒体提到的上述领域都是非常常规的国际学术合作交流领域。因为目前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就是图像识别、自动驾驶车辆等等,这些技术以民用为主,也可以转为军用,两用情况非常多,很难截然划分。“俄乌冲突中有很多西方国家提供给乌克兰的民品是专门用于军事的,包括对讲机、红外监视系统、消费级无人机、手电筒等。目前世界就是向智能化发展,所有国家都向这个方向攀登,因此展开相应合作是很正常的。粮食、医疗、生物等领域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分开军用和民用。”傅前哨表示,此类调查报道反映出一种非常狭隘的观念,完全是为挑事而挑事。

一名与中国大学有合作的德国学者1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一些研究人员对这样具有政治性的调查报告感到担心,认为这会毒化中欧科学合作。他表示,大学与中方合作都是按规定进行的,是相互的,对促进欧洲的科学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8198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