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习近平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点强调了什么?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4-26 18:32:30 0 总台 中国人民大学 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每年五四前后,这个时间我是留给青年人的,到年轻人中间和青年学生相处,到学校看看。”4月25日上午,今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总书记如约而至,这次他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

在这所独树一帜的大学,总书记关注并强调了几个重大问题,这些正是“大学之大”的生动鉴证。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让党放心 不负人民

五年前,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开篇就点明了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1992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全委会正式确定“实事求是”为校训。(总台央视记者杨波拍摄)

中国人民大学的最早前身,是1937年诞生的陕北公学。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

1937年11月1日,陕北公学举行开学典礼。(资料图)

从抗日烽火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校史展。他强调,一定要把这一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好,守好党的这块重要阵地。

校史展设立在学校博物馆内。(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中国人民大学还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历来重视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变迁展示。(总台央视记者郭晓龙拍摄)

十年前,2012年6月19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调研时,就特地考察了该校的《资本论》教学研究中心。

人民大学珍藏着多个译本的《资本论》。(总台央视记者王萌萌拍摄)

今年再次来到人大校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不凡历程,称赞这所大学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

俯瞰中国人民大学校园。(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此次考察的中国人民大学,正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生动写照。

中国人民大学(自1937年至今)的校训变迁展示。(总台央视记者郭晓龙拍摄)

在考察中,总书记再次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大课程:“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观摩了一场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同青年学生一起就座,认真倾听并参与讨论。

立德楼,名字取自“人无德不立”。(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去年9月刚刚启用的立德楼,被称为中国人民大学最年轻、最现代化的建筑。主打开放式交流与沉浸式教学的“智慧课堂”,颇受人大学子欢迎。

当天在课堂上负责讲解的王易教授告诉《时政新闻眼》,在这个课堂上,去中心化的空间布局调动了师生交流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你花心思在教学上,学生是能够感受到的。”

王易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总台央视记者马超拍摄)

“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在不同场合,总书记对思政课既表示重视,又传授方法。

在人大校园的这个思政课堂上,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他希望人民大学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

当天的思政课教学课堂。(总台央视记者王冰拍摄)

2019年3月18日,总书记曾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的命题。

这次在人民大学,他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他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教室门口的电子屏上,显示该教室的当周课表。(总台央视记者马超拍摄)

大命题:回答时代之题 彰显中国之理

中国人民大学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

在4月25日的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该馆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文献馆藏为主,有藏书410余万册。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在这次考察中,总书记提出,把人民大学打造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目标,是基于总书记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和热切期待。

图书馆收藏的地方志展示,目前共计5441部。(总台央视记者杨波拍摄)

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逢其时。总书记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

图书馆内,《共产党宣言》多个译本展示。(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图书馆内,粟特语信函展示。这封信勾勒出公元8世纪粟特商人在东方的商业网络,反映了唐代贸易繁荣的景象。(总台央视记者王萌萌拍摄)

随着形势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成为更为迫切的大命题。

在这次考察人民大学时,总书记指出,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

刘后滨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他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图书馆电子屏实时显示座位使用比例、书籍借阅排行等。(总台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大先生:“经师”和“人师”相统一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中国人民大学老教授、老专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并同他们亲切交谈。他们当中有我国人口学开拓者与奠基者、今年百岁高龄的邬沧萍教授,中国新闻史学界泰斗方汉奇教授等。

总书记希望中青年教师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立志成为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

当天习近平看望的部分老教授、老专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

这并非总书记第一次谈到“大先生”。2016年12月,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去年4月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总书记再次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校史展上,人文社科领域的“大师”。(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8年前考察北京大学时,总书记曾引用教育家梅贻琦说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总书记还谈了自己的体会——“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

在今年这次考察中,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校史展上,吴玉章校长佩戴过的中国人民大学校徽。(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大熔炉:勇当开路先锋 争当事业闯将

当天,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世纪馆北大厅同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铭暄、经济学院教授赵峰、新闻学院博士生周晓辉、哲学院本科生王海蓉先后发言。

当天的发言者,从左到右依次为张东刚、高铭暄、赵峰、周晓辉、王海蓉。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对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培养优秀教师队伍提出明确要求,并殷切寄语广大青年。

体育场上,正在做体能训练的大学生。(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就是说高校要成为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总书记多次强调广大青年要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要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人民大学学子们欢送习近平总书记。(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李辉拍摄)

从2013年五四当天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出五点要求,2014年五四当天在北京大学叮嘱大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到去年五四前夕对清华学子提出四点希望,总书记始终关心着广大青年的成长。

这次在中国人民大学,他再次勉励广大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

新时代中国青年,加油!

监制丨申勇

主笔丨龚雪辉 郁振一

记者丨李铮 张晓鹏 郭晓龙 石伟明 杨波 刘琦

视觉丨陈括 张晶

编辑丨王尊

【编辑:黄钰涵】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7038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