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向着风暴逆风而行 他是真正的“追风少年”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4-23 06:09:15 0 风暴 气象 气象学

常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极端天气,却是江西南昌00后少年刘屹靖展现天赋和才能的绝佳舞台。他2年行程近3万公里,横跨11个省份,用镜头拍下数万幅震撼的强雷暴影像,因此也被人称为真正的“追风少年”。

迷恋风暴 追风不止


刘屹靖:这幅作品是2021年8月22日在内蒙古通辽拍到的,它是被气象业内誉为我们国家中尺度气象学,目前最完整、最典型的一张超级单体雷暴的影像。

谈起风暴,21岁的刘屹靖非常兴奋,滔滔不绝地说起各种气象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自小爱好气象学,从2020年开始,刘屹靖便正式成为一名职业风暴摄影师。每年开春,他便开始关注国内各地气象状态变化,到了夏天时,则开始各地的“追风之旅”。

每次出发前,刘屹靖都会通过气象数值预报资料仔细分析,划定一块长宽为几百公里、风暴可能产生的区域,接着准备器材设备,飞到就近城市,联系司机赶往预定地点,确保在风暴来临前架好机位。

刘屹靖:因为我们现有的技术还不能精确地预测每一团风暴它究竟从哪儿出来,这个是没法预测的,所以根据气象雷达图或者是卫星云图,去寻找一些风暴可能出现的具体位置,然后不断地乘车去调整距离,不断地靠近。我们最好的状态就是能够完整地记录下一个风暴从刚刚出来,到它的鼎盛期,再到它减弱时的一个全过程。

作为一名职业风暴摄影师,既需要有全面的气象学知识、摄影技术,也需要过硬的户外生存能力。

刘屹靖:现在非常不幸,因为我自己的判断失误,我们的车卡在一个斜坡上面,上面全是土。我们车已经深深陷进去了,现在外面下着大冰雹,下着暴风雨,司机师傅正在叫道路救援……

在近距离接触风暴之美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无处不在。2020年夏天,刘屹靖在呼伦贝尔就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拍摄过程。

刘屹靖:当时我是为了拍下前面的弧状积雨云向我冲过来的画面,所以我必须在草原上坚守,坚守到风暴向我冲来的最后一刻,这是最后一瞬间,草原上扬起一道沙墙,风非常大,看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撤了,当时我就在大风中,风力至少有10级以上,以我这个体重是完全站不稳的,我只能抓住越野车的行李架,整个人吹到脚几乎是要离地了。

刘屹靖:我这辈子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超级单体雷暴的闪电,一秒钟至少10条,我的天,太震撼了。

自“追风”起2年来,刘屹靖的足迹遍布11个省,行程达到27000多公里,拍摄了数万幅震撼的风暴作品。他拍摄的气象照片登上了SCI权威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专刊封面,并且受邀在北京大学作气象学术报告。

在拍摄瑰丽宏伟风暴场景的同时,刘屹靖另一个身份是一名气象科普创作者,他通过自己拍摄的风暴影像,传播气象学知识、协助气象学研究,帮助普通人躲避极端天气灾害。在他的短视频账号上,《山西暴雨为何这么强?》《高温元凶副热带高压》《龙卷风成因以及防御》等结合时事热点的作品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刘屹靖:通过这些震撼的画面还有我的故事,能够吸引到观众,在这中间我把科普知识植入进去,大家就不会觉得那么违和。我希望大家在生活中看到和我拍过的这些作品类似的场景时,能够联想起我以前拍摄过的作品,可能就能够提前识别防御这些风暴。

因为热爱 所以执着


别人都是刮风下雨赶紧回家,刘屹靖却是哪儿风大、哪儿打雷就往哪儿钻,他的家人不担心吗?他又为什么要这样呢?而要说起他为什么会对风暴感兴趣,还得从他三四岁时说起。

刘屹靖:我大概是在两岁半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母亲给我买了非常多的童话书,其中有一本叫《风力歌》,书中描述了不同级别的风力,比如说零级风、一级风、二级风、三级风对应的自然现象。我唯独对它爱不释手,上幼儿园之后三岁半、四岁半那段时间里,我就每天去看它、翻它,逐渐每一页都被我翻到残缺不齐了。

从小时候开始,刘屹靖就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非常痴迷,这也引导着他自发地了解、学习各种气象知识。

刘屹靖:我小时候还不会追风暴,也不会摄影,一旦窗外来了场暴风雨,或者是开始打雷了,有天气变化,那个时候都会立刻拿着手机冲到窗前,不顾一切地拍下这种风云变幻的场景,经常都是在家里跑得摔跤了,撞得青一块紫一块,自己都浑然不知。

刘屹靖妈妈 熊桂秀:对我们家里的一个地球仪特别感兴趣,每天都是抱着它,翻来覆去地看,经常也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说什么时候会发现多少级的风,会有什么大雷电,经常问一些这样的问题。

上中学后,这种痴迷逐渐变成了对气象知识的探索。刘屹靖加入了不少气象学爱好者的群,查看诸多专业书籍,阅读了专业的气象学论文。那个时候,刘屹靖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上心仪的大学,系统地学习气象科学,并最终成为一名气象预报员。

但是,事与愿违,2017年年底,在高考冲刺前,刘屹靖突然患上了严重的慢性肠炎,每天要上数十次厕所,导致无法正常上课,情绪上也一度十分消极。

刘屹靖:在高三生病的那段时间,我是非常绝望的,但是我唯一没有放弃的就是气象的学习。在我身体和心理备受折磨的高三那段时间,也是气象陪我度过了低谷期。

带着遗憾,刘屹靖错过了心仪的大学和专业。但他并没有气馁,在大学期间,他坚持自学气象科学理论知识,逐步掌握摄影和剪辑技巧,最终在2020年夏天,决定正式做一名职业风暴摄影师。

刘屹靖:其实我是一个非常不喜欢一成不变,或者一眼望到头的那种状态,风暴作为一种变化非常迅速的一种天气表现形式,它每时每刻都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闪电的闪光,还有雷声、包括雨声,然后在空中不断飘荡和丝绸一样被风吹弄的雨幕。

关注风暴 更关注风暴下生活的人们


起初,刘屹靖追风暴只是为了追寻极端天气那极致的美。但在2020年8月的一天,刘屹靖正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兴奋地拍摄头顶的闪电和粉红色的乳状云,但路边牧民的一席话,让他关注的焦点从单纯的风暴美景转向了风暴下人们的遭遇。 由此他也决定不单单要拍摄风暴,更要普及风暴知识,尽可能地降低灾害天气带来的损失。

刘屹靖:当时那个牧民整个人脸色大变,然后紧接着就说,冰雹把我一年的庄稼收成全部都打坏了,把我三轮车玻璃也砸烂了,我大脑当时嗡一下。

从那以后,刘屹靖决定不再单纯追寻美,而是更多地追寻气象学背后的人文关怀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刘屹靖:每当我再次把镜头对着这些非常壮丽的风暴的时候,我已经不单单是兴奋了,更多的是带着一种敬畏,甚至是一种思考,我会思考这片美景、这片风暴之下,是不是又有人会受到一些气象灾害的影响。

因此,他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短片不再是仅有冲击力的画面,而成了阐述更多气象原理、介绍防灾减灾措施的科普作品。

刘屹靖:告诉大家其实这些极端的风暴天气,这些震撼的场景离我们并不远。让大家能够未雨绸缪,提前去识别这些风暴,就能够把(风暴)对人身的威胁以及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

除了追风和科普以外,刘屹靖还加入了一个气象科研课题组,计划到沙漠里蹲守风暴,采集数据,研究特殊环境下风暴相关的形成机制。今年的风暴季节已经来临,刘屹靖已经收拾好了行囊,期待着与风暴的下一次相聚。

逆风而行 迎难而上

从风力歌,到气象书,从风暴摄影师到参与风暴的科学研究,刘屹靖追的哪里是风,分明是自己的梦。

从小的时候喜欢家里《风力歌》的童话书,到追着打雷跑还要摔跤,再从关注美景的职业风暴摄影师到关注风暴下的人,成为气象科普博主,在刘屹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兴趣,一个少年的热爱,一个青年的担当。

喜欢风,看到风,了解风,再进一步,学习并研究大自然的风暴与人类的关系,这条路还很长呢,屹靖还可以一路追下去,也期待每个人都能找到“有所爱,有所为,有所期待”的逐梦之路。

(总台记者 宋大珩 郭一淳 李姜楠 谢元森 曹子啸 王睿哲 程程)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6784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