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火焰蓝”的方舱日记:当我们再次逆行……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4-20 21:33:34 0 疫情 工作 世博

来源:经济日报

这是身在上海抗疫一线的几名消防队员的方舱日记。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他们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在方舱中驻守……这几篇日记,字里行间透露着力量与温暖。从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抗疫必胜的决心和信心,还有对“岁月静好,人间皆安”的期盼与祈愿。


4月9日 多云

上海市浦东新区消防救援支队周渡消防救援站张旭挺:

疫情就是命令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3月26日凌晨,接上级行动指令,周渡站战“FENG”突击队迅速集结,星夜赶赴世博展览馆集中收治方舱医院,实施24小时全程驻防任务。

我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我们为生命坚守!

4月9日早上7点,我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车辆、住宿点、厕所、浴室,甚至走过的地面……每一处角落都要进行全面消毒,这项工作必须细致,不能留下任何死角,才能有效保证大家的健康安全。

每天的6次消毒都是由消防员许成鸿进行的。他总是将消毒液提前准备好,到点后就背着消毒喷壶,认真地喷洒着每个角落,每次消毒都要花费半个小时,在消毒完后,许成鸿总会笑着说:“走了这么多的路,就当开小灶加练,正好减减肥啦。”

由于疫情影响,我们的许多工作只能通过手机视频的方式来开展。但是对于有着7000多名无症状感染者的场馆,我们不能有一点马虎。在我们的工作群中,线上点名、“一点一”方案研习、帮扶指导微站开展消防工作以及对消防控制室值守……这些都是我们必须严格落实的。我时常跟兄弟们说,“危险可能在我们不经意间就会发生,只有不厌其烦地把工作做到位,才能把危险源头扼杀在萌芽中”。此次任务特殊,虽然警情不多,但是我们没有丝毫放松。

晚上7点,周围人少了,每日固定的体能训练也就开始了。为避免被感染的风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佩戴口罩,以轮转进行、错位训练的模式开展训练。训练的内容有跳绳、折返跑、深蹲、俯卧撑,主要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储备良好的体能,以便更好地处置突发状况。别看平时大家对训练科目都很熟悉,但是因为口罩的缘故,几个来回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现在是23时20分了,静下心来回想这一段时间的工作,事情有多有少,心里有苦有甜,但我感到十分充实。现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为每隔三四天就会听到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工作人员确诊的消息,再加上此次任务带了两名新消防员。我一定要发挥好“老大哥”的带头作用,让我的兄弟们安安全全地完成好此次任务。

4月15日 阴

上海浦东新区消防救援支队世博大队党员汪学张:

六小时后是日出、是曙光

今天是我进驻上海世博方舱医院的第20天。

3月27日晚上11点,我接到单位电话,告知我世博方舱医院即将启用,需要我们世博消防救援大队派出力量24小时驻防。得知消息后我便主动请缨,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还未再好好看一眼熟睡的女儿,我便匆匆离开了家,1小时后赶到了世博方舱医院。

到了驻防地点,一系列问题便迎面而来——方舱医院日常防火如何落实?一旦遇到火灾等突发情况如何快速处置?防火宣传如何开展?在做好消防工作的同时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忙碌着思考着,不知不觉就已到了凌晨三点,第一夜我们就睡在了驻防消防车里,车内的呼噜声此起彼伏。思考着接下来工作,我久久无法入睡。

这次的驻守任务是24小时全程看护世博方舱医院,我深知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顾不上休息,第二天一早我便开始忙碌着完善灭火应急预案、开展消防设施测试巡查等工作,我心中下定决心:一定要确保这七千余名患者和一千余名医务工作人员安全。

起初几天,总有朋友发来消息:“上海不是封控了吗?你怎么还是每天两三万步?”看到身边医务人员匆忙的身影,我知道比起这些白衣为甲的天使,我不是最累最辛苦的那个,在我身边还有很多人在日夜坚守,与病毒赛跑,不管是每天走三万步的人民警察、还是走四万步的医护人员,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目标:抢先病毒一步!

这些天最大的感悟是:在方舱医院的每一分每一秒都需要打起万分的精神。尽管我们采取了全套的防护,可是密集与患者接触,身边的工作人员还是有感染,但没有一个人选择退缩。我们驻防点最小的队员代世杰说:现在全上海都在为疫情防控努力,我们也必能克服一切困难,为这座城市尽一点绵薄之力。

今天做完最后一轮防火巡查已经快11点了,还未回到住宿点,妻子便打来了视频电话。也许是昏黄闪烁的路灯、也许是眼睑久不见消退的麦粒肿,听到3岁的女儿在电话那边叫着“爸爸、爸爸”,眼角不知怎的就湿润了。我们身边的很多医生、护士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也有一些消防队员甚至三个月没有回家,我们都在为这座城市的复苏努力着,我们也相信属于上海的春天即将到来!在这场疫情防控的大考中,无论是我们忠诚的“火焰蓝”还是纯洁的“天使白”,“逆行者”众志成城,我们就是病毒无法摧毁的堡垒!

23时19分,我用手机记录下这忙碌充实的一天,致敬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党员干部、广大志愿者。虽然身体很疲惫,但我知道6小时后便是日出,是新的开始,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4月17日 晴

上海浦东新区世博大队前滩站副站长张辉:

为“小家”更为“大家”

终于结束了今天的任务,现在已是17日的凌晨,看看自己的黑眼圈和未读的微信消息,这些天的经历历历在目。

4月13日中午接到要进驻方舱的消息,我便主动请缨,当天下午便开始了入舱前的培训考核。虽然之前也穿过医用防护服,但进入方舱工作对穿脱防护服的要求高了很多。为了尽快能投入到工作,我们一遍遍反复练习。练习穿脱的中途,手机一直在震动,担心自己拖了团队的进度我就一直没敢拿出手机,一直忙碌到了晚上才给父亲回了电话。听到父亲说母亲因为心包积液再次住院,我的心里顿时一阵忐忑,我向父亲承诺,疫情结束就第一时间回去看望母亲。因为担心母亲挂念我,我没告诉父母自己主动申请进入方舱工作。待疫情结束,我想父母一定不会责怪我,一定会为我感到骄傲。

我主动申请进入人数最多、情况最复杂的H1舱,进舱后便第一时间投入工作。检查消防设施、紧急疏散通道、检查用电安全情况……舱内一圈下来,汗水早已湿透了衣服。可是想到自己的工作,我又觉得付出很值得。进舱的前三天,我组织张贴消防海报500余张,收缴大功率电器6个,组织清理违规搭建的床单30余处,为方舱的安全消除隐患,这是我的职责。进驻初期人员紧张,两天内我和同组的队员进舱18个小时,黑眼圈成了“标配”。包裹了两层防护服,身体体感异常闷热,为了不耽误工作,我们进舱前2小时就停止喝水,舱内闷热,汗水浸透衣服,嘴唇干裂难受,但我们都觉得再辛苦也值得,为了“小家”更为了“大家”。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记者李治国),摄影/周瑞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记者李治国),摄影/周瑞

监制/乔申颖 

审核/王玥

编辑/胡晨曦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6621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