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深度关注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4-19 09:01:01 0 中国经济 同比增长 我国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4月18日,在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初步核算,中国2022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

看待首季的经济表现,既要放眼世界百年变局下看中国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长周期看中国经济变化、从全国发展的大局看局部的波动,同时也要与近来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结合起来看,要与全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联系起来看,保持冷静客观分析,既要看到积极的方面,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中国经济迎难而上,开局总体平稳。

稳字当头,一季度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也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加大。中国经济大势如何,受到各方关注。

“总的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付凌晖说。

衡量经济运行是否处于合理区间,主要看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个方面的宏观指标。据付凌晖介绍,从增长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扩张态势,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增速高于上年四季度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从就业看,尽管受疫情冲击影响,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但总的看,就业总体稳定的格局没有改变。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从物价看,市场商品和服务供给总体充足,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从国际收支看,货物贸易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缩小,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左右,国际收支状况保持稳定。

“对一季度数据进行结构性分析,集中体现了稳中求进的特点。”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分析,从供给端看,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今年1至2月,构成我国工业的41个大类,有22个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或减亏,其中有15个行业利润增速超过10%。从需求端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3%,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7%。

“一季度经济表现备受关注,主要是事关经济发展的预期。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一季度经济工作有序推进,经济运行总体是平稳的。即使出现一些超预期的突发状况,依然坚持稳字当头,有效进行了应对。”董煜说。

“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要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综合把握,站在新发展阶段这个起点上,受内外因素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会出现波动,但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是不会变化的,高质量发展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们看待这一季度的经济表现,必须坚持从世界看中国、从全局看局部、从未来看当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分析,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要达到5.5%左右。而今在政策靠前发力作用下,一季度经济保持4.8%的增速,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产业发展更多向中高端迈进,创新发展态势持续

经济发展,既要看总量数据,也要看结构数据;既要看基本面,也要看新变化。

产业发展更多向中高端迈进,创新发展态势持续,是一季度中国经济的重要特点。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2%、8.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7.7、1.6个百分点。

“我们看到,在工业生产当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对工业的支撑作用在增强。在工业投资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付凌晖就此分析说,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经济增长的驱动方式,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钢铁、水泥产量下降,但是工业生产仍然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驱动力和过去相比有很大变化,现在产业发展更多向中高端迈进。

新产业不断成长,新模式新业态持续壮大。数据显示,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在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3.2%;我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40.8%和24.3%;5G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也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

“总的来看,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由过去的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过去相比也有新的变化。”付凌晖说。

“‘四新经济’,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有力支撑了当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介绍,2021年我国“四新经济”新设企业383.8万户,同比增长15.8%,占新设企业总量的42.5%。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均明显提速,尤其是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产业基础再造方面加快发力,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相关新产品产量增长很快。在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保持双位数增长,同时也为青年人就业创造更多选择。近年来,网上零售、直播带货、共享经济等发展,带动了新就业岗位增加。

“从一季度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不仅实现量的合理增长,而且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刘向东分析说,这与我国始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有关,短期稳增长的需要并未牺牲中长期发展,而是通过综合施策有效兼顾短期熨平经济波动和中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需要。放眼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将继续壮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加快成长,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投资增速回暖体现靠前发力政策落地见效

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内需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扩大内需,需要消费和投资拉动,但在疫情影响下,消费受到较大冲击。

投资增速回暖,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3%。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制造业投资增长15.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7%。分产业看,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7%、14.5%。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6.2%,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3.8%、17.2%。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对于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是当前扩内需的重要举措之一。

今年我国将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细化工程项目清单,根据项目特点明确可衡量、可考核的具体任务。从地方两会提出的年度目标看,作为扩内需的重要举措之一,积极稳妥扩大有效投资已成为各地稳增长的重头戏。比如,河南提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万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投资1.8万亿元;江西提出重点推进3453个省大中型项目,年度投资1.1万亿元以上;浙江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有效投资增长6%左右。按照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要求,多地围绕“两新一重”等加大有效投资力度,除了“铁公基”等传统基建,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在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引导下,各地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有效带动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等基础设施投资回升,增强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投资增速回升既体现靠前发力政策落地见效,也体现出投资结构性的变化,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和补短板的民生领域投资呈现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前期大幅提升。”刘向东分析,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高位,充分体现了我国加快推动创新发展,着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增长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生态环保、医疗养老、托幼教育等领域补短板投资增加,凸显我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扩内需,离不开投资与消费的协同发力。去年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一季度,消费保持增长,春节效应和冬奥效应释放了部分消费,网上消费比重继续上升。下一步,必须在促进投资合理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形成促进有效投资与消费升级的良性互动。

从全年看,我国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在全球疫情不断反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难能可贵。

4月14日,华晨宝马发布重磅消息,大东工厂产品升级项目正式开业。3月底,宝马集团宣布在中国市场推出全新BMW X5车型。2月,这家跨国公司通过增资279亿元人民币的方式,将其在华晨宝马的股权占比由50%提升至75%,并将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合作期延长至2040年。

在去年吸引外资首破1万亿元人民币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3798.7亿元,实现同比25.6%的高增长。同期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3.4%、60.7%和21.9%;全国有21个省(区、市)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投资通常考虑的是中长期因素。无论是持续增资,还是全新布局,外资动向的背后,透露出他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的坚定信心。

据付凌晖介绍,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全球疫情扩散蔓延,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疫情散发多发,一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从全年看,我国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改变,我国有条件有能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刘向东分析,我国依然拥有经济发展韧性和旺盛的市场活力,从经济发展看,我国经济仍拥有较高的潜在增长率,特别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内生动力驱使经济恢复至潜在产出水平附近。同时我国拥有超1.5亿户市场主体,活跃的新增市场主体持续增加,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使供给持续优化升级,让国内经济有效畅通循环起来;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需求潜力和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随着居民收入保持与GDP的同步增长,由此释放出的强大消费潜力,将能有效支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70%;我国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并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疫情冲击中,我国率先做好疫情防控并促进复工复产,成为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稳定器”;我国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出更多体制创新红利,近期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破除市场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我国拥有逐步成熟的经济治理能力,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中国政府展现出成熟的强有力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适时实施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设计的政策组合,有效促进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在经历风雨中发展起来,在应对挑战中成长壮大。必须全面客观理性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持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守住“保”的底线,扎实办好自己的事,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韩亚栋)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6480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