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喜报!西农13项成果获202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4-18 21:13:21 0 葡萄 油松 重金属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4月1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陕政字[2022]21号)。其中,我校主持完成8个项目斩获陕西科技奖;我校参与完成项目5项获奖。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是我省科技方面的最高层次奖项,代表着陕西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对于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主持获奖成果

我校参与获奖成果

我校主持完成获奖项目简介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园艺学院

王西平教授

《葡萄抗逆关键转录因子发掘及功能解析》

葡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1/3以上的葡萄种植于新疆、宁夏、陕西等干旱和半干旱主产区,在生产过程中常遭受干旱及葡萄白粉病、灰霉病等逆境胁迫的影响,每年由此造成的减产损失约为30~40%,严重可达60%以上,培育优质抗逆葡萄新品种是葡萄产业绿色发展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转录因子是植物适应逆境胁迫的重要调控因子,发掘葡萄抗白粉病、灰霉病与抗旱关键转录因子,解析其抗逆功能及其调控机理,为葡萄抗逆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具有重要的育种实践价值。

本项目自2007年开始,在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持续资助下,在葡萄全基因组范围上发掘出了葡萄抗白粉病、灰霉病与抗旱关键转录因子,解析了抗白粉病、灰霉病及抗旱关键转录因子基因功能及其调控机理,创建了高效发掘抗逆关键调控转录因子基因的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首创了葡萄功能获得抗逆新种质创制技术体系和基于CRISPR/Cas9的葡萄功能缺失抗逆新种质创制技术体系,培育出一批葡萄抗逆种质材料,为推动葡萄抗逆分子育种发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和育种应用基础。

葡萄抗逆关键转录因子筛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

基于CRISPR/Cas9的葡萄功能缺失抗逆新种质创制技术体系的建立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水保所

方临川研究员

《重金属在根—土界面的分子形态及其环境效应》

重金属化学形态决定其在土壤环境中的有效性和生物毒性,获取准确的土壤固-液体系重金属形态分布对土地安全利用以及环境风险评估和土壤重金属阈值至关重要。重金属的根际形态转化是调控其在土壤-植物系统迁移的关键,由于土壤介质的非均质性,重金属在土壤组分上吸附的分子机制与根-土多界面的分配与转化机制尚不明确,导致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形态转化、迁移过程、主控因素以及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影响了植物-微生物的修复技术的构建和应用。

该项目针对我国粮食安全需求及全球工业化与土壤学的前沿问题,融合土壤学、微生物学与环境科学等多领域科学理论,开展了重金属在土壤固相组分表面吸附的分子机制、根-土界面的分配与转化过程的科学研究,系统研究了不同重金属污染类型土壤中根-土界面上重金属的分子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揭示了根际微域重金属的形态特征及其对根际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野外取样小分队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水建学院

蔡焕杰教授

《农业生态系统水分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对变化环境的响应》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将使覆盖了近 40%地球陆地的农业生态系统面临很大挑战。然而,由于不同环境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环境的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水碳效应还不明确。项目自2003年开始,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将田间试验、机理分析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系统研究了农业生态系统水分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特征,探明了影响农业耗水和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关键环境因子,揭示了影响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土壤环境机理,阐明了区域农田主要作物需水量、水分生产力及温室气体排放量对变化环境的响应机制。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需求背景下,成果为实现农业生态系统节水、减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调控路径。

研究团队工作中

项目总体思路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农学院

吉万全教授

《优质强筋抗病小麦新品种西农509和西农529的选育和推广》

小麦是我省的主要口粮作物,其品质的提高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主产区关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冬春气温、湿度变化剧烈,多种病害如条锈病、赤霉病常发、重发,倒春寒、干热风等频发。项目组围绕优质强筋、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重大需求,通过改进优质亚基分析技术、构建了早代品质检测和多性状综合鉴定的后代选择体系,通过精准高效的优质、抗病、高产性状的遗传累加和聚合技术,把优质强筋、抗病高产等育种目标性状有效聚合,培育出适宜陕西关中和黄淮麦区种植的优质强筋、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西农 509 和西农 529,促进了陕西乃至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动科学院

陈玉林教授

《陕北白绒山羊种质创新与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农安天下,种铸基石。畜禽良种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决定着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然而,我国主要畜禽品种资源长期依赖进口,亟待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竞争力的畜禽新品种,提高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在荒漠半荒漠区和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绒山羊产业一直是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其经济社会生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近十年以来,在中省多个科技项目资助下,项目组针对绒山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品种退化、绒肉生产性能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围绕陕北白绒山羊优异种质基因挖掘与评价、种质创新、高效生态健康养殖等开展攻关研究,建立了陕北白绒山羊核心育种群,创制了绒肉兼用的基因编辑绒山羊育种资源群体并进行了系统评价。同时,开展了绒山羊营养需要量、家庭羊场“两年三胎”及高效舍饲健康养殖配套技术研究,形成了陕北白绒山羊家庭羊场种养一体化生态养殖模式,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引领示范作用突出。

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林学院

樊军锋教授

《油松育种资源选择、测定和高世代遗传改良》

油松生长快、材质好、抗逆性强,是陕西用材及生态环境建设最主要造林树种,每年人工造林数量约占全省针叶树造林总数量80%以上。开展油松良种选育研究,经济、生态、社会意义重大。

陕西油松遗传改良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截止2000年,已选择油松优树737株,建立无性系种子园2079亩,实生种子园321亩,子代测定林870亩。为生产单位提供了部分经过一定程度遗传改良的林木种子。但因良种基地规模小,单位面积产量低,已建种子园多为初级(一代)种子园,遗传改良水平低、增产幅度小,严重制约着陕西油松良种产业向规模化、高产化和高世代育种阶段发展。针对以上问题,2000年起,樊军锋教授团队在国家林业局、陕西省科技厅、林业厅等单位支持下,开展了《油松育种资源选择、测定与高世代遗传改良》研究。

其理论与技术集成在洛南县古城国有林场、周至县国有厚畛子生态实验林场、陇县国有八渡林场、延安市桥山国有林管理局等单位油松良种基地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以上4个良种基地科技水平及种子园所产种子遗传品质和种子产量,取得了良好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动科学院

任周正副教授

《饲料添加剂新型微丸载体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

动物营养与健康养殖科技创新团队

载体是饲料添加剂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外对载体的研究极度匮乏,载体应用盲目性、随意性突出,载体分级变质、微量成分失活、霉菌毒素污染、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频发,危及动物健康和生物安全。

创新理论与技术体系

在产业需求的牵引之下,项目组将动物营养原理与材料工程技术交叉融合,从“理念”“技术”“产品”三个层面进行创新研究:(1)构建了载体原料数据库,并提出了复合配制新理念;(2)创制出了新型微丸载体,并匹配开发了全套生产技术体系;(3)制定了微丸载体应用技术指南,并研制了全新饲料添加剂产品。项目组创造性地集成了饲料添加剂新型微丸载体生产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实现了饲料添加剂产品均匀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显著提升,努力推动了饲料添加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新型微丸载体产业推广合作团队

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园艺学院

赵利民研究员

《太白高山地区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研发与应用》

太白高山是我国越夏蔬菜生产的主要产地,产品主要满足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6-9月高温季节的蔬菜供应。但是由于种植的蔬菜品种单一,同科作物连作,有机肥源短缺,以施化肥为主,导致土壤有机质缺乏,酸化板结现象严重。2008年十字花科根肿病零星发生,之后,短短3-4年时间,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逐年加重,轻则减产20%-30%,重则减产50%-60%,病害严重田块直接产量损失达80%以上,甚至毁田,严重威胁着当地蔬菜生产,已成为太白高山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基于此,2011-2019年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与攻关项目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资助下,开展了太白高山蔬菜根肿病疫情分布、灾变规律、病菌种群变异、抗病品种、高效栽培模式、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研究。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6465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