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一见·水库、粮库、钱库、碳库,走进总书记讲述的绿水青山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4-18 18:01:23 0 总书记 绿水青山 生态

这个月,海南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水青山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

上个月,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

早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提出“水库、钱库、粮库”的科学论断,为闽东振兴指明方向。

一以贯之的理念,一如既往的情怀,一抓到底的担当。

从一座城市的绿色发展实践,到一个国家的绿色发展理念,弹指岁月,寸寸光阴染绿了美丽中国,总书记讲述的绿水青山里,蕴藏着一座座造福人民、泽被子孙的宝库。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一颗落在三角梅上的露珠,绽放鲜艳的玫红;武夷山九曲溪,万千水滴汇聚成“绿色飘带”,轻抚巍峨的群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也是生态系统得以维系的基础。

“一则广告词说‘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的眼泪’,我们绝对不能让这种现象发生。”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

水安全离不开水供给,解决水供给问题,要从涵养水源入手,从修复破损的生态入手。河流、湖泊、森林、湿地,绿色的“天然水库”。

“中华水塔”三江源,对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具有重要意义。总书记深刻指出:“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就不宜发展产业经济,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

“中央水塔”秦岭,黄河、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总书记实地考察这一“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和修复情况,谋划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前进方向。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滋养万物、润泽四方。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沿着田埂走进“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展示田,察看水稻长势。今年在海南考察,总书记第一站便来到了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生态好,物产丰。这里建成全国最大的南繁育种基地,得益于独特的光热条件,也得益于海南“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

放眼望去,从吉林延边的“海兰江畔稻花香”,到黑龙江建三江的“中国绿色米都”,再到陕西高西沟村梯田环绕的“陕北小江南”……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行程万里,情怀如一。

今年两会,总书记提到“树立大食物观”,指出“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绿水青山本身就是“中国饭碗”。

聚财为库,开拓致富门路

浙江安吉余村,村头有块刻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纪念石碑。正是在这里,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浙江舟山农家,总书记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表示“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在吉林查干湖,总书记同渔场职工们亲切交谈,强调“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

听到基层代表讲述大兴安岭的“森林交响曲”,总书记笑着说:“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

良好自然生态蕴含巨大经济价值。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指引下,千千万万个村庄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走上了绿色发展的致富路。


去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今年的义务植树活动中,总书记再次提到“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庄严承诺。

言必信,行必果。去年3月15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指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去年8月23日,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总书记殷切嘱托在“增强碳汇能力等方面大胆探索,切实筑牢京津生态屏障”。

中国的笃行,彰显大国担当,为推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现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绿水青山蕴含的无穷价值,将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而持续释放。

统筹:崔士鑫

策划:杜尚泽

撰文:邝西曦

编辑:许晴

图片来源:新华社(摄影:李学仁、谢环驰、黄敬文,视觉:赖向东、毕晓洋)

【编辑:刘欢】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6459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