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建好森林这座碳储库 废弃矿山变身花果山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4-18 12:03:33 0 矿山 赣州市 生态

四月,随着气温渐渐回暖,树木长出新叶,展露青绿。

森林是陆地系统中最大的物种基因库,也是最大的储碳库。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海南调研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目前,我国森林面积为2.2亿公顷,森林蓄积量超175亿立方米,这两项指标已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我国已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在我国的亿亩森林大军中,有一部分曾经是寸草不生的矿区。近年来,各地按照绿色发展要求,积极推动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从卫星云图上看,这些曾经是黄色的区域在不断缩小,绿色由浅入深,范围逐渐扩大,曾经的荒山凹地变成万顷林海。

矿老板改行林场主

矿山上出了好水是生态改善的最好证明

绿——站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阳埠村的虎垇背山上,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全是青翠的颜色。深绿处是有些年头的林子,浅绿处是种下不久的新苗。

“这一片,以前就像黄土高原一样,风一吹,全是黄沙。”当阳埠村村民韩先林用手指着一个山头,向来访者描述曾经的景象时,大家都瞪大了眼睛。他手指的方向,现在是一大片脐橙林,雪白的花刚谢,油绿的叶子下冒出了一些青涩小果子。

栽种这片橙林,韩先林费了不少心血。

别看虎垇背现在是个花果山,山上种满了桃子、李子、橙子……春天开花,又白又粉;秋天结果,满山果子香。可十年前,这里还是座废弃矿山。赣州市多稀土和钨,过去,因为过度开采,许多地方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到处是千疮百孔的裸露山包,光赣县区就有17处废弃稀土矿山。虎垇背800多亩绿色山地也在采矿中沦为“红色沙漠”,寸草不生。

韩先林过去就是稀土矿老板,后来国家开展稀土矿整治,他面临转行。但他和这座矿山的缘分没有尽。2011年,区里实施废弃矿山地质综合治理。两年后,阳埠村废弃矿山修复基本到位,规划了精品果园示范带,鼓励村民承包经营。韩先林包下500亩,打算自己挖的坑自己填。

“一开始种树好头痛。”韩先林说,“在矿山上种树,得有耐心。”

先是土壤不合格。由于挖矿使用了大量草酸,土壤酸性极高,植物很难生长。韩先林和工人们从其他地方运来没有污染的土进行替换覆盖,同时撒上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用水也是大问题,山上的水全都被污染了,别说喝,浇树都成问题。韩先林只好先从县城买水运过来。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问题,一下暴雨,山上就是泥石流,种下的树苗都被冲垮了,一切努力都白费。为了固定水土,韩先林又从科技特派员那里学会了种草。

改良山体的生态环境,显然不是个短期能见效的工作。“前几年主要是在治山,因为种树很难活,能有25%的成活率就不错了。”韩先林说,“三四年后,树苗成活率才开始上去。”

“树能活了,就有希望了。”韩先林看着树林开始挂果,治山更有了力气。为了增加土壤肥力,他在山下建了规模1000头的养猪场,每年产生的沼液用于自制有机肥和农家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管理,实现了山上种果、果下养鸡鸭、山下养猪、养鱼的生态模式。

精心培育下,脐橙林在矿山上扎下了根,一天天长高了。韩先林说:“2012年,果树高只有四五十公分,现在最高的已经长得超过2.5米,矮的也有一米六七的个头。果子结的也多,去年挂果20万斤,今年最少40万斤。”

树长好了,山也就变好了。种树种果彻底改善了虎垇背的生态。“过去山下的桃江河一到雨季就浑浊不堪,现在再大的雨水,河水都清澈见底,多年不见的河鱼也回来了。”最让韩先林感到自豪的是,去年,他们终于在山上打出了可以饮用的山泉水。“水质非常好。”矿山上出了好水,是生态改善的最好证明。吃上了自己努力换来的甘甜水,韩先林终于不用去县城买桶装水了。

矿场主变林场主,韩先林这样的例子在赣州市不是少数。近年来,废弃矿山复绿运动在赣州市各个废弃矿区陆续展开,努力弥补生态欠账。赣州全市森林覆盖率已由原来的40%增长到超过76%,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搬出去的村民回来了

昔日的环境痛点变成生态亮点

“一城青山半城湖”是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的特色。山指大洞山,湖是潘安湖,都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紧挨着潘安湖景区,有个叫马庄的村。去年一年,来这里参观游览的人超过40万。“每天都有外地人来咱马庄游玩!”村里的老人们感慨,“过去要是村里提旅游,大家大牙都会笑掉,脏乱差,到处是煤灰,谁愿意来呢?”可现在的马庄,哪里还有煤灰的半点影子——碧水清流、绿树成荫、灰瓦白墙还有散发草药香的香包,不了解的人根本看不出这里曾是个煤村。

“一城煤灰半城土”,这便是过去的贾汪——因煤而兴却也因煤而衰。过度煤炭开采,留下13.23万亩的采煤塌陷地,区里还有283座裸露荒山,恶劣的生态让当地农民无法耕种和居住,当地人纷纷外出打工寻求出路。

潘安湖原本是贾汪区最大的采煤塌陷区,总面积1.74万亩,长期以来坑塘遍布、荒草丛生。2010年,贾汪区正式对潘安湖采煤塌陷区实施改造,巧用了“凹陷”这个特征,改造成一个人工湖。

坐上潘安湖的游船,向湖中央驶去,水波清清,池杉林一片葱茏。1990年出生的徐州姑娘朱雪宁是这湖上的船娘之一,父亲就是贾汪的煤矿工人。“小时候,路上都是运煤的大车,都不敢穿白衣服出门。”朱雪宁说,采煤造成全区多处塌陷、环境污染严重,产业项目不愿意来这里落户,她“无地可种、无班可上”,只好去无锡打工,成了“生态难民”。

朱雪宁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在父亲挖煤的塌坑里划起船来。随着贾汪环境的改善,生态旅游业发展起来。“潘安湖湿地公园提供了很多岗位,附近的村民就业优先,我就再也没出去打工了。”朱雪宁说,“我嫂子也在潘安湖上班,是观光车驾驶员。”

昔日的“环境痛点”成了今日的“生态亮点”和“产业焦点”。这是许多曾经的矿区城市绿化造林后的新发展。

赣州市寻乌县上甲村柯树塘曾是一个环境破坏严重的稀土矿区。村民谢立新一家就生活在矿区脚下。

“还没开采稀土之前,我们这里青山环绕,不管是山里、溪里还是井里的水,都可以随便喝。后来,因矿区过度开采,这里水土酸化、没有收成,只好搬到县城。”谢立新说,“2017年,柯树塘治理,我听见消息,马上回到村里参与治理工作。通过治理,酸土变成了沃土,污水变成了净水,荒山全部复绿,环境比十几年前还要好。村里很多人家也陆陆续续搬回来住,我家在田里种了十几亩百香果和脐橙,刚刚挂果每年就有四五万的收入。”

这几年,废弃矿山治理区的植物品种由少数几种草本植物增加至草灌乔植物百余种。种植了2600多亩油茶、百香果、猕猴桃、龙脑樟等经济作物,促进了农民增收。曾经有着14平方公里废弃稀土矿山的寻乌县如今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森林覆盖率达83%。

种树重要护林更重要

推行林长制,各级书记任林长

今年65岁的孙洪业做护林员已经十八年了。2017年,他原本已经退休,因为不舍得森林,又被返聘了回来。

徐州市贾汪区主城区东北部,占地5000亩的青年林场,这是孙洪业的工作地点,也是他的家。每天早上7点,孙洪业准时从家里出发,戴上袖章,拿上对讲机、手电筒,沿着门前的小道,开始一天的巡山工作。

这条路,孙洪业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每年春天,他都有新发现。新长出的松树苗,新开的槐花……“这两年,林场的生态越来越好了。这里的树林更密了、更美了,树的种类越来越多。”孙洪业说,“黄连木是最近才种的,能做家具;苦楝树以前也没有,果核仁油可以做肥皂……以前主要就是松树、侧柏树。”

贾汪多山,但是其中不少曾是荒山。2011年的时候,这里的荒山面积居全市第二,林木覆盖率倒数第一。为了实现生态转型,近年来,贾汪区开始荒山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造林4.2万亩,栽植各类乔木400万株。2020年开始,区里又开启了山林斑秃补植和山林林相改造,针对山体的部分斑秃地块和生态系统脆弱的侧柏纯林进行绿化补植、混交改造,补植提升山林面积8200亩,林木覆盖率一下跃升江苏省前列。

“林子里原来有一些病死树、枯立木,这些树砍掉后,补植了更珍贵、更有效益的苗木。”孙洪业如数家珍,“栾树、五角枫、乌桕……这些树更适合山上的石灰质土地,不娇气。”

种树重要,护林更重要。“春季气温升高,要注意防火。”孙洪业说,守林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防火。为了将火情控制在最低点,春节、清明、十一等重要防火节日,他和其他护林员轮班每天进行24小时巡山。让他自豪的是,自己担任护林员这十几年,青年林场没发生过一起火灾,没损失过一棵树。

在青年林场,算上孙洪业,一共有6名护林员,镇里、区里还有林长,市里也有林长。记者了解到,去年,贾汪在徐州市率先开展“林长制”改革,建构起区、镇、村三级林长体系。区级林长由区委书记担任,镇级林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村级林长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全面推进林木管护等工作。

这几年,区里对森林的严格保护和宣传,让当地群众的森林保护意识也强了起来。孙洪业说,以前来山上拾柴火、摘松子、钩槐花的村民很多,有一次,还发现一对夫妇在山脚下准备砍伐树木,孙洪业立即上去制止,谁知那对夫妇不听劝,还和他吵了起来。但这些年来,周围村民的素质有很大的提高,很少有人恶意破坏森林了,也没有再遇见来砍树的人。

目前,我国不少省市都推行了林长制。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今年6月,我国要全面建立林长制,这意味着所有的森林都将拥有自己的专属守护者。

本报记者 王雅婧
【编辑:田博群】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6431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