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当居委会人员被“感染”后……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4-17 18:09:29 0 居民 志愿者 小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作者 | 张均斌

上海建欣苑居委会8个工作人员,4个人感染了,整个居委会隔离了。

居委会没有“停摆”,转入线上工作。很多时候,他们一边干着急,一边被小区居民帮助居民、自救自助的故事感动。

一位居民需要血透治疗,但离小区最近的上海市浦东医院临时转型为定点医院,暂停了其他医疗服务。被隔离的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杜小燕好不容易联系上了近40公里外的上海杨思医院可以收治,但镇防控办要求有人陪同,保证患者透析完后回到小区。

一名近70岁的居民自告奋勇。

后来,杜小燕才知道,急救车到医院后,陪护者只能在外等待,外面商铺都关了门,那位老人无处可去,就在门口等了5个多小时,回来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

这位70岁的老人默默地做了一天志愿者,至今小区也没有几个人说得上老人的名字。

这样的志愿者在小区很多。

(一)

做志愿者难,黎青不止一次想放弃了。

4月9日,他帮忙小区居民团购了一波生活物资,晚上分发时却出现了“抢购”,他在现场清点对账、回答居民的各种问题,忙得脚不沾地。物资分发完后,账单也对不上了,少了近900元钱。

还有人说难听的话:“你会不会做呀,不会下去好啦”“现在才来,说话不算话的侬,饿死了你负责啊。”

“难做,难做。”他感慨。

黎青清楚,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大家压力都很大,生活也很不容易,但他还是希望,大家互相能多一些理解。

黎青所住的建欣苑小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2011年,上海市最大的市属保障房基地“民乐大居”就规划建设在镇上。目前,建欣苑共有居民1237户,大部分是从市区搬过来的动迁户,以老年人为主。

志愿者周小堂记得,建欣苑刚封闭时的混乱大多是由缺少物资引起的。小区一开始组织过团购,但分量有限,无法满足居民需求。一些流动摊贩就拉着打包好的“蔬菜套餐”到小区门口贩卖,居民大量涌向门口,隔着铁栏询问。

“蔬菜套餐”品质和种类都不尽如人意,一份78元的套餐只包括两根茼蒿、一个大蒜、一根胡萝卜、一小把小青菜和6个鸡蛋,绿叶菜还大多蔫了。周小堂说,平时这些菜顶多30多元,现在贵了一倍。有人试图还价,老板态度强硬“现在就这个价,后面估计还要涨”。

摊贩根本不愁卖,一面包车的蔬菜两三个小时就能销售一空,居民虽然意见很大,但也要满足胃的需求。一些拒绝购买的居民会向居委会、物业反映,希望他们能有解决办法,一些居民甚至下楼开始以物易物,造成管理困难、感染风险增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后来,社区联系上了附近的大润发南汇店,镇上安排了车辆进行配送,情况才稍有好转。周小堂也是这时候加入团购志愿者队伍的。

他本来只帮忙统计自己所在楼栋的团购信息,但居委会工作人员很快发现这位年轻人设计的统计表格清晰,需求表达明确,就请他当了小区的“团长”。有人调侃,“上海团长”是最近上海最“炙手可热的人”,很多人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团长。

这段时间,周小堂的手机从早响到晚。居民求购物资、询问价格、退换货等都会在微信群里艾特他,有时他来不及回复,电话就会响起。时间久了,他看到手机屏幕亮起或是听到振动声,不自觉的手就会颤一下。

他几乎每天都忙到凌晨才休息,平时做设计工作的他熬夜是常态,第二天能睡个饱觉,可现在不行,1000多户居民的“盘中餐”需求随时会出现,他只能在睡觉时有意识的把手机放远一些。

刚开始,各楼栋统计需求的形式各异,文字、图片、单条消息等都往群里发,周小堂汇总时只能从聊天记录里翻找,有的老人把需要的物资写在纸上拍照给他,却只拍了纸张的一半;有的不停更改自己的需求,一份物资来回更改数遍。小区里的一些年轻人看他实在忙不过来了,就主动加入帮他一起分担。

27岁的凡闯记得,团菜第一天时,他眼睛几乎没离开过电脑,信息不停跳出来,他来回记录信息并核实,还要回复居民的一些问题,后来,他女朋友也加入帮他。

志愿者就是这样一个拖一个进入的。

志愿者有时候会漏看消息,结果忘了记录,发放物资时没领到菜的居民、想退换货的居民、嫌价格贵的居民就会三三两两把他们围起来,“谩骂”的有,甩账单的有,挑拣菜的也有。“脑袋嗡嗡的,根本听不清具体的内容”,凡闯说,那种情况下,解释是没什么用的,他们只能不断道歉,“有的志愿者直接就哭了”。

69岁的张淑迎这段时间担任建欣南苑西区的临时党支部书记。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被隔离后,建欣苑以小区为单位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居民任支部书记,负责小区内各项事务的统筹与协调。

她遇到志愿者被“围攻”的情况时会上去帮忙解围,可也会承受不少冷嘲热讽,“你们年纪这么大的应该下来”“你们为什么不管我们,我们家里没菜了、没米了”……气得这位老人直跺脚。

气归气,第二天志愿者又冒出来了,该干啥干啥,很多事情也慢慢开始理顺。

(二)

23岁的邓日美有时不理解:“志愿者本身也是居民,我们应该是同一个战线的,可是一些人把各种压力直接发泄在了我们身上。”她和男朋友张亚良一起在上海迪士尼度假村工作,他们都爱热闹,见到人总是笑,平时,有的游客也会把情绪发泄在他们身上,他们处理经验丰富。做志愿者后,看到小伙伴受委屈,他们总是安慰的那一方。

初始的混乱后,志愿者们开始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比如,为了减轻统计压力,周小堂设计了统一的表格,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迭代更新,目前已经更新了6个版本。为了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周小堂还试着联系大润发看能否提供更多商品。

大润发店长王忠魁一开始是拒绝的。大润发南汇店全店卖场面积在9000平方米左右,加上仓库、办公区域和停车场,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正常情况下,南汇店有近260名员工维持经营,那几天,因为疫情和封控的缘故,只有80多个人在岗。

浦东封控后,南汇店就成了惠南镇的重点保障单位。主要是配合当地政府部门,为居民提供蔬菜、水果、肉品在内的生活物资套餐。

“当地很多小区被封控了,我们主要对接的就是社区居委的集中订单,他们在我们这里统一采购米面油、肉蛋奶和蔬菜,然后派志愿者来提货,居委再安排人到户分发。”王忠魁说,最高峰时,大润发留守员工一天要承担5000份保障物资的供应,人手特别紧张。选择供应套餐是因为能统一进货、流水线挑拣,增加个性化采购就会成倍增加工作量。

周小堂向他承诺,清点商品、核对账单等工作由小区志愿者来完成,来大润发取货时志愿者也跟车,这样大量的核验工作就能前置,解放大润发工作人员的一部分工作。

沟通几次后,在蔬菜、肉类套餐之外,超市给了他一个商品清单,包括牛奶、牙膏、米面副食品等,周小堂挑选了69个商品,然后把商品编号,用编号代替具体商品进行统计。

社区治理是大难题,居民构成复杂的动迁安置小区更是如此。物资渐渐丰富后,有的居民开始挑拣商品,退货行为也慢慢发生了,常温保存的商品还好说,但一些冷冻食品退换货就会有风险,大润发一度不愿意供应套餐之外的商品,这给周小堂的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出现过钱物对不上的情况后,周小堂改进了收款方式,从到货收款变成了下单收款,也和志愿者一起重新搭配团购礼包,比如“宝宝套餐”“家清日用套餐”等,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

在互助与自救中,建欣苑的物资问题逐渐得到了缓解。

(三)

老人是小区的重点保障对象。

上海是中国最早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口约为533.4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这其中,独居老年人数达到了30.52万,孤老人数为2.26万人。

建欣苑没有小区里精确的老年人口数据,2020年11月26日,小区才成立居委会,后来因为疫情原因,迄今还挂着“筹”字,没正式“翻牌”,是个“准居委”。工作人员给出的数据是目前在35%左右,但居民的直观感受是:“这个社区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

张淑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她们小区的居民大多是去年年底才搬进来的,彼此并不熟悉,她在接手相关工作后,就请各栋楼确定楼组长,然后统计每栋楼的孤老和独居老人情况。她知道,老人需要被特殊关注。

受访者供图受访者供图

大部分老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并不熟练,有些甚至连拍照等基础功能都不会,但无论核酸检测还是社区团购,都需要手机。年轻的志愿者会把使用教程视频发到微信群,可收效甚微,最后只能反复上门手把手教。

新冠病毒易感人群中最脆弱的是老年人。小区的消杀由物业负责,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除了封控楼栋统一由物业消杀外,其他楼栋都是由居民组成消杀队,居委会发放消毒喷壶和消毒药片进行,楼组长会特别嘱咐在老人门前多喷一些消毒剂。

杜小燕知道,疫情下医疗资源紧张,守护老人健康要把很多工作做在前头。她请楼组长每次分发抗原试剂盒时要统计楼里居民的身体情况,“像要提前产检的、血透的、腹透的、糖尿病患者等都要清楚掌握,我们再去找药找医院”。

在惠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帮助下,建欣苑免费为居民提供一周两次的配药服务。志愿者会先帮忙统计需求,隔离在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汇总后会打回访电话,告知价格、厂商、药品名等几乎所有的信息,确认购买后,他们才会买药回来交给志愿者去分发,这样能避免后续的矛盾,有人会因为价格、商品名等差异退货。

因为提前工作做得充分,这个老龄化小区没有遇到大的求药难问题。

(四)

前几天,杜小燕录了一个采访视频,在视频中,她表达了没法在一线和居民共同抗疫的遗憾,也恳请居民对工作人员、志愿者的工作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这些挺身而出的志愿者多数没告诉家人自己在做的事,怕他们担心。

周小堂的妈妈几乎每天都会给儿子打电话,接起视频前,他总会调整情绪,挤出笑容——“我很乖的,我这么怕死,一般都在家躲起来,吃的也够。”

做了“团长”后,他常常忙得没时间接妈妈的视频,为了让她安心,周小堂反复报平安,有时也用睡懒觉和工作忙等理由“糊弄”她。

潘诗妍的家人一开始支持她做志愿者,但知道女儿受委屈后,态度大转弯,为了要不要做志愿者,家庭开了好几次会议。

受访者供图受访者供图

一次晚上组织测核酸,居民分批次下楼,老人和小孩优先,但有的居民带着小孩下楼后就要求把大人也一起测了,有人同意,有人担心小孩感染不同意,造成了不小的争吵,潘诗妍上前协调,有人将火力对准了她,她退开了,让其他志愿者帮忙。

平时做志愿者工作,潘诗妍都习惯躲在幕后帮忙,不愿意直面居民,“我脾气不好,万一哪次控制不住,怼了居民把小事弄大就不好了”。

慢慢的,她也学会了忍耐。家人也觉得几天时间,女儿都长大了。

4月10日,张淑迎做了一个H5分享到了小区微信群,展示疫情期间,小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照。这位老人说,大家太辛苦了,希望居民知道她们在做什么。

“我们也是居民,我们在为谁做?为自己,也是为了大家。”她说。

(五)

居民表达“谢谢”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的。张亚良收菜款时,有的老人会给他现金,“不用找了,你们这么辛苦,也应该拿一些”,有的人还特意要求拍张合影,要发朋友圈表扬他们。一位老人对邓日美说“有你们真好”,这是这段日子她觉得最温暖的话。

张亚良是位楼组长,负责给楼里的居民送菜,每次都能收到很多“谢谢”。他对16楼的一位老人印象很深。老人的家人都住在市区,因为疫情原因她单独隔离在小区,房子还没装修,只铺了一层地板,屋里几乎没有家具,一张床、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台破旧的单开门冰箱,老人不会团购,微信消息也很少回。张亚良第一次上门收集需求时,她家只剩下了一根白萝卜和几瓶酸奶,临走前,老人一定要把两瓶酸奶给他。

有时候小小的吐槽和抱怨,情绪就会得到宣泄。志愿者的小群常常变成“夸夸群”,夸对方身材瘦、脾气好,自己很羡慕云云,也有人会发出家里的萌宠照片,希望“治愈”一下大家,搞笑是必备技能,一个成功的段子能让大家乐一晚上。

周小堂说,这段时间,志愿者们都感同身受。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志愿者,大家的付出都是善意,如果这些善意能够得到珍惜,那么,做志愿者就有意义了。

原本陌生的面孔因为疫情下的守望相助而熟悉了起来,在潘诗妍的描述中,群里的“花花”是个很自信、阳光的女孩子,她在群里不停回复居民的问题,即使问题有些无理取闹,她还是很耐心;30号楼的男孩子是个数学老师,他很热爱生活,很热心,平时会约邻居一起散步,知道有人想喝可乐,会热情地分享……

他们都在期待解封。潘诗妍计划好了出游的行程;周小堂想回老家看看父母,他很想念他们。

截至4月16日,上海本轮疫情已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30万例,上海已经封闭式管理半个月以上。

临时党支部书记张淑迎看完杜小燕录制的视频后很感动,“80后”杜小燕在视频中说:“我相信‘阳’只是过程,‘阴’才是终点,我期待与你们共同奋战,但我也希望待我走出隔离点,战斗已无需存在。”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639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