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新华述评丨一时的“管”是为了更好的“放”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4-16 21:24:50 0 疫情 病例 防控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4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累计超过5亿,死亡病例数逾619万。我国疫情仍在高位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

新冠仍是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全球上周新增700多万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2000多人病亡,世界“仍然处于大流行之中”。世界卫生组织警告,新冠肺炎疫情远未结束,仍是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今年年初,许多国家陆续放松防疫政策。但“躺平”的结果是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激增——

近期美国日增新冠确诊病例约2.9万例,日增死亡病例约500例,日增住院病例约1400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埃泽基勒·伊曼纽尔认为,美国正处于新一波疫情上升潮之中,只是尚无法确认这次规模有多大。

在日本,奥密克戎毒株引发了第六波疫情,仅今年1至3月累计死亡病例数就约有1万例。

英国政府宣布实施“与新冠共存”计划后,疫情自3月以来持续恶化,截至4月2日,英国连续两周单周新增新冠病例近500万例。

德国联邦卫生部长4月6日表示,此前宣布从下月开始允许新冠感染者自愿进行隔离的措施是“错误的”,德国将继续沿用新冠感染者强制隔离政策。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躺平”实际上是其他国家无奈的选择,在经过多种尝试以后,寻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控制新冠的策略,于是干脆就“躺平”。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提醒说:“一些国家仍出现了严重的病例激增,这给医院带来压力。由于新冠检测(数量)已经显著减少,我们监测(疫情)趋势的能力受到影响。”

“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全人群都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易感人群。”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一些大城市人口老年化率较高。如果“躺平”,疫情对这类脆弱人群就是一场灾难。“动态清零”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也是中国当前抗击疫情的最佳选择。

奥密克戎是更难的“考题”

专家提醒,奥密克戎是更难的“考题”,公众要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情绪,避免出现低估奥密克戎危害等认知误区。

“奥密克戎毒株流行的危害依然是严重的,新冠肺炎不是‘大号流感’。”吴尊友表示,有研究对有关国家在2021年8月至10月与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两个时间段的病死率和死亡率做了比较分析,发现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的病死率确实下降了,但造成的死亡总数却高于德尔塔毒株流行同期的死亡数,这表明奥密克戎并不是一些人想象的“流感化”。

“奥密克戎变异株仍会导致重症、导致死亡。”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相对有所下降,但是这是相对既往毒株而言,目前看它的危害性仍然高于流感。

当前,我国仍有超5000万老年人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而老年人是所有人群中最脆弱的部分。香港最新数据显示,未接种疫苗的80岁以上老年人病死率高达15.68%,60岁以上人群死亡风险是30岁以下人群死亡风险的252倍。

“在人与病毒的斗争中,最高的人权就是人的生命,是健康的生命。”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我们不会容忍自然感染导致大量的长者死亡,所以我们的政策仍然是动态清零。

“奥密克戎变异株相比于流感传播速度更快、更隐匿,更容易造成大范围传播。”梁万年表示,我们要统一认识,摒弃“大号流感论”,抓住时间窗口,早日切断传播途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我国疫情防控经验证明,靠有效的政府行政措施,以及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可以实现精准防控、动态清零的目标,即便出现疫情局部规模暴发的情况,也依旧可以很快将其控制住。

不能丧失前期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山东,3月29日宣布自2月底以来的这波疫情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复工复产进入“快车道”;深圳,从按下“慢行键”,实施科学精准的抗疫策略,到4月8日起有序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返校复课;吉林,4月14日宣布实现社会面清零,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

“精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精准查明疫情来龙去脉、第一时间精准划定密切接触者、精准划定管控范围、精准开展临床救治……”梁万年认为,有效做到这些方面的“精准”,能够较好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防控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一时的不便,是为了实现更多人的平安幸福——

梁万年说,针对上海疫情,实施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是为换取全国更大范围、上海更长时间正常的生产生活,各界需要用更高的眼光从长远看得与失。

“过早、仓促放松防控,极易丧失我国前期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梁万年表示,坚持现行防控策略和措施可以对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避免因发病导致的医疗资源挤兑、最大限度缩小疫情影响的区域。

短时的管控,是为了促进更健康持久的发展——

梁万年说,我国的疫情防控举措以一段时间内控制一些区域,换取了最广大地区和民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去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8.1%,高于2021年初确定的目标和外界预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专家表示,只要大家思想高度统一,统一到“动态清零”总方针下,保持不动摇、不放松,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记者李恒、徐鹏航、顾天成)

相关新闻

面对奥密克戎,为何不能“放弃抵抗”?(澎湃新闻)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已经历了四波主要疫情,分别由不同的毒株引起,即原始株、阿尔法、德尔塔和现在的奥密克戎。

这四波疫情,各国公共政策的变化是值得关注的。在前三波,尽可能地通过限制社交、停止聚集、强化检测能力等防控措施来“压平疫情曲线”是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共识(虽然不同国家的执行落实程度不同),而最近的奥密克戎流行时期,“放弃抵抗”则成为不少国家的选择。

欧美一些国家纷纷采取比过去两年多来任何一个流行期都更宽松的公共卫生政策,甚至宣布“共存”,即解除所有防控限制措施,并取消了入境限制措施,将“政府防控转向个人责任”。其支持者的理由主要是疫苗加持以及奥密克戎与流感相当甚至更低的致死率。

但现实世界中有两个结果却被忽视了。

一个已经说得很多,就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吴尊友所说的死亡人数问题——过于宽松的政策导致奥密克戎在一个流行期内会感染比过去更多的人,最终的死亡人数甚至大大超过过去几波疫情。

另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则是奥密克戎爆发会引发“病例海啸”。由于极强的传播性,奥密克戎的病例增长曲线要大大陡于其他三波疫情。以纽约为例,德尔塔时期每日新增病例的最高峰大约5000例,奥密克戎时期则突破4万例。

“病例海啸”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首尔、香港都发生了,且都对城市的医疗资源形成了相当的压力。还是以纽约为例,尽管这波疫情住院的报告病例比例较小,但总住院病例数显著增加。高峰时期纽约每日住院人数连续多日破千,是德尔塔病例高峰时期的2.9倍。

在中国香港,每日新增病例一度突破3万例,也引发了医疗资源的严重挤兑。激增的病例数不仅给医疗机构带来压力,也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比如,英国有一项调查称,1/4的英国公司表示,此轮疫情中都出现了员工短缺的问题。

纽约的人口规模约为800万,而中国境内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有18个,超过500万人口的城市有91个。如果放开一切管控,这些城市几乎都会遭遇到日增数万的“病例海啸”。有多少城市的医疗资源,能够承受这种瞬时的冲击?会不会引发其他的次生社会问题?这恐怕是谁也不能忽视的潜在威胁。

欧美的第四波疫情目前已处于尾声,实际上,反思“共存”的声音也很多。韩国一些医学专家就认为政府低估了疫情的严重程度,应在越过峰值后再考虑放宽防疫措施。英国的一些专家则认为,“共存”并没有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奥密克戎变异株第二波很快就爆发了。另一个普遍担忧,则是放任新冠病毒的较高流行会为病毒变异提供更多机会,而病毒并不如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一定会变得更加温和,人类正面临新的变异毒株出现的更高风险,这种风险并不是注射疫苗就能避免的。

正是基于海外第四波疫情的数据和各项证据,我们不能轻易动摇“动态清零”的决心。由于坚持“动态清零”,我国才成为世界上新冠肺炎感染率、致死率最低的国家。现阶段,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是对国民健康负责,甚至是对全人类负责。

我们也不应该轻易抛弃过去两年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从核酸检测到病例筛查,从隔离管控到医疗救治,从物资保障到人员调度,这些疫情防控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仍是我们战胜病毒的法宝。

面对变种迭代的病毒,今天我们可能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改变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实际工作中调整优化各项措施,更加重视做好统筹的文章,努力争取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上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更需要我们咬紧牙关,持续奋战,以更加坚毅的决心、更加科学的措施、更加快速的行动,来回应各种挑战,实现好“动态清零”的初衷。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6351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