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4-16 21:04:59 0 中国人民大学 工作 政治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21年5月8日至7月5日,中央第六巡视组对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开展了常规巡视。2021年9月3日,中央巡视组向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整改自觉,把巡视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一是坚定政治立场,强化思想认识。中央巡视组开展巡视期间,学校党委围绕向中央巡视组汇报的党委自查发现的问题,边接受巡视边同步整改,不断强化严的基调、改的力度、实的作风。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后,学校党委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对照中央巡视反馈意见,围绕“六个不足”,逐项查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巡视整改工作。2021年9月30日,学校党委召开巡视整改工作动员部署会,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压紧压实责任,教育引导全校党员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最坚定的政治立场、最坚决的政治态度、最过硬的政治作风,坚决扛起巡视整改政治责任。

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委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主动担负起中央巡视整改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扎实履行巡视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对巡视整改负首责、负总责。集中整改期间,主持召开16次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推动巡视整改工作。召开43次领导小组专班会议,研究推动解决巡视整改重点难点问题。经常性督促提醒领导班子成员严格按要求推动落实巡视整改工作。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抓好职责范围内的整改工作,督促分管部门和联系单位落实整改任务。2021年11月24日,学校党委召开校级领导班子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针对巡视发现的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逐一对照检查,深刻剖析问题根源,主动检讨不足,提出改进举措,切实做到真反思、真负责、真整改。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认真研制方案。领导小组对巡视反馈问题逐一分解,逐项明确整改要求、主责校领导和协助校领导、主责单位和协助单位等,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工作路线图、时间表。学校党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坚持系统整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将巡视整改与审计整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相结合,一体推进。针对具体整改任务进行科学分类,对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的任务紧抓快办,不留死角、不拖后腿。对重点难点问题反复研究,有序推进、重点突破、持续整改。对需长期坚持推进的任务,明确具体举措、时间表和预期目标,一件事情一件事情抓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推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各主责单位按照要求每周提交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最后形成分项整改情况报告,切实做到各项问题整改工作可检查、可追溯、可量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紧盯整改落实进展情况,认真督办、全程跟踪,及时推进整改核销,力求实打实解决问题、硬碰硬促进整改。

四是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整改质效。学校党委以本次巡视整改作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坚实保障,全面查摆分析工作中的差距、不足及其原因,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以谋划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为抓手,切实把巡视成果转化为推动“双一流”建设的硬招实招,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学校事业发展全过程,有效破解学校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坚持把集中整改与持续整改相结合,推进系统性改革,把建章立制、构建长效机制作为巡视整改工作的重点,系统制定能够行之有效、长期坚持的制度规定,对不合时宜、亟待调整的制度规定予以废止或修订,对中央巡视组指出的重点整改领域加快研究制定切实管用的新制度新规定。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紧密结合,确保巡视整改工作见实效、见长效,进而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巡视整改工作的成效切实体现到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激发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内生动力。

二、坚持政治标准,确保整改实效,全力推进整改落实工作

(一)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中国人民大学坚持“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重要要求

一是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研究,凝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研究合力。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重大课题的理论研究和系统阐释。先后成立生态文明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院、双碳研究院和国有经济研究院,设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项项目,完成“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丛书编写工作。构建马克思主义跨学科交叉平台,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跨学科交叉平台”“当代政党研究跨学科交叉平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跨学科交叉平台”。成立由多个学院数十名专家组成的“马克思主义+”跨学科交叉平台,充分整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力量。

二是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成果引领示范效应。积极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优秀力量参与修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版)》等数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其中数位担任相关教材的首席专家。完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大学)》编写工作。依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定期举办“周末理论大讲堂”“名师大家讲党史”系列网络公开课等活动。组织撰写“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之治”丛书和《时代之问,中国之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以英文版出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丛书”、《习近平扶贫理论与精准扶贫实践》等图书,推动一批弘扬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的书籍外译出版工作。加大重大课题协同攻关,启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原创性贡献学术报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分别设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栏”“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栏”和“经济热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栏”。鼓励和支持专家学者赴地方开展理论宣讲。举办“中国与世界的对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论坛,与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专家学者展开主题对话研讨,举办“学理·哲理·道理:新时代新思想论坛”系列学术活动。

三是坚持以“独树一帜”目标定位为引领,科学统筹谋划,努力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制定《中国人民大学“十四五”规划》,精心谋划、高位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把党的教育方针、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指示、贺信精神整体性有机融入、贯穿始终,清晰绘就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施工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形成“引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卓越的基础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学科布局。以本为基,全面规划升级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启动研制“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2.0”,启动“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发力“新文科”培养体系研究,推动“新文科”建设。深化课堂改革,推动课堂教学创新,深入实施“123金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198门金课。以研为要,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行博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将“哲学社会科学卓越人才培养支持计划”试点扩大至多个学院。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明确教师在不同学科承担的课堂教学工作和科研成果均计入考核评价体系。完成若干个以科技平台为支撑的“新文科”建设典范案例。探索推动理工学科主动对接及服务“新文科”建设新渠道。发挥数据学科优势,进一步激发双学位项目带动势能。坚持“扶优扶特”,为发展创新的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提供资金等有力保障,做好传统优势学科的支持工作。

四是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巩固党史学科“传家宝”地位。形成党史学科建设整改任务清单,细化责任到人。探索建立“部门+学院”协同推进党史学科发展的工作机制,先后通过学科建设高层论坛、项目工作推进会、重大选题研讨会等,推动建立以中国人民大学为基地的全国党史学科建设常态化协同机制。全面推进新时代党史学科发展,“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共党史人物选讲”两门课程入选学校首批“123金课”。启动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可视化教材建设工作、党史专业核心课程讲义编写工作和党史专业文献导读视频录制工作。依托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平台,重点开展“胡华大讲堂”“中共党史学科青年教师工作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论坛”“中共党史党建英才研习营”等品牌活动,研究制定面向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大学党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增加专职教师数量,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成立中共党史、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和党的建设三个教研团队,不断强化科研和教学团队建设。推进标志性研究成果出版工作取得新进展,学校在《中共党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党史研究论文数十篇。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学科带头人示范作用,通过宣讲、主流媒体发声、党史节目录制、党史研究引领、党史成果传播等,发挥党史学科社会影响。学校重大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丛书”陆续出版,完成《中国共产党建设史》撰写工作。

五是坚持扎根中国、面向世界,积极推动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在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深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建设内涵和破“五唯”要求,形成学校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工作台账。对3000余种中文人文社科类期刊进行遴选汇总梳理,研制完成《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目录(人大版·2021)》。启动世界一流人文社科大学学术评价研究工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办好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助力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影响力和话语权,举办“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2021年会暨奥林匹克教育国际论坛”等,加强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对外影响力。

六是强化“用学术讲政治”意识,积极谋划推进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和中国故事。依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设立基地项目“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等开展相关重大问题学术研讨。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党史党建专项”等校级重大规划项目研究课题,运用“脱贫攻坚”“现代化新征程”“抗疫”等素材,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和中国故事。启动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学术精品海外推广“讲好中国故事”系列专项项目,做好优秀学术成果的对外推广。

(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聚焦主责主业,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位

一是抓住关键少数,发挥表率作用。严格落实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外出审批制度,强化监督管理,严明因私外出纪律要求。推进对院系领导班子成员外出讲课和参加学术活动管理审核的制度规范建设,传导责任压力。

二是严肃本科生教学要求,压实教学管理主体责任。制定《关于优化学院(系)教师职务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召开全校本科教学系统重点工作专题会,督促各学院领导班子落实责任,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意识。

三是严格监督管理,聚焦教书育人。严格教师校外兼职管理,严禁与教学科研无关的企业兼职。加强对重点学科领域教师兼职监督管理工作,严格限制教学科研考核预警亮灯的教师兼职。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严格审批把关教育培训项目。

四是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全力打造思政“金课”。全面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调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和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中国人民大学校领导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指导和带头讲课工作的实施办法》和《中国人民大学校领导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的实施办法》,形成校领导和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工作模式。推动落实《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试行)》和《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试行)》,严格执行校院两级听课督导制度,优化集体备课制度。修订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方案,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一体化教学资源。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四史”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社会主义500年”“中国共产党100年”“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等思政选修课程,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思政课教学资源。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型教学,筹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实验室。

五是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大力推动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落实《中国人民大学深化本科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制定和有序推进本科课程思政工作计划,制定《中国人民大学深化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强化教师课程思政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课程思政网络培训、全国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建设自有课程思政线上培训平台,开设线上课程思政培训讲座。组织召开课程思政座谈会,深入调研开展课程思政工作进展、困难与问题,分类指导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融入课程设计。充分发挥学校已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吴玉章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等示范团队引领作用,增强课程思政育人合力。组织开展市级、校级第二批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示范教学团队评选工作,以评促建,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六是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实施教师选聘师德师风综合考察办法,加强师德审核把关。坚决把师德师风作为各类聘用考核、科研申报、评优评奖、晋职晋升的第一标准。传承育人精神树典范,表彰优秀教师,启动吴玉章师德师风大讲堂,利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以及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讲好吴玉章、卫兴华、高铭暄等“大先生”和好老师的感人故事,开展“人大·人师”教师师德师风系列短视频宣传教育。严肃查处涉师德师风举报,建立工作台账,依法依规予以处理了结。召开党务干部、新上岗中层干部党风廉政专题培训会,在全校开展警示教育。

(三)坚持学术评价正确导向,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一是强化人才评价顶层设计,完善多元人才评价体系。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要求,总结“杰出学者支持计划”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改革完善“杰出学者支持计划”评价指标。积极探索人才评价方式,杜绝“外行评价内行”情形。制定《中国人民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工作方案》及任务分解清单,做好宣传引导和规范工作。

二是深化科研管理改革,构建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完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在项目评审、科研绩效考核等评价环节中综合考察科研贡献和学术质量,推进评价方式改革,淡化数量指标,落实“代表作制”“延期考核制”“免考核制”,在各类科研评审认定工作中对海外期刊和本土期刊同等对待,强化对论文的质量审核把关。在教师职务评审和岗位聘用中,综合采用教师个人陈述、代表作展示、面试答辩、同行专家评议等多种灵活评价方式,全面评估教师能力和贡献。

三是加强整体统筹,推动优化专业设置。将“完善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位点设置”列为“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改进本科专业设置及建设管理,强化本科专业设置、建设、评估和撤并的制度化、规范化。在广泛调研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优化撤并有关专业。

四是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交叉学科建设。将“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文理交叉发展”写入新一轮“双一流”整体建设方案,明确建设举措。组织学科规划与学科交叉调研论证,将“大力度支持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成立交叉科学研究院,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交叉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修订《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理工类)实施细则》。通过建立一对一联络机制、平台沙龙机制、品牌建设机制、绩效评价机制、中期评审机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融合创新。制定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学生选拔的指导意见,加强人才培养评估评价和质量监控。做好荣誉辅修学位项目建设,以“微学位、微专业”的形式创新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五是坚持人大特色,持续完善教材建设管理体系。设立教材委员会及办公室,统筹教材建设管理工作。修订《中国人民大学教材管理办法》《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材选用审核管理办法(试行)》等,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使用督查备案和检查工作。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教学奖励体系(试行)》,落实教材编写激励保障政策,启动经济学系列教材建设。设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四)完善党委全面领导学校工作的制度机制,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

一是健全集体领导、协调协作等机制,持续强化党委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能力。组织集体学习《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国人民大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进一步统一思想,研究推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地落实。制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会会议重大议题清单(2021—2022学年)》《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安排规程》,强化党委常委会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定位,落实落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职责。

二是牢固树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意识,切实提高议事决策质量。对照《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中国人民大学“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明确党委常委会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职责和议事决策规程。制定《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常委“常委意识”的若干措施》,并将增强“常委意识”情况纳入2021年度校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报告内容。

三是加强跟踪督查督办,确保党委常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决策执行科学高效。强化决策事项执行情况督查工作,明确贯彻落实党委常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决议的责任要求、完成时限。认真梳理党委常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决议督办事项台账,压实学校督查办公室职能责任,加强对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会议决议的督查督办,专人跟踪,定期通报,提高决议执行质效。

(五)进一步发挥学院党组织作用,健全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工作机制

一是规范“两项议事规则”,完善学院基层治理。组织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稳步推进有关学院党组织换届工作,制定《中国人民大学学院党组织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中国人民大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进一步明确学院党组织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的议事范围和职责边界,组织学院完成规则修订工作,确保上下贯通、一体推进。

二是加强调研督导,进一步发挥二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全面摸底调研,逐个排查学院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不到位的问题,督促职能责任落实不到位和议事程序不规范的学院党组织立行立改。

三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干部政治能力和业务水平。进一步落实巡视整改责任、抓好基层党建重点工作,加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督促学院党组织加强对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学院党组织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务干部政治能力专项培训。

(六)切实加强对校内学术组织的政治领导,严把学术科研、教师评聘等重大事项政治关

一是严把政治关,持续优化职称评聘工作。严格落实《中国人民大学教师选聘师德师风综合考察办法(试行)》,出台《关于优化学院(系)教师职务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把关作用。严肃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纪律和要求,在校院两级评审中建立公示制度,增强职称评聘工作的公信力。

二是完善学术组织治理体系,加强党对学术组织的领导。修订《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工作细则》,优化学术委员会组织结构和治理体系,突出党对学术组织和学术事务的领导。全面核查学院党委书记等主要负责人担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情况,督促学院优化学术委员会人员组成。引入对学术委员会监督制约机制,调整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产生办法,强化党委职能部门把关作用和党委常委会审批决策功能,以及纪检监察机构对学术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位

一是增强政治意识,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教育部党组、北京市委等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用好用活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增强理论学习的整体性系统性。推动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研判和问题会商工作机制常态化长效化。

二是强化政治担当,旗帜鲜明处置意识形态突出问题。严肃处理意识形态问题,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院—部门—学校”三级协调联动作用,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

三是提高政治能力,积极为捍卫主流意识形态发声亮剑。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理论研究,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等问题。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党的历史研究和党的百年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光明网、求是网等中央主流媒体发表重要理论文章。

(八)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一是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的全面管理。修订制度,严格落实分级分类归口管理、逐级审批、统一备案要求。压实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政治责任,督促指导校内二级单位健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相关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把关作用。

二是强化对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引领。试点建立学生社团临时团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等专题活动。

三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切实提升管理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水平和意识形态把关能力。组建社团指导教师库,选拔思政课教师与专职辅导员担任社团思政导师,落实社团指导教师培训机制和引导激励政策,充分发挥社团指导教师把方向、强引领的思想政治功能。

(九)坚持严的主基调,牢牢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一是压实政治责任,努力提升全面履责的政治自觉。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紧跟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部署要求,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推动班子成员深刻认识和把握高校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任务,牢固树立“严”的主基调。中央巡视和集中整改期间,党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议题24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13次。制定《中国人民大学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若干措施》,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校向纵深发展。党委书记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坚决做到“四个亲自”,带头督查督导部分二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对重点问题重点事项亲自抓,校长落实党政同责要求,齐心协力同抓共管,党委书记、校长在全面负总责的基础上,直接牵头推动整改重要任务事项。纪委书记切实履行监督责任,督促责任落实。其他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自觉认领任务,自觉牵头落实整改,结合分管部门和联系单位实际,逐项研究部署和督促落实具体整改工作,形成强大整改合力。

二是强化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纪检监察、巡视监督工作支持力度。补齐配强纪委班子及内设机构负责人,加强二级单位纪检组织建设。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加强情况摸排和形势研判,形成《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生态调研报告》。坚持落实两委书记定期会商机制,严格执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性沟通实施办法》,党委书记每周听取纪委书记汇报,沟通学校政治生态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及相关工作落实情况、重大问题线索的处理处置情况,支持纪委严格监督执纪和查信办案。组织召开党委巡视工作座谈会,征集改进工作意见和建议,修订《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巡视工作办法》《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巡视工作规程》,理顺校内巡视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巡视成果共享运用机制。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机动式”巡视。

(十)补齐监督短板,提升纪委履责能力和水平

一是强化政治监督,增强监督自觉性和有效性。制定《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监督任务清单》,紧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精准监督。系统梳理总结近年来学校纪委开展政治监督的实践做法、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形成《中国人民大学纪委关于开展政治监督的情况报告》。聚焦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情况开展监督,审核把关整改方案,跟踪监督巡视整改进展,协助党委督办整改过程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聚焦党史学习教育“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开展专项监督,督促和推动各单位在办实事解难题上抓落实、求实效。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监督,学校纪委干部列席师德师风专题会、教职工纪律处分委员会会议等重要会议。聚焦疫情防控工作,监督检查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人大考点疫情防控工作,以及校医院、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关键点日常疫情防控工作。面向全校专兼职纪检干部及时传达北京市警示教育大会精神,组织专题业务培训讲座,指导督促基层党组织纪检干部增强职责使命感、提升履职能力。组织学校全面从严治党暨警示教育大会,形成震慑。制定《干部监督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工作规程》,推动组织、纪检、巡视、人事、审计等部门信息共享,力求校内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强化对“双肩挑”干部的监督,优化监督执纪工作方式方法。通过两委书记定期会商制度和校级领导班子经常性沟通制度,纪委书记及时向党委书记、校长和班子其他成员反映提醒、沟通交流日常监督和执纪中发现的“双肩挑”干部问题,督促班子成员及时加强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中国人民大学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若干措施》,强化制度刚性约束,推动“双肩挑”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接受监督。扎实开展谈心谈话工作,对包括“双肩挑”在内的中层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集中整改期间,纪委书记与新任职或调整后的中层正职干部进行廉政纪律谈话,与中层正副职干部等“关键少数”开展日常谈心谈话。

三是加强对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日常监督,严肃纪律要求。坚持纪检监察干部列席校长办公会制度,常态化列席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会、推免工作委员会工作会、房屋资源清查工作领导小组会、财务部门征求意见会等,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日常监督。持续加强对物资采购、基建后勤等高风险领域的日常监督,紧盯权力运行关键环节,注重关口前移主动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督促相关部门自查自纠、立行立改。坚决落实政治巡视工作要求,做好校内“机动式”巡视配合工作,紧盯校内巡视发现问题,督促被巡视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配合组织部门做好选人用人工作,督促加强干部职能监督。

四是严肃执纪问责,提高问题线索处置工作质效。综合研判中央巡视移交问题线索,坚持集体决策、精准处置、严查快办,及时向北京市纪委监委专项工作组报告重要问题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情况,做好适应深化中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有关衔接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质效。系统清理长期未结问题线索,建立并实时更新问题线索台账,实现动态管理。修订《中国人民大学领导干部问责实施办法》,落实“一案双查”要求。

五是深化纪检监察内部建设,提升纪检干部履职能力。制定《纪委书记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完善纪委班子议事决策机制。组织开展纪检干部业务学习、交流研讨,选派专职纪检干部参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有关专题培训。选派专职纪检干部参加教育部关于高校非主业领域问题专项核查组工作,抽调二级单位纪检干部参加信访件办理和专项工作,通过以干代训,不断提升专兼职纪检干部综合履职能力。

(十一)开展专项综合整治,严格规范对外合作办学

一是扎牢制度笼子,严格执行财务内控制度。制定采购工作指南,规范工作流程。优化财务系统设置,加强源头管理,严格规范合同签订程序,加强内控管理培训,提高财经纪律的红线意识。加强信息化建设,开通“校园统一支付平台”。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组织开展教育收费检查工作,加强对教育收费工作的管理。

二是规范合作办学行为,确保学校利益不受侵害。组织开展专项排查,摸清在办培训项目底数。完善管理制度,坚持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核查,形成管理闭环,着力提升非学历教育工作中的廉政风险防范意识,严格禁止教职工兼职经营相关合作企业。严格落实基础教育办学政策,一事一策,逐一制定相关民办成员校整改方案。

(十二)坚持标本兼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

一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治不良作风。建立健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联系学生情况工作台账和基层党建联系帮扶工作台账,夯实班子成员工作作风。严肃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将“真点问题、点真问题”等要求列入党建述职评议年度考核工作方案。梳理近三年述职评议考核情况,对各基层党组织总结发现的问题进行清单管理、逐个立账、对账销号。

二是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以优良党风带校风、促学风。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线索,深入剖析案件问题根源,做好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系统梳理和完善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薪酬发放、财务报销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堵塞制度风险漏洞。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坚持纠治“四风”,严肃廉洁过节、正风肃纪工作要求。督促学好用好《党风廉政建设》刊物,深化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定期编印《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信息》,及时转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强化作风建设自觉意识。

(十三)以更高标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强化班子成员政治“三力”

一是强化领导班子成员“常委意识”,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组织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央档案馆开展实地研学,班子成员带头讲授党课。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班子成员带头开展多次“我为师生办实事”专项调研,对校内巡视工作情况、新校区建设推进情况、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情况等广泛开展专题调研。全体校领导对巡视整改任务台账、中央审计整改任务台账、“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台账真认领、真落实,做到挂图式作战、项目制推进,并切实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二是明确工作要求,确保领导班子成员把主要精力投入学校事业发展。规范班子成员外出讲课和参加学术活动的管理,严明纪律规矩。班子成员自觉带头,聚焦主责主业,减少社会兼职和学术活动,以上率下把主要精力投入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三是实事求是,妥善解决干部梯队建设问题。妥善解决校领导兼任学院院长问题,及时选优配强相关学院院长,认真整改干部梯队建设不够合理、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问题。

(十四)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统筹谋划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强化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改进党委常委会会议干部任免事项议事决策方法。建立党委常委会定期研究干部队伍结构和建设规划工作机制,形成《学校中层干部队伍结构及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分析报告》,明确未来2—5年干部队伍建设若干重要问题,提前统筹谋划、避免“急用现找”。修订《中国人民大学中层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大学挂职干部管理办法》等制度,树立促进干部交流、注重从学院等“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导向。制定《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规划(2021—2025年)》,促进干部队伍年龄、经历、来源结构整体改善。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干部考察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中层领导人员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实施办法》《推进中层领导人员“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系统补足知事识人体系上的短板弱项。

二是加强人才政治引领、政治把关,确立人才评价的正确导向。强化学院党组织对人才引进事项政治把关能力。举办“读懂中国”社会实践项目,引导青年教师深入了解党情、国情。举办新入职教职工岗前培训,在课程设置上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政治属性。各学院组织召开师德师风专题警示大会,不断增强教师规矩意识。确立人才评价的正确导向,将思想政治、师德师风、廉洁自律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的前置条件,形成多重审查机制。认真梳理问题线索处置情况,加大教育引导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

(十五)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推动学院党组织按期换届,统筹组织建设与队伍建设。建立学院党组织换届工作台账,督促学院党组织做好干部梯队建设,指导任期将满的单位提前做好换届准备工作,编制党组织换届工作手册,开展换届业务培训,完成部分学院党组织换届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巡视整改责任 抓好基层党建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贯彻落实“两项议事规则”要求、扎实开展“两联系一帮扶”工作、落实落细党组织书记和师生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制度、增强师生党支部政治功能、做好发展教师党员工作、消除党员教育管理盲区等整改任务,进一步夯实二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

二是建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强化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对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列席学院党组织会议作出明确规定,推动各学院建立系(室)务会制度。设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强化党支部政治把关能力”“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主题,定期指导教师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落实“双带头人”各项制度保障。做好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考核,确保党建工作保障到位。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能力专项培训,组织召开学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推进会。

三是完善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流程,规范党员日常管理。推动党员组织关系“应转尽转”,建立专项工作台账,指导各学院党组织开展转接工作,定期督促组织关系转接进度。制定《中国人民大学来校工作人员党员组织关系转入工作规程(试行)》,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党组织的职能职责,规范教师、博士后和聘用制人员的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十六)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严格落实上轮巡视发现问题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责任

一是坚决落实巡视整改政治责任,推动上轮巡视发现问题整改到位。依托技术系统手段,开发学校绩效工资管理模块,加强备案审批工作,严格规范发放津补贴。明确科研项目劳务费用使用发放范围和标准,压实项目负责人责任,强化规则意识,严格防止劳务费违规使用和不规范操作。

二是严格逐项对照分解,持续推动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按期整改。逐一研究分析未完成整改事项具体情况,细分若干具体工作任务,形成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具体整改措施,推动到期任务整改到位,对于完成时限为2022年或长期的5个问题事项,持续推动,一体整改。

三、扛牢政治责任,持续深化整改,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巡视整改成果

下一步,学校党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以对中央负责、对全校师生员工负责、对学校事业发展负责的态度,持续用力抓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确保见底见效。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巡视整改巩固深化中持续凸显政治担当。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贺信重要精神,牢记、领悟、笃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独树一帜”的嘱托,切实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对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的职责使命心中有数。时刻对标对表党中央新精神新要求,切实将巡视整改工作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党,融入班子队伍建设,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地位,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为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贡献“人大力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大智慧”。

二是坚持高位推进、抓细抓实,在巡视整改巩固深化中持续解决要害问题。持续将巡视整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政治态度不变、整改标准不降、措施力度不减,进一步层层压实责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坚持分类施策,对于已经完成、需要长期坚持的整改任务,锲而不舍抓好落实,进一步巩固深化整改成效。对于整改时间较长、分阶段推进的整改任务,作为后续整改的重点和关键,紧盯不放。对于整改难度大、涉及体制机制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办法,清除制约障碍。持续强化监督检查,防止新形势产生新问题、已整改问题出现新情况、已销号问题反弹回潮的情况。通过持续深化整改、定期“回头看”、开展专项治理和校内巡视等方式,建立常态长效机制。把深化巡视整改与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有机结合起来,把整改成果转化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的强大动力。

三是坚持压实责任、忠诚担当,在巡视整改巩固深化中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提高议事决策科学化水平。不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切实增强班子成员“常委意识”。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压实学院党组织抓党建工作责任,抓好学院“两项议事规则”落实落地,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下大力气抓好教师党建特别是“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加强、全面过硬。进一步加强政治引领,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着力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重大风险。弘扬创新精神,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坚持标本兼治、精准发力,在巡视整改巩固深化中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校。坚决扛起全面从严管党治校政治责任,自觉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从学校领导班子做起,坚持以上率下,压实“一岗双责”,抓严抓实学校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锲而不舍抓作风建设,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着力扎紧制度笼子,不断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聚焦“把方向”“改彻底”“防风险”“强基础”“严纪律”五个方面,贯通“两个责任”,领导、支持、保障学校纪委和国家监委驻学校监察专员办公室开展工作,持续强化正风肃纪反腐,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五是坚持统筹谋划、事业为上,在巡视整改巩固深化中持续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以“干部的政治素质、班子的政治功能、学校的政治生态”三位一体的理念统筹推进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党委把关定向作用,大力选拔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不断健全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储备、培养锻炼、选拔使用和管理监督的全链条机制,推动形成健康合理的干部梯队。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切实跟踪了解关心干部成长,及时调整优化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激励广大教师干部担当作为。

六是坚持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在巡视整改巩固深化中持续加快“双一流”建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锚定“独树一帜”目标定位,加快推动育人、科研、办学、管理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形成“引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卓越的基础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学科布局,扎实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工作,努力向着2025年“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逐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2037年建校百年之际,全面建成‘独树一帜’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世界顶尖大学,整体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目标奋力前进。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电话:010-62511081;邮政信箱: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巡视办,邮编100872;电子邮箱:rucxszg@ruc.edu.cn。

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

2022年4月16日 【编辑:朱延静】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6348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