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网-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谁是中国创新百强区:前十强广东占半数,深圳南山蝉联第一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4-11 12:41:34 0 深圳市 天河 榜单

中国创新发展哪里强?

日前,工信部下属机构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2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在全国(直辖市和港澳台除外)的906个地级市市辖区中,深圳市南山区再一次脱颖而出,蝉联榜单第一。深圳市宝安区、广州市天河区、杭州市余杭区、广州市黄埔区则分列第二至第五位。 

按照省份来看,在此次创新强区指标评价中,广东表现最为抢眼。前十名中,广东占半数,浙江、江苏、湖北、陕西各占一席。

长三角、珠三角谁更强?

透过榜单,全国城市创新空间格局清晰可见。

在此次公布的创新百强区中,区域分化明显,其中东部地区优势较为突出,占60席,超过“半壁江山”。

而中西部省份也有亮点,西部和中部地区分别占19席和17席。其中,武汉市洪山区、郑州市金水区、西安市雁塔区均进入榜单前十名。东北地区亦上榜4席。 

城市创新生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强一致性。作为中国两个最稳定发展的城市群,长三角和珠三角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创新实力强劲,堪称全国创新“优等生”。

那么,这两个“优等生”表现如何?

从省(区)分布上看,不同梯队之间差异明显。此次百强区分布在19个省(区)内,其中来自两大城市群的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分别以19席、17席、13席位列前三位,而安徽亦有3个城区上榜。

也就是说,珠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上榜总数达到52个,占据了榜单的半壁江山。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50席中,珠三角与长三角各占17个席位,其中广东17个,浙江6个,江苏9个,安徽1个。而在创新实力上,珠三角排名更加靠前——前5名中,广东包揽4个席位,深圳和广州各占2席。

蝉联榜首之位的是深圳市南山区,作为科技强区,这里是深圳乃至珠三角的创新引擎。

2021年,该区实现GDP7630.59亿元,同比增长9.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3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28.6%,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近1/10;截至目前,上市企业总数达189家。此外,该区还专门聚焦“基础研究+ 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金融深度服务科技创新。

深圳南山区(图源:视觉中国)深圳南山区(图源:视觉中国)

排名第三的广州市天河区的成绩也十分亮眼。2021年,天河区GDP实现6012.20亿元,成为广州唯一总量超过6000亿元的城区,总量占全市比重达21.3%。

这一年,天河区升级打造“一赛一节一基地”创新服务平台,新增科技类企业3.4万家,占全市38.2%;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995家,占全市26%。同时,新增国家级孵化器4家,居全国各区(县)首位;全区专利授权量达2.9万件,总量连续19年全市第一;10项成果入选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市45.5%。

百强区各有产业特点

一直以来,城区在中国创新驱动战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根据赛迪创新百强区的评选标准,要对创新环境、服务、主体、成效等城区创新要素进行系统评估,从“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方面,根据地区生产总值、R D投入强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16个角度,对全国(除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906个地级市市辖区的科技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改革创新等重点领域创新水平进行全面分析。

根据评价结果显示,2021年,创新百强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8.4%,集聚了9.7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39家,在引领构建“热带雨林式”全面创新生态、探索突破性创新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型城区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各区所表现出来的实力优缺既有共性,也各有差异,且大多数创新优势都带有强烈的产业特点。

排在榜单第二位的深圳市宝安区,就实现了“飞跃式”上升,其名次由去年的第八位一举跃升至今年第二位。这也与该区近年来持续夯实产业基础、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密不可分。

据深圳市宝安区政府官网统计,目前宝安国高企业总量预计突破6500家,有望连续5年蝉联广东省区县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初步审核通过6933家,连续3年蝉联深圳市第一。

自去年以来,宝安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73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总数达480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39个、市级74个。另外,宝安还有9个院士工作站、14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同为创新高地,居于榜单第六位的南京市江宁区,则以科教见长,重点借助校地融合汇聚高端资源,与南京大学共建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双创基地,促进校企、校地间资源畅通及技术服务共享,强化校地赋能。

排名第七位的武汉市洪山区,正在高标准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目标是打造湖北协同创新引领区,目前已集中谋划布局40余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为特色,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格局,同时布局了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涌现出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一批新业态。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专家表示,城区作为城市创新资源集聚区,要坚持“四个面向”,积极抢位前沿科学、先进技术的“第〇公里”,以源头创新突破薄弱环节,打造城市经济新竞争点,培育城市新竞争力。同时还要集聚服务资源,搞活“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并强化分类指导,完善梯度有序分工明确的创新主体引培体系,同步做好服务支撑,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6036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