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感动中国的杨振宁,他和厦大有这些故事......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3-04 18:05:21 0 父亲 鼓浪屿 厦门大学
来源:厦门大学

昨晚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名单揭晓

杨振宁先生入选

颁奖辞如是道:

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

惊才绝艳。

你贡献给世界的,

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

你奉献给祖国的,

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

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

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杨振宁

杨振宁先生幼年时曾在厦门大学度过一年的时光,他说:“是海放大了我的感情与希望。”

与父亲的重逢

1928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受时任校长林文庆的邀请,到厦大算学系任教。就是在这时,杨振宁随父亲来到了厦大。

杨武之192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现代数论研究博士第一人。1928年归国时,多所大学都想延揽杨武之任教,但杨武之选择了最早发出聘书的厦门大学。

杨武之1925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杨武之1925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

杨武之1923年出国时,杨振宁还不满一岁,彼时的他对父亲并没有什么印象。直到1928年杨武之归国,杨振宁才算是“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父亲留美期间,杨振宁与母亲罗孟华在合肥老家相依为命 。罗孟华非常重视对幼年杨振宁的教育。4岁时,罗孟华开始教杨振宁认字。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学到了3000多个汉字。杨振宁50多岁时回忆说:“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2倍。”

5岁那年,杨家请来了一位私塾先生教书,当时先生教的第一本书是《龙文鞭影》。天资聪颖的杨振宁很快便将这本书背得滚瓜烂熟。

1928年,杨武之回国,罗孟华带着6岁的杨振宁远赴上海和他团聚。5年的分离让杨武之对此时的团聚高兴万分,他问杨振宁是否念过书,杨振宁便把《龙文鞭影》流利地背了出来。这让杨武之更加兴奋,他继续问道:“书上讲的是什么意思呀?”这就让杨振宁犯了难,因为私塾先生只是教了他怎么死记硬背,却并没有告诉他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杨振宁只好说不会。

但杨武之并没有责备杨振宁,他送给杨振宁一支钢笔,以示鼓励。第一次见到“自来水笔”的杨振宁非常高兴,将这支钢笔珍藏了起来。

新式教育的开始

厦门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口岸城市。杨振宁曾经说:“厦门一年的生活,在我的记忆中是很幸福的。厦门大学的校舍很漂亮。记得教授的住宅设备也很现代化,有抽水茅坑,对我是非常新鲜的。”

也是从厦大开始,杨振宁才接受到了新式教育。杨振宁曾回忆道:

“在合肥,母亲曾叫我认识了大约三千个汉字,我又曾在私塾里学过《龙文鞭影》,可是没有机会接触新式教育。在厦门,父亲用大球、小球讲解太阳、地球与月球的运行情形;教了我英文字母 abcde ……;当然也教了我一些算数和鸡兔同笼的问题。”

童年杨振宁与父亲杨武之、母亲罗孟华的合影。1929年摄于厦门。

除了从父亲那里学到的知识,杨振宁也从这个时候起进入到了现代意义上的小学读书。那个时候,厦门大学刚刚成立没有几年,教职工队伍还不太壮大,因此老师家的孩子并没有很多,他们都集中在一个小学念书。杨振宁对国文和数学两门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这两门课上的成绩也是非常好的。

那个在海滨捡拾贝壳的孩童

得益于厦门大学依山傍海的地理位置,闲暇时,杨振宁就会跟着父母来到海滨散步,亦或是乘船去到隔海相望的鼓浪屿游玩。

20世纪20年代,童年杨振宁在鼓浪屿日光岩20世纪20年代,童年杨振宁在鼓浪屿日光岩

杨振宁在鼓浪屿留下过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日光岩。照片上的杨振宁稚嫩的脸庞显得十分可爱,但他紧蹙的眉头似乎显示了他内心的不悦。

30多年以后的1960年,父母要到日内瓦与杨振宁团聚了,杨振宁的弟弟翻出了这张照片要他们带去,父亲连连摆着手说:“不要带!不要带!那天我骂了振宁一顿,他很不高兴。”

1995年,杨振宁故地重游,再登日光岩1995年,杨振宁故地重游,再登日光岩

在厦大时,杨振宁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在海边捡贝壳了。那时,其他孩子们会在一起比拼谁捡的贝壳最多、最漂亮。杨振宁把口袋装满贝壳后,跑到父母面前展示给他们看。杨武之看到儿子捡的贝壳很精致,但多半是极小的,便投以赞许的目光。他说,那是杨振宁的观察力不同于常人的一个表现。

著名书法家熊秉明在杨振宁70岁生日的时候,送了一幅自己写的立轴给杨振宁。立轴上有一段文字:我们七岁时,你从厦门来到清华园,给我看海边拾来的蚌和螺;今年我们七十岁,你在另外的海滩拾得更奇异的蚌和螺。童话与预言,真实与象征,物理学和美。

1992年,由杨振宁与丁肇中等人发起,30多位杰出华人科学家、学者、企业家倡议的陈嘉庚国际学会在香港成立。在成立仪式上,杨振宁回忆起一段“厦大往事”:“我没有机会见过陈嘉庚先生,不过我六、七岁时,父亲在厦门大学教了一年书,所以我曾在厦大住过。那时厦门大学的校长是林文庆先生,他是陈嘉庚先生的好朋友……我自己也是嘉庚先生兴学的受益人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振宁:《父亲和我》,《文汇报》1998年3月17日。

[2]杨振宁:《读书教学四十年》,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5年。

[3]杨建邺:《杨振宁传(第二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

[4]叶中敏:《人情物理杨振宁》,译林出版社,2003。

[5]张宝利,王艳华:《杨振宁的故事》,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

[6]苏建军:《杨振宁人生传奇》,凤凰出版社,2011。

[7]高策:《走在时代前面的科学家——杨振宁》,陕西科学出版社,1999。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5682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