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教育部党组“一号工程”,如今怎样了?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3-03 21:29:53 0 校外 教育部 学科

图/图虫创意图/图虫创意

校外培训退潮,自“双减”落地以来大势所趋。

根据教育部通报,“双减”后学科类培训线下与线上机构压减率,均达到九成左右,培训机构扩张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双减”政策显然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推进“双减”仍然会是今年的工作重点,而且推进“双减”的力度有增无减。

成绩

全国两会前,“双减”已进入地方两会舆论场。

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地方两会期间有28777条关于“双减”的网络文章,在热度榜上遥遥领先,远高于第二的家庭教育。

“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党组将其作为“一号工程”。

转眼半年过去,2月25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在教育部网站发布《“双减”明白卡》,发布“双减”政策落地后的工作成效。

数据显示,“双减”后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原12.4万个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原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34个,压减率为87%。

按照“双减”文件规定,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严禁资本化运作。

日前教育部校外培训监管司透露,截至目前,25家上市公司均已完成清理整治,不再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

实施“双减”为何要大规模治理校外培训?因为这事关国家教育体系的根基,培训行业野蛮生长,形成了另外一个教育体系,对学校教育体系产生强力冲击。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指出,这使得中小学教育变成了两轨制:一轨是学校的免费义务教育,一轨是高额学费的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冲击学校教育秩序,而且扩大了教育不公平。

为确保“双减”的落地实施,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指出,教育部将“双减”作为部党组和教育督导“双一号工程”,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牵头建立了19个部门组成的“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密集出台32个配套文件。

第三方调查显示,72%的家长反映教育焦虑有所缓解,90%以上学生表示学业负担有所减轻。

就在刚过去的寒假,全国各地就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全面开展线下排查,深入实施线上巡查专项行动,以往的寒假“培训热”不再显现。

计划

过完了第一个没有校外培训的寒假,新的一年“双减”如何干?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双减”明白卡指出,严管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防止出现新的培训热;加强非学科培训监管,补齐治理弱项。

去年7月“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彼时“双减”主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今年“双减”逐步延伸至高中学科培训,在去年治理义务教育学科培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根据日前发布的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今年教育部将指导各地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的政策要求落地执行。同时还将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加强执法力量。

春节之后,多家知名在线教育机构陆续发布春季招生名录,高中学科类课程已不在其中。对教培机构而言,2月本是高中春季课程的招生旺季。

而经过半年期的对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治理的经验积累,也有效地为高中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的监管提供借鉴。

高中尚未纳入义务教育,幼儿园也一样。针对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阶段课程内容的“抢跑”行为,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强调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

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试点工作,在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2022年秋季学期各省(区、市)将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

经过半年多对学科类培训的治理,非学科培训监管也提上了日程。自学科类培训热降温后,体育、艺术类等非学科培训逐渐热闹起来。

寒假前后,全国各地进行了一场非学科类培训收费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截至2月15日,各地共排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8.48万个次。下一步,教育部将把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作为新的工作重点,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

从地方来看,日前江苏省体育局印发《江苏省青少年(幼儿)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对机构师资队伍、收费监管、培训时间、进校服务等均提出了要求。

阵地

大力治理校外培训的同时,校内才是“双减”主阵地已经被数次重申。

整顿校外培训,不能忽视校内治理,它们是“双减”的系统措施,单一的治理效果其实有限。

“双减”明白卡指出,要深刻认识到“双减”的根本目的,是倒逼学校加快实现优质均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改革考试评价,实现基础教育教学整体性变革。

日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2022年春季开学典礼,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怀进鹏指出,坚决推动“双减”落地,推动学校真正扛起育人使命,充分发挥评价改革的指挥棒作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而要推进校内提质,需强化“三个提高”,即提高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课堂教学质量,这无疑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挑战。

随着课后服务、延时服务、作业管理等措施相继出台,教师的工作量和在校工作时长大幅增加,出现了新的矛盾。

“‘双减’政策下,学生的课后服务实现了全覆盖,但教师的工作量、在校工作时长均有增加,也出现了新的矛盾,教师激励政策应适时而出。”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宁夏银川市二十一小学党总支书记马恒燕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指出。

马恒燕建议,各地对教师额外付出的劳动给予相应的报酬,并根据教师工作成果加大激励力度。

今年两会,民进中央拟提交建议,关注“双减”政策之下的教师群体,减轻教师负担,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和保障。

这份建议指出,自去年全面实施“双减”政策以来,教师工作责任大,节奏快,任务重,压力大幅增加,不少一线教师在岗时间达10-11个小时以上,较“双减”前明显延长。教师普遍反映精神压力较大,工作负担繁重,教学科研时间被大幅压缩,专业发展受到影响,也难以兼顾家庭。

今年的“双减”力度有增无减,在坚决推动“双减”落地的道路上,学校还需扛起育人使命。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5628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