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习声回响】“穿在身上的史书”续写黔西苗乡蝶变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3-03 12:45:31 0 苗族 产业 刺绣

习近平:(苗绣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它既是文化又是产业,它既能够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又用产业来扶贫,用产业来振兴乡村,可以作出贡献。

这段话出自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故苗族刺绣成了苗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刺绣在2006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化屋村的苗族人口占到了96.7%,几乎家家户户都擅长苗绣手艺。

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苗族同胞用巧夺天工的技艺,将秀丽的山水、飞鸟、虫、鱼……绘制在衣、裙、佩饰间,融合苗绣工艺的匠心,勾画出隽永优雅的纹路,将民族之美镂刻在方寸之间。

过去一年,化屋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一幅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在一针一线的绘制中徐徐展开。

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它三面临水,背靠刀劈斧削、耸入云天的峭壁悬崖,通往外界的唯一出路是一道“手扒岩”。由于出行不便,许多苗族同胞一辈子也没离开过化屋村。贫困,成了贴在化屋村苗家儿女头上的标签,这里的贫困发生率曾高达63.6%。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推动下,化屋村迎来跨越式发展。硬化路通到家门口,同时,易地扶贫搬迁让村民告别了原来水电不通、交通不便、住房简陋的生活环境。

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奇山秀水,化屋村在挖掘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村民们在家门前搞特色种植养殖、旅游服务、蜡染、刺绣等产业,实现了贫困人口清零,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变成现实。

如今的化屋村,平整宽阔的道路、整齐漂亮的楼房、蓬勃发展的产业、优美的环境……无不标志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精彩蝶变。

总监制:张军 于锋

总策划:夏凌云 伍刚

统筹:王薇 陶玉德

策划:高艺宁 李晓冉

制作:张翼晶 周娴 任振国 【编辑:李霈韵】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5585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