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长八遥二火箭创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3-02 06:29:27 0 卫星 火箭 团队

22颗卫星如何顺利“上车”

长八遥二火箭创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桑 茜 王 冰

2月27日11时06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研制的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遥二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随后将托举的22颗卫星分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最高纪录。

此次长八遥二火箭发射,是新一代运载火箭在今年的首次飞行,也是型号不带助推器的新构型首飞。

一年时间完成火箭总装总测

2020年12月,成功首飞的长征八号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主力中型运载火箭,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3吨至4.5吨的能力空白,可以承担80%以上的中低轨发射任务。

“与长征八号遥一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遥一火箭”)相比,长八遥二火箭在外形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取消了两个助推器,从两级半构型变成两级串联构型。自成功首飞到长八遥二火箭完成总装总测、具备出厂条件,研制团队仅用了1年时间,这归功于火箭所采用的‘模块化’‘组合化’设计思路。”火箭院长征八号火箭副主任设计师陈晓飞说。

早在研制伊始,设计人员就充分兼顾了火箭不带助推器的状态,并纳入长八遥一火箭的考核包络中。因此,长八遥二火箭无需进行大规模更改,只需针对载荷、飞行轨道进行适应性调整,就能高效地满足任务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长八遥二火箭的整流罩高度从8米缩短到5.4米,使得全箭关键部位受载降低。这样一来,火箭发射的放行条件可以适当放宽,有利于提高任务的发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升火箭的任务适应性。

22颗卫星完美装进整流罩

长八遥二火箭整流罩直径为4.2米,在有限的空间内,要实现一箭发射22颗卫星,第一步是要把这些卫星合理布局在整流罩里。

设计团队对传统卫星结构进行梳理,最后设计出新的“三层式多星分配器”,为22名“乘客”提供三层“座椅”。“三层式多星分配器”从下到上分别由锥形支架、中心承力筒和圆盘平台组成。其中,锥形支架搭载2颗卫星,中心承力筒搭载14颗卫星,圆盘平台搭载6颗卫星,完美将22颗卫星装进整流罩中,并且能够保证卫星不同方向的分离安全。

据火箭院长征八号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于龙介绍,多星分配器最下层的锥形支架,设计团队沿用的是长八遥一火箭的结构;中心承力筒也是成熟的结构,能够尽可能利用整流罩的空间,在侧壁多挂卫星。对于一些直径较大、不适合侧挂的卫星,设计团队则在中心承力筒上方新设计了一个圆盘平台,让大直径卫星安装操作更简洁,分离方向上也没有其他卫星干涉。

“在分配器结构设计上,我们采取‘模块化’设计,将现有的、成熟的结构拼接在一起形成新的结构形式,达到‘1+1>2’的效果,同时节省了设计时间,提高研制效率,能快速满足卫星方发射的需求。”于龙说。

卫星虽然能装进整流罩,但在有限的空间内,卫星数量越多,星和星的间隙肯定就越小,在对接操作时的难度也就越大。在设计之初,设计团队就对现场工装设备、人员操作位置等进行考虑,将卫星安装操作可达性纳入分配器结构设计中。

为了方便安装操作,设计团队专门在圆盘平台中间开了个孔,方便操作人员进入,并通过星箭联合操作试验,不断调整卫星安装操作的顺序及布局的位置,确保操作人员上箭操作的安全性,让22颗卫星能顺利“上车”。

确保各卫星近远场安全

“本次任务需完成22星分离,共计完成12次分离动作,创造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录。可以这么说,星箭分离中,长八遥二火箭宛如跳了一出芭蕾,最终22颗卫星的释放就如天女散花一般。”火箭院长征八号火箭副总指挥段保成说。

这22颗卫星分离时会不会碰撞?进入预定轨道飞行时会不会碰撞?

研制团队在完成多星分配器的设计工作后,专门开展了星箭联合操作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对卫星的安装操作顺序以及布局位置进行了调整,并通过多轮仿真计算对星箭分离动作进行了优化设计,确保卫星从“上车”到“下车”全过程的安全。

设计团队首先要考虑的是卫星近场分离安全性。于龙表示,卫星上天后要离开箭体,在这个过程中,卫星的动力源和解锁方式会有一些偏差,不是想象中的静态安装位置在哪里,分离过程中就一定在这个范围内不晃荡。某些时候,这些小偏差会使得卫星与卫星之间距离缩小,威胁到箭体安全。

根据卫星的不同分离机构,设计团队结合实际卫星布局位置,对所有箭体和卫星偏差进行多轮仿真计算,让各卫星之间保留一定的近场分离过程中的动态间隙,保证近场分离安全性。

“卫星数量越多,分离出去后在轨道飞行碰撞的风险就越大,远场分离安全性也是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重点。”火箭院长征八号火箭轨道设计师李静琳说,分离速度、分离方向、分离顺序是影响卫星后续运动轨迹的关键因素。

22颗卫星加上一个火箭末级就是23个分离体,为保证彼此之间分离的安全性,设计团队计算分析每一颗卫星运行的轨道参数,对23个分离体两两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长周期的仿真、观察和考核,并根据卫星布局设计分离方案,最终采取了12次分离动作,依次将22颗卫星逐步分离出去,并通过不断调整末级箭体的姿态,实现不同卫星的分离方向调整,确保各个卫星近远场安全,让22颗卫星安心“下车”。

在分离动作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也遇到了重重困难。要对23个分离体两两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分析,计算量非常大。同时,在火箭调姿过程中,为了满足天基可见的要求,要保证箭体调姿角度不能过大,对设计团队又增加了一个难度。

面对巨大的计算量,设计团队专门研制了“多星远场分析工具”。“采用这个分析工具后,我们通过一次仿真,就可以自动完成23个分离体各自的速度位置计算,以及两两之间相对位置的计算,不仅大幅提高计算效率,而且提高了远场分析的准确性。”李静琳说。 【编辑:房家梁】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550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