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北京去年流向津冀技术合同5434项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2-26 06:37:33 0 产业 京津冀 产业链

京津冀协同创新产业发展成效显现
北京去年流向津冀技术合同5434项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差异化布局促进区域间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2·26”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八周年 特别策划之发展

同力同向八年路,“协同”巨轮磅礴势。八年来,按照生态、交通、产业升级率先“协同发展”的三大领域的顶层设计,

京津冀三省市共同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生态方面,坚守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生命共同体;

交通方面,为拉开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框架铺垫了“车轮”上的基础;

产业方面,跳出“一亩三分地”,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形成高精尖的经济结构——一幅发展大棋局胜势可期!

产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八年来,三地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产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协同创新发展成效显现,区域协作水平持续提升。三地强化产业协同整体推进,建立了三个层面的对接合作机制,建立了三地常态化的定期会商机制,选择在装备制造、医疗健康、大数据等产业领域,共建一批特色示范园区,举办北京与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120余个。

产业协同

建立三个层面对接合作机制

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市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执行《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和《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实施负面清单管理,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2924家,为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发展高精尖产业腾出了更多宝贵空间。印发“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能效水平先进、污染和碳排放低的高精尖产业,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装备、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人工智能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同时,统筹协调,强化产业协同整体推进。建立了三个层面的对接合作机制。部门方面,建立了三地常态化的定期会商机制,三地经信部门签署了《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备忘录》,围绕产业规划、园区共建、项目落地、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强化工作衔接,促进产业深度有序对接,推进重大问题解决。平台方面,依托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世界智能大会、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年度大会,以及5G、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专题展会,搭建了产业交流的项目合作平台,组织了百余场产业链对接活动。联盟协会方面,支持新组建跨省市产业联盟超过40个,涉及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技术交易等诸多领域,充分发挥了社会协同作用。

深化合作

在装备制造等领域共建园区

京津冀三地经信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携手打造产业链条,围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梳理,绘制产业链图谱,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在京津冀范围内提高配套率,制定供应链“B计划”,发布京津冀产业链金融支持计划,设置125亿元货币政策资金额度,提高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唐山市和保定市等12个城市(区)组成城市群,获批成为国家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三地经信部门签署《关于打造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框架合作协议》,创建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获工信部批复。

协同联动

与北三县签约120余个项目

三地在产业方面的合作注重协同联动,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一体发展。组建副中心产业提升项目专班,推动阳光出行等项目落地,22家企业新注册进入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通州园区。编制完成《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智慧城市规划》,建成智慧生活实验室。印发《引导我市产业加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工作方案》,共组织与北三县调研对接、推介交流活动十余次,会同市京津冀协同办举办北京与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120余个,一批产业项目已经在北三县立项,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显。

三地搭建平台,促进务实合作。策划组织开发区、协会和企业赴雄安新区、廊坊北三县、唐山曹妃甸等重点地区开展对接交流100余次,参与企业600余家,累计千人次,推动共建园区重点项目落地,协调属地政府解决有关问题,促成一批项目疏解转移。八年来,一批标志性项目开花结果,总投资74亿元的沧州现代四工厂、总投资42亿元的河北京车造车基地、总投资18亿元的新乐三元工业园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创新

去年成交额350.4亿元

三地的产业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于2015年启动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工作,坚持培育创新载体,以构建园区链为支撑,推动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等深度融合配套,推动京津冀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分工合理布局,高质量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重点任务。

三地深化重点园区建设,推进津冀合作园区取得新的进展。编制《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发展规划》;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围绕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打造“3+1”产业体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成首个人才社区,天津南开中学科技城分校签约落地,中关村协同发展中心产业综合体启动试运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培育一批高精尖企业,引领带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中心累计入驻面积10万平方米。

截至2021年年底,北京全年流向津冀技术合同5434项,成交额350.4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达9032家,京津冀《关于共同推进京津冀基础研究的合作协议(2021年-2025年)》(第三期)顺利签约,部分项目成果已实现了应用。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供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编辑:陈文韬】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538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