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8年来,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涨7成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2-25 15:25:53 0 北京 企业 亿元

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持续增强协同联动,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2月25日,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9.6万亿元,是2013年的1.7倍。其中,北京40269.6亿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增长6.3%;天津15695.1亿元,年均增长5.0%;河北40391.3亿元,年均增长6.3%。

三地服务业比重超过6成

数据显示,京津冀三次产业构成比由2013年的6.2:35.7:58.1变化为2021年的4.5:30.6:64.9,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三地第三产业占比较2013年分别提高2.2个、7.2个和8.5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乡差距有所缩小。

2021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5002元、47449元和29383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名义增长7.9%、7.6%和8.6%。三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2018年以来持续缩小。

北京常住人口2017年以来连续下降

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成效。

北京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约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执行以来, 全市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近2.4万件。常住人口从2017年以来连续下降,2021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比重比2013年下降9.5个百分点。

“两翼”发挥重要承接功能。

北京城市副中心逐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对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中心城区迁到副中心的企业数量自2017年起每年保持增长,2021年通州区新设市场主体2.2万户,创5年新高;通州区常住人口占比较2013年提高2.1个百分点,GDP占比提高到3.0%;公共服务建设持续加强,共引进14所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增加学位近3万个,东直门医院、友谊医院、安贞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落户通州。

雄安新区进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

2021年在建项目36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2.1%。截至2021年6月,北京企业转移雄安新区累计注册3756家,中关村科技园在雄安新区设立分园,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在雄安设立分支机构达到142家。16家市属国有企业主动参与、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中央企业相继落户雄安。

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京津冀三地以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对接活动,“4+N”产业合作不断增强。

截至2021年末,河北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法人单位2.9万个、产业活动单位1.1万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成立5年来,紧密推进与北京中关村示范区的合作发展,累计注册企业突破3000家,其中北京企业占全部新注册企业的1/3,科技型企业占40%,已成为京津两市重要合作平台。科技创新链加快形成。

2014年以来,北京输出到津冀两地的技术成交额累计达到1760.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成。

京津冀三地推动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促成一批重大交通项目落实落地。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202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500万人次。“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设,京张高铁、京雄城际、京哈高铁等建成通车,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水平加快提升。京昆、京台等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大部分已经消除,环京津地区高等级公路基本实现全覆盖。

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京津冀三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化协作,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2021年为36.9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2.3%,三地全年优良天数均超过260天。能源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2021年,北京、天津、河北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3年分别累计下降50.0%、40.6%和40.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持续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民生红利”不断释放。

在教育融合方面,通过学校联盟、结对帮扶、开办分校等多种方式开展跨区域教育合作,组建16个京津冀高校创新发展联盟,成立14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在医疗协作方面,三地不断推进双向转诊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截至2021年11月,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总数达到485家(北京262家、天津67家、河北156家),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结果机构达到239家(北京59家、天津50家、河北130家),有效提升了三地医疗服务均衡化水平。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500家

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北京不断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制定实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21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8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64.1%;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把握“两区”建设机遇,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由2013年的85.2亿美元扩大到2021年的155.6亿美元,货物进出口由4299.4亿美元扩大到4710亿美元;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北京在全球科技集群中的排名由2017年的第5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3位。

天津围绕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2021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5%,比2013年提高3.7个百分点。河北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进展。2021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比2013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1.1%,较2013年提高13.1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底,京津冀地区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89家,占全国的12.4%。北京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7家,居各省区市第6名;天津、河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2021年均实现翻倍增长,目前分别有130家和202家,同时累计培育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35家和2162家。

冰雪经济迎来新机遇

以筹办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京津冀冰雪经济迎来新机遇。

“冰雪专线”京张高铁建成通车,北京到张家口的车程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50分钟,张家口市正式融入首都1小时生活圈。截至2022年2月9日,张家口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109项,落地项目88项,建成大型滑雪场9家。崇礼区仅上个雪季接待游客246.2万人次、收入2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和87%。北京延庆区自申冬奥成功以来,共接待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游客829.9万人次,实现冰雪体育旅游收入5.64亿元。 【编辑:刘湃】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5356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