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风好正是扬帆时 奋楫逐浪天地宽——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综述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2-25 15:23:51 0 北京 新区 京津冀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题:风好正是扬帆时 奋楫逐浪天地宽——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综述

新华社记者骆国骏、涂铭、郭宇靖、吉宁

京畿大地,绘就宏图。

刚刚落幕的北京冬奥会,不仅点燃了冰雪运动的激情,也加速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脚步,实现奥林匹克运动与区域发展的双赢。

8年前,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幕开启。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雄安新区建设热火朝天、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重大改革创新举措落地……8年来,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京津冀协同发展始终保持良好状态,不断谋划发展的新篇章。

牢牢牵住“牛鼻子”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突破

北京“瘦身健体”、城市面貌蝶变的背后,离不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动作用。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首都发展,始终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动批、大红门等大型批发市场成功疏解,着力构建完善“1+N+X”疏解方案和政策体系,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近年来,非首都功能疏解率先启动一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取得了新突破、新成效。

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相关方案印发,疏解工作总体安排以及“十四五”时期高校、医院、央企总部3个领域重点疏解任务明确。户籍、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中央预算内投资、住房保障等政策陆续出台,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

2021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一批“十四五”期间的标杆性项目为深入实施中长期疏解任务奠定基础。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从激励和约束两方面加快构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体系,激发相关各方疏解内在动力。“在政策制定实施中,注重提高精准性和含金量,加强制度创新,找准疏解单位和人员关心关切的要害发力,尽量使其疏解后的收益总体上不低于留在北京的收益水平。”

随着政策科学引导,一批重大疏解项目有序落地:

——中国星网在雄安新区注册落户;

——中国三峡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子集团总部已分别从北京迁移到湖北武汉、上海、广东深圳挂牌;

——首批启动向雄安新区疏解的在京部属高校、医院已基本确定项目选址,各项疏解工作正在稳妥有序推进。

……

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发布全国第一个为治理大城市病制定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并3次修订,2014年实施以来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近2.4万件。

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有关负责人说,禁限目录在严守功能底线的同时,也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打开了更大空间,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的新设市场主体持续增加,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1年的62%,为北京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增添了新动力。

数据显示,北京中心城区功能布局不断优化,2014年以来北京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约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加快补齐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便民商业网点7000余个。

高标准高质量加速推进 “两翼”建设展翅齐飞

集中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是构建北京“一体两翼”城市空间格局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念兹在兹,多次到两地考察,就高水平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提出明确要求。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进入中央单位和相关地区协同发力的关键时期,雄安新区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

2021年,雄安新区全社会用电量比上年增长17.88%。夜幕之下各建设片区灯火通明,一道“地上银河”越来越亮。

在雄安新区启动区,300个工地“塔吊林立”,10万名建设者“热火朝天”。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落子。

五年来,一批批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一个个标志性工程投入使用,雄安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日新月异。

城市综合管廊和燃气、电力、供热、给排水等重点市政设施网络逐步形成,起步区1号供水厂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投运;悦容公园等一批高品质休闲设施投用;京雄城际铁路全线稳定运营,雄安新区进入北京“1小时交通圈”;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荣乌高速新线等对外交通骨干公路建成通车……

2021年底,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幼儿园项目实现竣工验收并正式移交雄安新区。北京援建的北海幼儿园、史家小学、北京四中、宣武医院“三校一院”项目陆续加快收尾。

新区首个集中建成区——容东片区首批住房2021年下半年投入使用,首批2.3万套安置房交付使用,3万多名征迁群众喜迁新居。根据规划,容东片区居住人口规模约17万人,将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重要支撑。

2021年雄安新区全年完成投资超过1400亿元。2022年雄安新区显雏形、出形象的目标已经明确,安排重点项目超232个,总投资超7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2000亿元。

雄安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规划,到2022年底启动区“四梁八柱”将全部建成,交通路网骨架成型,直通北京的快速通道将打通,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生态景观体系基本形成,朝着“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典范城市迈进。

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高质量发展,北京新的“两翼”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展现新形象。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环球影城,随处可见的福字元素、穿上过年新衣的角色人偶,无不凸显着农历春节的氛围,这里已经成为长假期间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2021年,北京环球主题公园一期开园,截至当年底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60万人次,成为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除了这里的“明星效应”,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建设,更加振奋人心。

2021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等重点任务明确6个方面17项具有针对性和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为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进一步释放红利、鼓舞斗志。

春节过后,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建设工地,工人们正在地下施工现场加紧作业,热火朝天。

作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于2019年11月30日启动施工,计划于2024年底具备通车条件。未来,这里地上是繁华的都市生活圈,地下是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连接地铁6号线、平谷线、M101线和京唐、京哈、城际铁路联络线。

“我们坚持‘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通州区区长孟景伟说,2021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6亿元,建安投资470亿元。建安投资总量保持北京市第一。

建设框架有序拉开,协同发展步稳蹄疾。行政办公区二期10个地块全部实现开工,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全部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正式开诊,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投用……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始终保持生机勃发。

重点领域全面提升 释放“协同红利”惠及民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若干领域率先突破。2021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在交通、环境、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更多成果。

从“两翼”齐飞,到“三大领域”全面提升,8年来三地协同空间不断扩展,体制机制深刻变化,区域协作加速推进,产业衔接、项目合作更加多元,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交通一体化大力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奔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推动北京形成“双枢纽”格局。京张高铁开通运营,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助力“1小时交通圈”越来越广。津冀两省市组建港口联盟,天津港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0万标准箱。

8年来,三地累计打通、拓宽对接路、“瓶颈路”2000多公里。津保城际、京承高铁等建成通车,京唐、京滨、津兴等一批铁路加快建设,协同发展有了坚强支撑。

——区域环境生态治理持续改善,“冬奥蓝”“双碳绿”靓容显现。京津冀生态联防联控联治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京津冀地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9.2%,比上年提高9.5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分别降至38微克/立方米和69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约15.6%和11.5%。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主干河流26年来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首次贯通入海。京津冀19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断面比例达到70.4%,同比上升8个百分点。

8年来,三地携手发力,调结构、促转型、完善立法、加强监管、科技助力、产业升级,在生态领域采取多种手段。从“雾霾锁城”到蓝天白云成常态,协同发展有了“呼吸之变”。

——产业升级转移扎实推进,创新协作步入新高地。8年来,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9000余家,北京与津冀达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50.4亿元,累计1760亿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天津滨海新区截至2021年底累计引进北京重点项目4729个,是2015年项目数的14倍,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以来累计新增注册企业超过3000家,注册资本金超过1400亿元。“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初具雏形,协同发展领域不断拓展。”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单泽峰说。

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发展,必须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京津冀三省市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9月,河北省三河市760名初一学生,迎来了在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的第一课,作为北京市通州区和河北省三河市试点办学项目之一。

“我们将潞河中学的优秀经验带到三河校区,实现两校间资源共享互助。”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校长孟洪峰说,在各项先进理念和活动的支持下,学生们全面发展,仅第一个学期,潞河中学三河校区的成绩就在三河市名列前茅。

8年来,京津冀三地通力合作,体制机制逐步健全、重点领域务实推进,政府和社会力量携手合作。养老、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将牢牢牵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稳妥有序推动疏解项目落地见效,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实施一批立长远、标志性的重大工程项目、重要改革举措、重点推进事项,确保取得更多更大新成果、新成效。(参与采写:安蓓、齐雷杰、王昆、王井怀、王艳刚) 【编辑:程子倬】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5355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