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有偿实习”调查:中介机构推波助澜,部分岗位收费高达数万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2-24 09:53:58 0 中介 中介机构 万元

来源:潘林青、朱茵、谭一凡/新华每日电讯

眼下,又是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的高峰期。然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多个地方的知名公司存在“有偿实习”的歪风邪气,有些高校毕业生仅仅为了获取一个实习机会,就需向个人或者中介支付数万元。

多名受访者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关系国家前途命运、财富积累创造、千万家庭幸福,“有偿实习”不仅损害了实习和就业市场的公平正义,还影响了国家和单位选才用才大局。

实习岗位需掏钱,有的金额高达数万元

近日,有券商研究所分析师收到了一封署名为“Jerry”的电子邮件。“Jerry”在邮件中表示,自己客户的孩子正在寻找实习机会,想通过支付一笔辛苦费让他帮忙推荐入职,并提供了电话和微信等联系方式。

记者调查了解到,“Jerry”是一家个人猎头工作室的合伙人,主要从事猎头外包业务和职业中介,可提供有偿的工作和实习介绍,根据岗位不同收费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这位分析师告诉记者,不仅是自己,公司同事也曾收到过多封中介发送的“合作”字样主题邮件,可为提供实习岗位的券商在职人员支付报酬,类似情况在投行和研究所等业务部门均出现过,此前还有涉事员工被公司发现后受到了人事部门的处分。

除了知名券商,一些互联网头部公司也有员工违规提供“有偿实习”岗位而获利的行为。1月25日,某互联网公司反舞弊调查部发布通报,2021年,该公司员工与外部求职中介合作,由外部中介负责招募实习生,其利用企业员工身份安排实习生进行虚假的远程实习,并从外部求职中介处分得实习应聘者支付的部分费用。其行为触犯了“企业高压线”,被解聘处理,永不录用。同时,涉事员工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有偿实习”背后与中介机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求职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中介通过私下联系已入职员工、虚假合作等方式招揽高校毕业生,宣称“独家内推”“面试不过100%退款”,形成较为成熟的“有偿实习”甚至“有偿就业”产业链。

近日,记者以求职者名义,与一家求职中介取得了联系。该中介表示,可以提供招商证券、海通证券、民生证券、广发证券等实习生岗位,并表示“上述岗位均为公司内推资源,价格在2.2万元至2.5万元不等,简历审核通过后即可付款,没有拿到offer可全额退费”。

记者又向部分券商进行求证。国泰君安、广发证券、国金证券等券商纷纷表示并未与类似中介机构有任何合作。对于员工私自与外部求职中介合作等情况,国金证券企划宣传部媒体经理张菂表示,公司对此一直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若发现类似行为将严肃处理。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已有一些高校毕业生上当受骗。复旦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张说,他去年在中介机构花费3万元,想谋求一个知名公司实习机会。然而,这家中介并未如约提供。当他提出要退款时,对方以各种理由拖延,至今未果。

公平竞争有难度,“有偿实习”歪招出

多名受访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有偿实习”“有偿就业”等行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不少人想走“捷径”入职高薪岗位。如果想通过公平竞争从成千上万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良好的学历背景,一份有分量的实习经历也是“入行”必备的敲门砖。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内部员工和中介机构主动迎合这种“需求”,想出“有偿实习”等“歪招”牟利。

以各大券商为例,各实习岗位数量有限且要求很高,能够得到实习机会的求职者可谓凤毛麟角。华泰证券研究所的一个实习岗位就明确要求,在读硕士、博士优先,“英语功底较好,具有证券、基金、投行等实习经验优先”。

记者了解到,对于那些未通过官方招聘但仍想进入证券行业的毕业生来说,通过“付费内推”得到实习机会也成为一条“捷径”。

一位在国外大学就读的留学生对记者坦承:“虽然我学的是化学专业,但一直想进入收入较高的金融行业工作。由于实习机会十分有限,正常渠道希望渺茫。但要是能有中介机构提供类似服务,花些钱我也愿意。”

近年来,一些求职类中介机构发展迅猛,获利颇丰。比如,某家求职中介,自称“拥有行业垄断级企业合作资源,与众多顶尖金融机构都建立了相关合作事宜”。

天眼查APP显示,这个项目的品牌主体为深圳某公司,注册资本仅为9.54万元人民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项目在去年一季度已完成2000万元融资,此前累计获得融资已超过1亿元。

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实习平台

多名受访者认为,“有偿实习”“有偿就业”等行为,不仅损害了实习和就业市场的公平正义,损害了国家和单位选才用才,情节严重的还涉嫌犯罪。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要凭真才实学来实习、就业。若想试图通过花钱走‘捷径’,不仅害己,还损害了公平正义、影响了人才的选拔使用。”辽宁大学商学院教师姚佳表示,各大院校要开展相关就业培训,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中介机构介入实习赚取“人头费”,是产生“有偿实习”的重要原因。教育部等八部门此前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联合印发新修订的相关规定,明确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违反本规定从事学生实习中介活动或有偿代理的,法律法规规定了法律责任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乔兆姝表示,对于部分中介机构和个人的“有偿实习”“有偿就业”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诈骗罪。同时,情节轻微的,企业可根据内部有关规定,对涉事员工进行处罚。

还有业内人士提出几点期盼:一是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开展“有偿实习”“有偿就业”专项整治行动,打击就业市场各类不良风气和违法犯罪行为;二是有关部门可委托权威机构、知名企业等,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实习平台,收集、整理、发布各类实习信息,为高校毕业生实习提供无偿优质服务,助推他们找到合适工作、实现人尽其才。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5268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