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的两大看点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2-22 14:10:19 0 高校 学科 学科建设

任孟山专栏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的两大看点

任孟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下发通知,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这意味着社会高度关注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单位靴子落地,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

“双一流”建设缘起于国务院2015年10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将“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双一流”建设,以5年为一个周期,从2016年开始实施。

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当年9月公布了“双一流”名单,140所高校、465个一级学科入选。

此次公布的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内共有建设高校147所,除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为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外,其余145所高校的433个建设学科已正式公布。

与首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相比,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有不少看点,其中有两点颇受关注。首先,非常明显的不同在于,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淡化建设单位的身份色彩,不再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A类与B类之分。按照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的说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中国高校的自觉追求和行动目标,所有中国高校都应有世界一流的视野和格局。“双一流”重点在“建设”,要以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和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

除此之外,淡化身份色彩还体现在公开警示上,这次专门公布了《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共有15所高校的16个建设学科被给予公开警示。被警示学科和调整后的学科,2023年接受再评价,届时未通过的将调出建设范围。换言之,“双一流”并不是终身制,不能一劳永逸,而是要优胜劣汰、不进则退,需要持续奋斗、久久为功。同时,这也体现出了竞争机制在其中的作用。

淡化“双一流”的身份色彩,其重要性不只是引导高校将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作为方向,在笔者看来,更重要的是引导整个社会扭转对高校的身份锚定之旧观念。在985、211的高校身份渐被弱化之际,“双一流”逐渐成为社会认知高校身份的标签,招聘单位开始把“双一流高校”毕业作为门槛,甚至有些地方将“双一流”作为影响毕业生落户的要素。不仅如此,在高校圈子内部亦不例外,招聘教学科研人员、招收研究生都把“双一流”要素考虑在内,“英雄不问出处”变为“英雄要看出身”。

这样的观念确实需要扭转。从学科建设来讲,有的高校可能整体不如另一所高校规模大、名声响、标签多,但在某些学科上有特色、能育人、有产出、有贡献,简单地以身份取才,实在是有失偏颇。况且,那些考进有所谓“身份”的高校的学生,并非每个人在毕业的时候都还能保持优秀,以“帽”取人对毕业生不公平。所以,现在对“双一流”的身份矫正,不只是完善“双一流”建设需要,而是要引导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并推动社会改变不合时宜也不公正的旧观念。

今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要求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选择若干高水平大学,全面赋予自主设置建设学科、评价周期等权限,鼓励探索办学新模式。这次三部委发布“双一流”建设名单时,明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这是落实三部委上述《意见》的具体举措,也是这次“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另一大看点。

某种意义上讲,北大、清华这次跳出了“五行三界”,有了较为充分的自主权,不再拘泥于一级学科,建设数量在现有基础上自主确定优化。当然,权力意味着责任,两所学校建设“双一流”承载着国家期待与公众热望,需要有更多努力、更多自觉、更多探索。

放眼世界,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需要大量艰苦工作才能弥补差距。人才是国家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根本,成果及其转化是知识外化的社会体现,其基础逻辑是知识生产。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为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和产出一流的研究成果,着眼于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的“双一流”建设,意味着我们要将知识生产及其转化作为追求目标。

“国家的竞争力不是始于工厂或工程实验室,而是始于教室。”这句话之所以被广泛传播,源于它道出了触及本质的内容。在当下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我国“双一流”建设承担着更多、更大的责任,也值得寄予更多、更大的希望。 【编辑:叶攀】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513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