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总书记牵挂的粮食安全)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2-22 14:09:49 0 粮食 大豆 总书记

春风融融,沃野复苏。山东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里,无人驾驶农机“哒哒”行进,犁铧翻动泥土。

去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考察调研,察看大豆、苜蓿、藜麦、绿肥作物长势。总书记走进田里,弯下腰来摘了一个豆荚,剥出一粒大豆,放在口中细细咀嚼:“豆子长得很好。”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连年丰收,新课题接踵而至:告别“吃不饱”的烦恼,又遇到结构性问题,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稻谷、小麦、玉米、大豆,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如何化解?

习近平总书记把脉定向:“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

株株稻菽、粒粒粮食,寄托了总书记深厚的“三农”情怀,饱含着对中国饭碗的深切牵挂。

牢记嘱托,不负春光。一台台农机奔驰,一垄垄良种播撒。各地区各部门盯着市场调结构、调品种,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拓展高端供给。农业农村部提出,保夏粮、稳全年,扩大豆、增油料,今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6亿亩。

调好品种,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

粮食稳产保供,不单是总量问题,也是结构问题。

松辽平原,是“黄金玉米带”,又是“大豆之乡”。春风吹拂黑土地。

2020年7月22日,在吉林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凭栏远眺,玉米地一望无边、绿浪滚滚。“前年在黑龙江建三江看了水稻,这次我来看看玉米。”玉米地头,习近平总书记谈及此行初衷。

“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

“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

…………

一次次考察调研,一次次重要讲话,粮食结构调整路径更加清晰。

稳粮保供给,让“米袋子”鼓鼓的。

各地以“稳口粮、稳玉米”为目标,全力加强田间管护。农业农村部门加强晚播小麦的促弱转壮,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稳定扩大早稻面积,多措并举确保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挖潜扩面积,让紧缺品种多起来。

实打实扩种大豆油料。各地备足种子、化肥等农资,加强农技农艺指导,不断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大豆油料面积要恢复增加。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创新之举,今年将支持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新增1500万亩以上。持续推广冬油菜、春油菜、花生、油葵、芝麻等多种油料品种。

调优品质,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发力供给侧,粮食生产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正在破题。

在宁夏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习近平总书记颔首赞许:“这里不仅有‘一产’,还有‘二产’‘三产’,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附加值也上来了。”

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当地出产的米油豆奶等各类农产品琳琅满目,习近平总书记逐一察看,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习近平总书记为深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方向:“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实现眼前的粮食产量稳定,又要形成新的竞争力,注重可持续性,增强政策精准性。”“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一场田野里的“加减法”成为春耕主旋律。

生产向绿,“舌尖”更安全。

粮食生产朝着绿色高效转变。截至去年,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7.6%。今年农业农村部提出,将继续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品质向优,田间连车间。

“大粮仓”连到“大厨房”,种下优质粮,有力支撑群众高品质生活。优质粮食工程深入实施,截至目前,遴选236个“中国好粮油”产品,直接带动增加优质粮食逾5000万吨。

品牌更亮,价值链更长。

越来越多的优质粮油品牌走上居民餐桌,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十四五”时期,将形成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粮食龙头骨干企业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粮油品牌,优质粮食增加量年均增长10%以上。

田野展现新气象。各地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

调顺体系,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

调结构,不能把农民利益调小了。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实现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

“发展乡村产业,一定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

句句话语,饱含着总书记对农民群众的真挚情谊。好政策不断落地田野,让种粮农民更有奔头。

——政策加力,粮农心托底。

精准补贴、技术指导、打通销路……各地出台“组合拳”,让农民有了稳定预期。今年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扩大耕地轮作;成立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专家指导组;编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指南10万册,已印发到16个省份。

——优质优价,种粮有动力。

优质优价,激活农民“调优”积极性。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深化产销合作、推广订单收购,打造“大市场、大流通”格局。

——“龙头”带头,领着农民赚。

越来越多的“田保姆”涌现,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通过订单粮食、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方式,开展专业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纳入到粮食现代产业中。目前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223万家,带动全国近一半农户,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95万个。

踏着春天的脚步,乘着渐暖的东风,从南到北春耕有序开展。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以赴抢农时,扎扎实实调结构,为端稳中国饭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报记者王浩、常钦、祝大伟、李蕊) 【编辑:叶攀】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5131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