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香港疫情下的上海人:不清楚身边人是否已感染,只求中央出手救香港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2-18 06:19:41 0 香港 疫情 病例

来源:上观新闻

“你知道现在香港什么最难买?是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微信电话那头,躲在家中办公的周晓哭笑不得,“两年前是排长队买口罩,现在是根本买不到检测盒。辛辛苦苦两年多,一夜回到解放前。”

从每天确诊几十例,到破百例,再到破千例、破两千例,15日,香港新增确诊病例1619例,初步确诊病例5400例,抗疫形势从未如此严峻。因为工作、读书、家庭等原因生活在这里的上海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过的压力,也用自己行动见证、参与这座城市的抗疫斗争。

防疫形势急转直下

今年1月初,周晓是带着比较轻松的心情回上海休假。虽然香港当时还有几个零星病例,虽然回到上海还要“14+7”隔离,但她和周围港漂们都相信,这是最后一个要入境隔离的春节了。

在国泰航空机组成员“钻政策空子”把奥密克戎毒株带进香港前,这座700万人口的城市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本土零感染,与内地通关安排也在有序推进中,一切似乎都往大家期待的方向进行。

可惜天不遂人愿。从1月中旬起,随着陆续出现奥密克戎确诊病例,香港暴发第五轮社区传播风险在日增。再加上春节人员聚集流动,当周晓2月6日带着复杂心情重回香港时,当天的确诊病例已超300例。

“很明显,香港自身的检测能力已经跟不上了。”按照特区防疫规定,除机场第一次测核酸外,周晓还要在第三、第五、第十二天进行3次测试:第三天测好,7个小时出结果;第五天测好,等了一天半后出结果。即便如此,周晓还觉得很幸运,由于提前预约,她不用和其他市民一起排长队等“即日筹(当天现场取筹即可检测)”,身边有的同事上午9时去排队,等到中午12时都没轮上。

“过去香港人是排队等电梯、等巴士,现在是排队等核酸测试。”“90后”港漂朱璎这几天发现,在检测点前等候的队伍中,有坐着轮椅的残障人士,还有拄着拐杖的老人,颤颤巍巍地等着。在朱璎看来,即便港人不在乎排长队,但二度传播风险却客观存在。她以自己去的西环石塘咀体育馆检测中心为例,边上就是人流稠密的石塘咀街市。“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检测速度又这么慢,所以大家都想买快速检测盒在家测,可是店里早就买不到了。”

即便如此,一个人在港的朱璎还是觉得比较幸运。“一位内地同事就跟我说,‘自己得了就得了,那老婆孩子得了怎么办?’”朱璎介绍,原本同事想等通关后全家一起回,如今形势急转直下,深圳隔离酒店早就一位难求,坐飞机回上海又怕途中风险,妻女只好先躲在香港家中,“现在看起来,只能说不动最安全”。

“生活总是还要继续”

既然决定留在香港,那就不得不面对这波汹涌的疫情。受访的港漂们都提到一点,由于当地没做过全民检测,在疫情遍地的当下,你根本无法知道身边人是否已“中招”。朱璎就说,她朋友的同事已经确诊,这位朋友如今被公司要求居家办公。

“只能尽量少接触人,保持安全距离。”由于通勤距离不远,朱璎现在选择步行上下班,走西环的海滨步道,因为那里较为空旷且空气流动快。她不想乘巴士,因为乘巴士不用登记“安心出行”码,即便自己成了密接也没人会通知;她也不想坐地铁,因为已有多位港铁员工确诊,一位女子只与病例相遇9秒后就不幸“中招”。

疫情的影响逐步显现。“一小棵花菜要50多元(港币),你说夸张不夸张?”自诩“食草动物”的周晓直呼买不起。上周傍晚她“全副武装”走进超市,发现绿叶菜档口早已卖得干干净净,“前几天内地来的蔬菜直接断档,价格比平日贵上3倍还买不到”。不过,她注意到,随着这几天内地加大供港生鲜物资保障力度,蔬菜价格逐步平稳,“口罩、搓手液(洗手液)都有,生活物资都很充足”。

比起蔬菜短期紧张、排长队等待检测,香港人更难忍受是“长时间地憋着”。“香港人是社交动物。”在上海读大学后回港工作的安娜坦言,去年下半年本土零确诊,香港人找回了昔日呼朋唤友聚会的感觉,“现在社交活动彻底没了,大家只能线上交流,但很不过瘾。”她原先计划和10多位朋友一起吃顿火锅,但香港食肆晚6时后不再允许堂食,只得把朋友们拆成几批请到家中聚会。

“可是我们香港人房子太小,周末总要出去透透气。现在娱乐场所全都关了,只能去郊区爬山了。”安娜左思右想,还是选择继续宅在家中,“爬山时很多人不戴口罩。说实话,我还有点担心。”

作为香港土著,安娜告诉记者,香港地狭人稠,封关两年多、经历5轮疫情的香港市民,逐渐有种“什么时候是个头”“前路茫茫”的心态。一些悲观的市民已经准备卖房去他处生活;而更多心态乐观的市民,会囤很多物资,相信做好防护措施且打过疫苗,肯定能熬得过去,“毕竟生活总是还要继续。”

继续选择留在香港

在采访中,周晓和朱璎都提到,这轮疫情大暴发下,一些香港市民对新冠病毒有了新的认识。

“有的周围朋友原本坚持认为只是个大号流感(big flu),身体难受几天就好了,根本没当回事。这几天新闻里出现了死亡病例以及危重病人,大家才开始紧张了。”朱璎发现,当看到那几个病例都没接种疫苗后,有的朋友就悄悄去请假打针了。

周晓则提到,去年下半年香港风平浪静,让一些港人有点松懈,甚至有人在街上不认真戴口罩,“现在应该没什么人有侥幸心理了”。

即便如此,这几日香港疫情未见任何受控迹象,已有多位流行病学专家估计,这轮疫情恐怕要到下月才会到最高峰。也有一种分析认为,这段时间香港确诊数突然猛增,是因为如今去检测的市民变多了,这总比阳性病例继续“藏”在社区要好很多。

与此同时,香港不得不面临两大难题:第一,检测速度跟不上,特区政府正在千方百计增加检测力量,单日检测量30万次以上的“火眼实验室”15日投入使用;第二,隔离场所不够用,有些年轻或轻症患者被要求居家隔离,但香港住房条件很是逼仄,存在着家庭传播的风险。

“现在一定要靠中央、靠内地来支援香港、救香港了。只要你不对内地有偏见,一定会有同感。”朱璎认为,面对如野火燎原般蔓延的疫情,香港显然已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凭一己之力控制疫情,“之前家里人打来电话,在叮嘱我注意安全的同时,试探着问我要不要辞职回上海。”

朱璎也在犹豫。12日好消息传来,中央决定将派遣专家组赴港协助工作,向香港派遣核酸检测人员,援建社区隔离及治疗设施,提供快速抗原测试包等医疗物资,保障鲜活食品、蔬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供港。

朱璎14日给家人打电话,决定继续留在香港发展,一方面,已经在港学习生活那么多年有了感情,也积累下一份不错的事业,另一方面,她相信有了中央的支持,香港能够逐渐走出这轮疫情,而她也愿意继续“熬下去”,少出门、保持社交距离,等待疫情趋缓的那一天。

“至于与内地通关嘛,现在早就没人提了。”电话那头,她幽幽地说。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4992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