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七所“四非”高校入选,新的“双一流”大学名单为何如此调整?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2-17 21:43:16 0 学科 高校 学科建设

时隔五年,“双一流”大学名单做出调整,新增7所地方高校,13所高校的14个学科受到警示

图/视觉中国图/视觉中国

文|《财经》记者 金贻龙 

“终于不是四非了。”这是2月14日山西大学宣布入选“双一流”后一位网友的留言。

当日,教育部官网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147所高校的433个一级学科入围,其中包括首次入围的山西大学哲学、物理学两个学科。除了山西大学,一同入围的还有6所非211、非985高校。

所谓“双一流”建设,指的是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国家层面启动的又一重大教育工程,与前两者不同,“双一流”建设名单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动态调整。

如今,首轮“双一流”建设完成,成效如何?新一轮建设,有哪些调整和改革动向?

相比首轮,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不再专门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不再区分建设高校是A类还是B类。对此,教育部在发布会上回应:“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

在学科范围选定方面,新一轮建设以“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作为指引来调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调整体现了首轮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的承诺——以绩效为杠杆原则动态调整。” 在他看来,新名单对优化学科布局、聚焦优势学科、树立学科生态意识将产生深刻影响。

为何新增7所地方高校?

对于新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周光礼用一个词总结:“更科学了。”

从新增高校来看,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首次入选。其中,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都属于办学时间不长、办学风格 “小而精”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在此之前,它们都曾是人们俗称的“四非高校”(非985、非211、非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而在首轮“双一流”建设中,教育部只是将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这3所原211高校列进一流大学B类名单中。当时的官方解读是,“一流大学的遴选主要考虑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并有利于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在一些高等教育界人士看来,此举多少带了些平衡和照顾的意味。

那么,新一轮的遴选更看重什么呢? 

从7所新增高校可以体现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原则。周光礼分析,“山西大学离京津冀较近,如果按经济带算,可以算作京津冀地区,同时历史底蕴丰厚;南方科技大学虽然办学时间不长,但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可以说,新增这两所大学是与国家战略布局是一致的。”

当然,这些高校的自身实力也确实不凡。比如,南方科技大学这次凭借数学学科入选“双一流”,该校数学系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已经拥有3位院士和17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依托学校成立的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是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

实际上,“双一流”建设也反映了一种经济发展逻辑。当今世界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呈现出特定范围内的集中分布态势,形成了多个世界一流大学高地,比如美国的旧金山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

“随着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增长极的逐渐形成,我们越来越需要更优质的高等教育,以此支撑其产业发展。”周光礼表示。除此之外,新增的7所建设高校所涉及的8个建设学科,比如上海科技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从服务国家急需出发”的思路。

“‘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特征就是打破身份固化,不在乎你以前是什么身份、有多大规模,办学时间长短也不是首要的,只要有实力,就有机会进入。” 周光礼强调。

有新增,为何没有退出?

“双一流”建设以动态调整、不搞终身制为改革亮点。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新增了35个建设学科,没有做出大进大出的调整。

在各校新增的建设学科中,教育学新增数量是最多的,共新增了东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个教育学学科。在一些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的学科地位相对边缘。据媒体报道,2016年前后,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综合性大学,都曾对其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等机构进行过不同程度的调整或裁撤。

事实上,一流学科的分布并不平衡。在2017年9月公布的首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教育学只有两所高校入选,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也是类似的情况,而有些理工科则出现了“扎堆”现象,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全国有将近30所高校入选。

据周光礼介绍,“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的一个基本规则是:某一学科,全国入选高校6个以上,就要选出最后1名进行公开警示,而入选高校低于6个,比如教育学,最初在全国只入选了2个,那么这个学科在综合评价时处于最后1名也是安全的。

在这一规则导向下,部分高校就会考虑多点布局,或向学科布局少的领域进行调整,从而起到优化作用,比如东北师范大学撤销了数学,调整为教育学。

教育部官网同期披露的给予公开警示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显示,有13所高校的14个学科被公开警示,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新疆大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等。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师范大学尽管对学科进行了调整,仍然被列入警示名单。

据了解,警示学科和调整后的学科,将在2023年接受再评价,届时未通过的,将调出“双一流”建设范围。

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建国看来,尽管新一轮建设中尚没有一所高校“出局”,但公开警示及再评价制度充分体现了动态调整的原则,对被警示高校和其他高校都具有督促作用。

探索多元、自主的发展路径

面对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能否向“多元发展”“自主发展”方向迈进,成了外界关注焦点。

此前,《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按照基础研究、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不同规律和需求标准,完善多元评价体系和常态化监测系统,选择具有鲜明特色和综合优势的建设高校赋予一定建设自主权,探索分类特色发展模式。

作为一种回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此次并没有公布“双一流”建设学科,而是被先行赋予学科建设自主权。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称,在编制完成建设自主权扩大整体方案后,两校自行确定并公布建设学科。

在高校放权上,回望走过的这五年,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长杨颉有着直观的感受。他告诉《财经》记者,“对于入选的一流学科,中央有相应的经费支持,而学校没有规定每个学科能花多少,我们倾向于让学院有更多自主权。”这种模式可以理解为:由学校来设置目标,把发展权下放到院系。

“现在学院来争取预算的时候,我们都会问,你先想明白,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上要干哪几件重要的事。”杨颉说。

眼下,对于各高校而言,一些领先学科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可能是建设周边学科,以更好提供支持,这需要梳理学科生态意识。周光礼指出,不能只强调优势学科,如果缺乏周边学科的支持,其优势地位也保不住。这次被警示的学科,有些就源于“单打一”建设思路。

因此,上海交大不完全按照单学科的建设方式发展,而以学科群的方式建设。杨颉判断,这可能会产生新的学院、研究平台。

周光礼也建议,未来“双一流”建设不能过于强调以学科为基础,否则可能会强化学科边界,不利于交叉融合,不利于知识创新和学生跨界整合能力培养。他具体提出,可能赋予高校更多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名单的权利,自主确定学科建设的边界,交叉学科建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既可以超越一级学科,也可以按照二级学科建设,进一步释放高校的自主权。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4985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