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北京冬奥的人造雪含“有毒物质”?这个日本作家闹笑话了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2-14 15:57:05 0 北京 冬奥会 国际奥委会

明查员丨郑淑婧

速览

渡边哲也发言中提到的DHMO全称为Dihydrogen Monoxide,直译为一氧化二氢,化学式为H₂O,即俗称的“水”。

据报道,北京冬奥采用了尖端人工造雪技术和设备,能造出和天然雪完全一样的人造雪,且雪的干湿度和用量都可进行智能化控制。这种雪无毒无害,人可以尽情与其接触。

事件背景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已一周有余。2月5日,日本经济评论家、作家渡边哲也在推特连发十多条推文,对北京冬奥会使用的人造雪提出质疑。他提到,人造雪中含有大量DHMO,这是一种危险的化学物质。

明查

DHMO是什么?

在网络上搜索DHMO,可以发现这种物质有多种多样的别称,如脱碳甲醛、苛性氢、零醇、二氢醚、氢酚、一氧化二氢、羟基氢、氢羟酸、苛性氢、二零醚、正氧烷、氧乙烯、氢氧化氢……不过,要说其中最为世人熟悉的别称,恐怕还是H₂O,即俗称的“水”。

DHMO是Dihydrogen Monoxide的字母缩写。在拉丁文中,Di和Mon作为前缀,分别是“二”和“一”的意思。Hydrogen意指“氢”或氢气,Oxide则是指氧的化合物。因此,从字面上看,Dihydrogen Monoxide就是“两个氢,一个氧”,即一氧化二氢的意思,写作化学式后,其含义不言自明。

水这种物质已有化学式,为何又要大费周折地改名作DHMO呢?这事要从上个世纪说起。

1990年,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学生埃里克·莱克纳(Eric Lechner)在名为rec.humor.funny的谷歌线上论坛发帖,称其发现,他们的饮水系统被一种叫做一氧化二氢的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了——这种物质无色无味,能够完全溶于水中,且无法被任何净水设备去除,人体摄入后或可导致死亡。莱克纳还在帖子中书写了DHMO即水的一系列性质,如可以加速物体生锈,被应用于动物研究、泡沫塑料生产环节中等。

莱克纳发布在rec.humor.funny线上论坛的帖子。

这则帖子如今被视为DHMO玩笑的最初来源,但莱克纳本人或许没有恶意,因为rec.humor.funny论坛本就是一个以生产、分享搞笑段子为主旨存在的论坛,个中内容不可当真。该论坛的自我描述为:“(在仲裁人看来)滑稽的笑话”。

1997年,来自爱达荷州爱达荷福尔斯鹰岩初中的14岁学生内森·佐纳(Nathan Zohner)在完成学校科学实践项目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个玩笑,灵机一动,将一份名为“一氧化二氢:未被认识的杀手”的报告分发给他的50名同学,让他们决定是否要对这种化学物质做些什么。最终,50名学生中的43名一致投票决定要采取行动禁止一氧化二氢的使用。

佐纳为此整理了一篇名为《我们到底有多容易上当?》(How Gullible Are We)的报告,受到了包括《华盛顿邮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DHMO的“名声”由此扩散开来。

《华盛顿邮报》报道佐纳的项目。

但即便如此,近20年来,人们还是会时不时地着了“一氧化二氢”名字的道。2012伦敦奥运期间,微博上曾有段子传出,称“教练终于承认,曾给叶诗文服用一种叫做一氧化二氢的液体,来为叶诗文补充能量”,本意是想揶揄国外质疑中国国家游泳队选手叶诗文服用兴奋剂的不实传闻,不想被诸多网友当真。此番渡边哲也发布的推文也非玩笑,其本人还在后续推文中一本正经地提到:DHMO的危险性已经被证实,只是相关成果尚未得到发表。

北京冬奥会的雪怎么来的?

那么,此次北京冬奥会使用的雪究竟从何而来,是否会对环境或人体造成危害呢?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曾在1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就相关问题答亚洲新闻台记者问,称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主要设在延庆和崇礼山区,这两个地区有比较独特的气候条件,有较多的天然降雪。这为减少人工造雪的用水量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根据国际奥委会官网2月6日发布的消息,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位于张家口的古杨树场馆群因预计今年将有30厘米厚的积雪,可能用到10%左右的自然雪,延庆地区的雪场则几乎百分百依赖人造雪的使用。

在冬奥会上使用人造雪,北京并不是孤例。国际奥委会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形势的变化,世界各地的降雪情况变得愈来愈难以估计。要保障赛事的顺利召开,就不得不借助于人造雪。2010年的温哥华、2014年的索契和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人造雪。此外,国际雪联(FIS)山地滑雪委员会主席鲁西(Bernhard Russi)此前在一场媒体见面会中提到,为了达到山地滑雪需要的完美比赛场地,人造雪几乎是必需。

国际奥委会官网对北京冬奥会人造雪的讨论。

严家蓉的发言中也提到,人造雪并不全然是应对天气的应急手段,实际上也是国际重大赛事保障用雪质量的客观需求。从全球范围雪上项目举办情况看,国际上的重大赛事基本上都采用人工造雪。因为和自然雪相比,人造雪可以改变粒径、含水量和硬度,这样有利于满足不同比赛场地的需求,而且人造雪比自然雪的性状更稳定,在被压雪、平整、注水之后,更容易整备成状态一致的雪道。从比赛的角度来讲,这样状态一致的雪道,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更公平。

针对人造雪实现的技术手段,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辟谣平台在2月3日发表文章称,现在市场上的造雪技术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制冰装置生产出片冰,再通过碎冰装置,把已经造好的片冰碎成粉末,再通过空气转送系统喷出,形成“雪花”;另一种则是借用可生物降解的蛋白质,使水分子在高于正常温度时,凝结成冰晶。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冬奥会采用的是环保型制冷剂制造的人造雪,所有的雪花均由注水形成。

作业中的压雪车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作业中的压雪车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严家蓉称,2022北京冬奥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效节水设备和智能化造雪系统,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动态保持最佳造雪效率,避免水资源浪费。《中国日报》的报道也提到,北京冬奥的人造雪成分和天然雪完全一样,且干湿度和用量都可进行智能化控制。这种雪用水量和制造成本相对都较低,并且无毒无害,人可以尽情与其接触,且雪融水还可在赛后作无害回收再利用。

综合已有信息,可知渡边哲也借DHMO做文章以批判北京冬奥人造雪的行为实在有些可笑。DHMO的名称来自于上世纪美国高校一名学生发布在谷歌线上论坛上的一则玩笑,本义为一氧化二氢。既是“水”本身,又何来“有毒”之说。

根据报道,北京冬奥所使用的人造雪均按国际雪联规定的不同比赛项目所需雪道的相应技术指标进行生产,其成分和天然雪完全一样,不仅无毒无害,且雪的干湿度和用量都可进行智能化控制,将来可被回收利用,有效避免了水资源浪费。

来源:澎湃明查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474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