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院资讯网

 

 

0

 

助力北京冬奥 迸发冰城力量

网络编辑 国内 2022-02-12 09:25:10 0 冰雪 哈尔滨 项目

北京冬奥会赛程过半,全民的冰雪热情被点燃。在北国冰城哈尔滨,这座冰雪运动摇篮正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冬奥会助力,也让冰雪运动的血脉不断赓续。

申雪、赵宏博、张虹、张会,加上新晋冬奥会冠军任子威和张雨婷,作为中国冰雪项目的“领头雁”,在冬奥会的中国画卷中,冰城人从未缺席。本届冬奥会上,有41名哈尔滨籍运动员参与7个大项中5个大项、15个分项中8个分项的争夺。其中,短道速滑运动员任子威获得两金;张雨婷也与队友通力合作,斩获男女混合2000米接力项目的金牌,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刮起一股“冰城旋风”。

同时,哈尔滨也在举全市之力,打造了一套独有的“哈尔滨冬奥+”体系,展现了其作为冰雪项目传统强市的深厚底蕴和风采。

屡创佳绩 哈尔滨成冰雪项目“领头雁”

凭借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域优势,冰雪已经成为了哈尔滨城市文化中不可替代的标志性符号。早在上世纪50年代,冰雪运动就在哈尔滨兴起。彼时,哈尔滨承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前5届全国冬运会,还于1954年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冰上训练班,设有速度滑冰队、花样滑冰队和男子冰球队。

经过近70年间几代冰雪人的努力,哈尔滨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训练和物质保障体系,并在一些重点项目上打破了欧美国家的垄断地位。以申雪/赵宏博、张虹、张会、任子威、张雨婷为代表的哈尔滨籍运动员在冬奥会上夺得了5金4银5铜的优异战绩,其中,申雪/赵宏博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取得的花滑双人滑金牌和张虹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取得的女子速滑1000米的金牌,均为各自分项中国代表团在冬奥历史上获得的首金,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而在他们的引领下,隋文静/韩聪、张可欣、宫乃莹等诸多年轻的冰雪项目优秀运动员脱颖而出,为我国冰雪体育运动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底蕴深厚 在北京冬奥周期表现依然强势

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后,各地对于冰雪项目的投入日益加大,全国的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哈尔滨在全国范围内冬季项目“领头雁”的位置受到了一定冲击。

然而凭借着深厚的冰雪底蕴和强大的人才资源储备,哈尔滨籍运动员在北京冬奥周期开始后,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2019年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上,冰城土生土长的组合隋文静/韩聪在饱受伤病困扰的情况下,以巨大优势时隔两年再度捧得世锦赛冠军;任子威在短道速滑赛场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在多次世界杯比赛中斩获金牌;宫乃莹在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平行项目世界杯崇礼站比赛中获得了女子平行回转项目冠军,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00后”小将张可欣在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中国站女子组比赛中获得冠军,刮起了一股青春旋风,也跻身该项目国际顶尖高手之列……这些“90后”乃至“00后”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证明,哈尔滨冬季项目运动员竞争力非凡。

来到北京冬奥会上,哈尔滨籍运动员的表现依然强势,任子威摘得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金牌;他与同门师妹张雨婷和队友们通力合作,夺得了男女混合2000米接力的冠军。目前,在中国代表团取得的3枚金牌中,哈尔滨籍运动员在2枚金牌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几位世界级名将的带领下,哈尔滨籍运动员在国内赛场上依旧作为“领头雁”领跑全国。一连串金牌背后,是哈尔滨冬季项目的深厚底蕴。

夯实基础 创造更好的训练比赛条件

虽然在国内实力不俗,但哈尔滨并未满足现状,而是力争在世界冰雪体育的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更立足长远,不断巩固冬季项目在哈尔滨的根基。

近年来,受体育场馆短缺的限制,哈尔滨在专业队训练、承办高水平国际赛事方面受到一定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哈尔滨市在各个主城区兴建了10座室内冰上运动中心。目前,10个场馆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其中有8座在2020年便“开门纳客”。这样的力度无论是在时间纵轴上,还是在地域横轴上,在国内其他城市都前所未有。

除此之外,八区体育场在2019年9月被正式改造成为新的全民健身中心,八区冰球馆也在2020年底完成了翻新工作,为广大青少年冰雪后备人才提供了更好的训练和比赛条件。

这些举措,让哈尔滨实现了专业队训练比赛、业余队使用和全民健身场地的全覆盖。在弥补场地设施不足的基础上,构建出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齐头并进的景象,也让广大冰雪后备人才在接触冰雪运动初期就能在专业的场地上接受训练,为他们未来的冬季项目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进人才 打造国际(冰雪)体育赛事之都

在拥有丰厚的优秀冬季项目人才资源和教练资源储备的同时,哈尔滨还把目光放眼全世界,朝着国际级冰雪运动强市的方向迈进。近年来,在高水平冰雪人才引进和活化方面,市体育局也做足了文章。

近年来,以张虹等为代表的哈尔滨籍冰雪项目运动员不仅活跃在运动场上,也在冰雪项目普及和发展方面贡献力量。而哈尔滨也着眼将更多冬季项目世界冠军等名将吸引至此,让他们在训练等方面给冰城小将们提供高水平和更专业的指导,为冰雪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助力。

与此同时,哈尔滨也在积极探索现有冰雪人才的活化机制,深入挖掘冰雪项目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潜力,实现人尽其才,更好地助力中国冰雪人才库的储备。

在跨界跨项选材方面,哈尔滨市创新性地打破常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跨界选材,将冰雪运动贯穿于全年。以轮滑为例,为弥补哈尔滨夏季室内冰雪设施严重不足的缺陷,哈尔滨结合青少年运动的特点,从易到难,在中小学校大力推广轮滑运动,并连续多年举办了轮滑马拉松世界杯,形成了夏有轮滑运动、冬有冰雪运动,冬夏并举新格局,这种以轮滑带动滑冰的发展模式已被世界认可。

此外,哈尔滨正在全力打造国际(冰雪)体育赛事之都,积极引进培育冰雪赛事,形成拥有国际冰雪品牌赛事、职业联赛分站赛(常规赛、积分赛)、自主品牌赛事、地域特色赛事等相对完备的冰雪赛事结构体系,谱写体育强市建设新篇章。

体教结合 在学校发掘冰雪优秀人才

除了在引进人才和活化现有人才的层面做文章,在潜在后备人才的激活方面,哈尔滨也在积极破题,利用“体育+”的平台,实现人才培养和挖掘的同时,有效推动文化、旅游和冰雪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

为了突破运动员接受文化教育难的瓶颈,2014年10月,国内第一所培养冰雪体育后备人才的专门学校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正式揭牌。学校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标准,结合冰雪运动项目特点提供师资和教学设施,体育部门为学校提供训练场馆和配备专业教练,实现了文化知识与体育技能同步发展的育人目标。

为了让更多在校生走上冰雪运动场,哈尔滨将冰雪运动项目正式纳入中考体育内容,极大地推动了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此外,哈尔滨还确定了141所中小学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营造了校园内浓厚的冰雪文化氛围。

与此同时,哈尔滨以赛事为切入口,引导青少年冰雪体育运动与文化、旅游有机融合,促进冰雪体育产业发展,举办了哈尔滨市青少年冰球U系列联赛、哈尔滨市“赏冰乐雪”暨“全民上冰雪”百日系列活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冰雪运动嘉年华、冰上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和比赛,在广大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享受冰雪运动魅力的同时,有效推动文化、旅游和冰雪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

作为全国冰雪项目的“领头雁”,在家门口帮助中国代表团在冬奥赛场上摘金夺银,哈尔滨籍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责无旁贷。相信在内外驱动力的多重作用下,哈尔滨体育人将在续写冰雪传奇的同时,继续为中国冰雪体育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shanxidayuan.com/zcjh/jishixinwen/4685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关于山西大院新闻网

山西大院是公共的资讯平台,公开,绿色,守法,其主要目的服务于广大本地网民的综合门户网站,还拥有强大的本地公共服务导航一站式进入本地各大政府服务平台方便业务开展。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山西大院新闻网

copyright protection: All articles, text, video, pictures, music sources and network reproduced non-original works, only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network agrees with its views or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uthenticity, if there are any problems,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for processing at the first tim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文字,视频,图片,音乐来源与网络转载非原创作品,仅限于学习交流,对文章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站长处理!

E-mail: jack@shanxidayuan.com